瀉黃湯

XIE HUANG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4

寒性指數

26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4%
胃經 24%
心經 12%
肝經 12%
脾經 8%
膽經 8%
膀胱經 4%
腎經 4%
大腸經 4%
肺經
胃經
心經
肝經
脾經
膽經
膀胱經
腎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8

主治功效


瀉黃湯,組成為:石膏、生地黃、知母、黃芩、天花粉、甘草、茵陳蒿。主治脾胃伏火,常伴有口乾、脣燥、口瘡、煩渴等症狀。

甘草性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黃芩性苦、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 生地黃性寒味苦,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 石膏性寒味甘,具有清熱利尿、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止咳平喘、化腐生肌和活絡止痛的功效。 天花粉性甘寒,歸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止咳化痰、生津止渴、利水消腫、排膿、潤燥、清熱解毒等功效。 茵陳蒿具有清熱利濕、退黃、利水滲濕、清熱瀉火、平肝息風、清熱利尿和止癢等傳統功效。 知母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

總而言之,瀉黃湯由多種中藥材組成,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脾胃伏火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石膏、梔炭、生地、知母、鮮鬥黃芩、花粉、甘草、茵陳。

方劑組成解釋


瀉黃湯由石膏、生地黃、知母、黃芩、天花粉、甘草、茵陳蒿組成。石膏、知母、黃芩具有清熱瀉火的作用;生地黃、天花粉具有養陰生津的作用;甘草具有緩急和中的作用;茵陳蒿具有清熱利濕的作用。這些中藥配合使用,可以起到清熱瀉火、利濕退黃的作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瀉黃湯具有清熱瀉火的作用,因此不宜長期服用。如果有脾胃虛寒、氣血不足的患者,不宜服用瀉黃湯。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瀉黃湯, 出處:《麻症集成》卷四。 組成:石膏、梔炭、生地、知母、鮮鬭、黃芩、花粉、甘草、茵陳。 主治:脾胃伏火,口燥唇乾,口瘡煩渴,熱在肌肉。

瀉黃湯, 出處:《眼科闡微》卷三。 組成:防風1錢,藿香1錢,陳皮1錢,白芍1錢,甘草1錢,大黃7錢,石膏(煅)3錢。 主治:時行赤眼,脾經濕熱。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