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熱甘露飲

QING RE GAN LU YI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5

寒性指數

24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5%
胃經 25%
心經 15%
肝經 9%
腎經 6%
脾經 6%
膽經 6%
膀胱經 3%
大腸經 3%
肺經
胃經
心經
肝經
腎經
脾經
膽經
膀胱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主治功效


清熱甘露飲

清熱甘露飲是由生地黃、麥門冬、石斛、知母、枇杷葉、石膏、甘草、茵陳蒿、黃芩組成的一種中藥方劑,具有清熱利尿、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止咳平喘、化腐生肌、活絡止痛,滋陰清熱、生津益胃、潤肺益腎、明目強腰、補氣養血,清熱利濕、退黃、利水滲濕、清熱瀉火、平肝息風、清熱利尿和止癢等功效。

生地黃

性微寒,味甘,歸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滋陰補血的功效。生地黃能清瀉肝火、胃火、心火、肺火,滋陰、養血,治陰虛發熱、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經不調、胎動不安、陰傷便祕。生地黃亦用於津傷口渴、內熱消渴。

麥門冬

味甘性寒,入心肺經,具有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益氣安神的功效。用於治療陰虛津虧的各種症狀,如乾咳少痰、口乾咽燥、舌紅少苔;心肺氣陰兩虛所致的咳嗽、氣喘、心悸、失眠;以及熱病津傷、煩躁、身熱、神昏等症狀。

石斛

性微寒,味甘,入胃、肺、腎經。具有滋陰清熱、生津益胃、潤肺益腎、明目強腰、補氣養血、清熱瀉火、生津止渴、強筋骨、益精等功效。可治療熱病傷津、口乾煩渴、胃陰不足、胃痛乾嘔、肺燥乾咳、虛熱不退、陰傷目暗、腰膝軟弱、氣血虛、乏力疲勞、腎精虧虛、腰膝酸軟、失眠多夢、遺精滑精等症狀。

知母

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用於治療熱病煩渴、骨蒸勞熱、肺熱咳嗽、大便燥結、小便不利、陰虛發熱、骨蒸勞熱、肺虛燥咳、消渴、腸燥便祕、肺熱咳嗽、咽喉腫痛、口乾舌燥、肺熱咳嗽、陰虛燥咳、痰黃粘稠、乾咳少痰、胎熱、胎毒、流產等症。

枇杷葉

性微涼、微寒,味苦澀,具有清肺熱、化痰平喘、止咳止嘔、降氣喘、止血、補血養肝、疏肝解鬱等功效。枇杷葉入肺、胃、肝、脾、大腸經,可清肺熱、止咳化痰、降氣喘、止嘔吐、補血養肝、疏肝解鬱、止血。

石膏

性寒味甘,具有清熱利尿、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止咳平喘、化腐生肌和活絡止痛的功效。它能清泄肺胃之熱,用於治療熱病煩渴、小便不利、水腫、暑熱中暑、口瘡咽痛等症;也能止咳平喘,治療邪熱鬱肺、氣急喘促、咳嗽痰稠、發熱口渴等症。

甘草

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臨牀上,甘草可適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茵陳蒿

具有清熱利濕、退黃、利水滲濕、清熱瀉火、平肝息風、清熱利尿和止癢等傳統功效。它可治療濕溫、濕疹、濕瘡等疾患;退熱、退黃、縮肝等症狀;治療下焦濕熱瘙癢、足脛跗腫和濕瘡流水;具有止癢的作用。

黃芩

性味苦、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可治外感熱病,中上焦鬱熱所致的壯熱煩渴、面赤脣燥、溲赤便祕、苔黃脈數,濕熱蘊結、腸燥便祕,輕微出血症,如外傷、牙血,肺熱壅遏,肺失清降所致的咳嗽痰稠、咽喉腫痛等症,血熱吐衄,氣鬱不暢,氣逆上衝,皆因氣滯而起,瘡瘍、腫毒、痢疾等熱毒病症,肝臟和膽囊疾病,小便不利等症。

總結

清熱甘露飲具有清熱利尿、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止咳平喘等功效,用於治療疳渴、肺熱咳嗽、口乾咽燥、大便燥結、小便不利等症狀。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以生地黃、麥門冬、石斛、知母、枇杷葉、石膏為主藥,具有清熱生津、養陰清肺的功效。生地黃、麥門冬、石斛、知母均為養陰生津之品,可滋養肺陰、生津止渴;枇杷葉具有清熱、化痰、止咳的功效;石膏具有清熱瀉火、生津止渴的功效。本方合用,共奏清熱生津、養陰清肺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清熱生津、養陰清肺的功效,適用於疳渴、肺熱津傷、心神煩熱等症。但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幼兒手足心熱口乾口渴

相同名稱方劑


清熱甘露飲, 出處:《金鑑》卷五十二。 組成:生地黃、麥冬(去心)、石斛、知母(生)、枇杷葉(蜜炙)、石膏(煅)、甘草(生)、茵陳蒿、黃芩。 主治:疳渴。肥甘積熱煎耗脾胃,以致津液虧損,不時大渴引飲,心神煩熱。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