瀉黃湯

XIE HUANG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4

寒性指數

26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4%
肺經 24%
心經 12%
肝經 12%
脾經 8%
膽經 8%
大腸經 4%
膀胱經 4%
腎經 4%
胃經
肺經
心經
肝經
脾經
膽經
大腸經
膀胱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瀉黃湯方中加入石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 石膏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除煩止渴之效。瀉黃湯主治熱病初起,邪熱壅盛,症狀如高熱、煩躁、口渴、脈洪數等。石膏可清熱解毒,瀉火除煩,緩解熱邪對人體的侵襲。
  2. 止渴生津: 石膏入肺經,能清熱潤肺,生津止渴。熱病患者常伴隨口渴、咽乾等症狀,石膏可清熱解毒,滋潤肺燥,緩解口渴不適。

瀉黃湯中加入生地黃,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涼血:生地黃味甘性寒,具有清熱涼血、滋陰生津的功效。瀉黃湯主治濕熱蘊結,症見發熱、口渴、小便赤黃、腹痛泄瀉等。生地黃可清瀉體內的濕熱,並能涼血止血,緩解因熱毒傷津而導致的口渴、小便赤黃等症狀。
  2. 滋陰養血:瀉黃湯中常配合黃芩、梔子等苦寒之藥,容易耗傷陰血。生地黃可滋陰養血,緩解苦寒藥物對陰血的損傷,使治療更為平和,避免出現副作用。

瀉黃湯中加入知母,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瀉火: 知母味苦性寒,入肺、腎經,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瀉黃湯主要用於治療黃疸,而黃疸常伴有肝膽溼熱,知母能夠清泄肝膽溼熱,起到涼血解毒的效果。
  2. 滋陰降火: 瀉黃湯除了清熱瀉火外,也需要滋陰降火,以緩解黃疸所致的口渴、煩躁等症狀。知母性寒而潤,能夠滋陰降火,並與其他清熱瀉火藥材相輔相成,達到治療黃疸的最佳效果。

瀉黃湯中包含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清熱燥濕: 黃芩味苦寒,具有清熱燥濕之效,能瀉火解毒,對於濕熱蘊結所致的黃疸、發熱、口苦、小便不利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
  2. 瀉火解毒: 黃芩善於清熱解毒,可瀉肺胃之火,對於熱毒熾盛、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亦有較好療效。

因此,黃芩在瀉黃湯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能夠有效地清熱燥濕、瀉火解毒,達到治療黃疸等病症的目的。

瀉黃湯中包含天花粉,主要是基於以下兩點:

  1. 清熱瀉火、解毒消腫: 天花粉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解毒消腫之功效。其能清泄肺熱,利咽消腫,並可解毒散結,對於熱毒壅盛所致的咽喉腫痛、痄腮、乳癰等症狀,均有良好的療效。
  2. 利濕止渴: 天花粉兼具利濕止渴的功效,能清熱利濕,生津止渴,對於熱病煩渴、口乾舌燥、小便不利等症狀,亦有一定緩解作用。

綜上所述,天花粉在瀉黃湯中,既能清熱解毒,又能利濕止渴,與其他藥物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治療效果。

瀉黃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 調和藥性: 瀉黃湯以清熱解毒爲主,方中多用苦寒之藥,如黃芩、梔子等。甘草味甘性平,能緩和諸藥之性,防止藥性太過猛烈,避免損傷脾胃。

二、 增強療效: 甘草具有解毒、調和脾胃、抗炎等功效,與其他藥物配伍,能夠增強瀉黃湯的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使療效更加顯著。

總而言之,甘草在瀉黃湯中起着調和藥性、增強療效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瀉黃湯中包含茵陳蒿,主要原因有二:

一、茵陳蒿味苦性寒,善於清熱利濕,主治濕熱黃疸,其清熱利濕之力較強,可有效去除體內濕熱之邪,使黃疸消退。

二、茵陳蒿兼具解毒作用,可清解濕熱毒邪,並能促進膽汁分泌,利於肝膽濕熱之邪外泄,進一步緩解黃疸症狀。

綜上,茵陳蒿在瀉黃湯中發揮著清熱利濕、解毒、促進膽汁分泌等作用,為治療濕熱黃疸之主藥。

主治功效


瀉黃湯,組成為:石膏、生地黃、知母、黃芩、天花粉、甘草、茵陳蒿。主治脾胃伏火,常伴有口乾、脣燥、口瘡、煩渴等症狀。

甘草性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黃芩性苦、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 生地黃性寒味苦,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 石膏性寒味甘,具有清熱利尿、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止咳平喘、化腐生肌和活絡止痛的功效。 天花粉性甘寒,歸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止咳化痰、生津止渴、利水消腫、排膿、潤燥、清熱解毒等功效。 茵陳蒿具有清熱利濕、退黃、利水滲濕、清熱瀉火、平肝息風、清熱利尿和止癢等傳統功效。 知母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

總而言之,瀉黃湯由多種中藥材組成,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脾胃伏火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石膏、梔炭、生地、知母、鮮鬥黃芩、花粉、甘草、茵陳。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瀉黃湯具有清熱瀉火的作用,因此不宜長期服用。如果有脾胃虛寒、氣血不足的患者,不宜服用瀉黃湯。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瀉黃湯, 出處:《麻症集成》卷四。 組成:石膏、梔炭、生地、知母、鮮鬭、黃芩、花粉、甘草、茵陳。 主治:脾胃伏火,口燥唇乾,口瘡煩渴,熱在肌肉。

瀉黃湯, 出處:《眼科闡微》卷三。 組成:防風1錢,藿香1錢,陳皮1錢,白芍1錢,甘草1錢,大黃7錢,石膏(煅)3錢。 主治:時行赤眼,脾經濕熱。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