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喉丹

YAN HOU D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4

寒性指數

25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0%
胃經 20%
肝經 15%
心經 13%
膽經 8%
大腸經 7%
脾經 5%
膀胱經 4%
腎經 3%
肺經
胃經
肝經
心經
膽經
大腸經
脾經
膀胱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咽喉丹

咽喉丹是由生地黃、茵陳蒿、黃芩、石膏、石斛、麥門冬、枳殼、犀角、馬勃、人中黃、枇杷葉組成的中藥方劑。

生地黃: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

茵陳蒿:清熱利濕、退黃、利水滲濕、清熱瀉火、平肝息風、清熱利尿和止癢。

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

石膏:清熱利尿、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止咳平喘、化腐生肌和活絡止痛。

石斛:滋陰清熱、生津益胃、潤肺益腎、明目強腰、補氣養血、清熱瀉火、生津止渴、強筋骨、益精。

麥門冬: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益氣安神。

枳殼: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

犀角:清熱瀉火、涼血定驚、解毒清肝。

馬勃:清熱解毒、清熱瀉火、止血、散風熱、解毒、清肺熱利咽。

人中黃:清熱涼血、活血化瘀、止血止痛。

枇杷葉:清肺熱、化痰平喘、止咳止嘔、降氣喘、止血、補血養肝、疏肝解鬱。

主治功效

  1. 咽喉腫痛:是指咽喉部疼痛,伴隨腫脹的症狀。

  2. 雙單乳蛾:是指扁桃體發炎,一側或兩側扁桃體腫大、發紅、化膿的症狀。

  3. 咽乾音啞:是指咽喉乾燥,聲音嘶啞的症狀。

  4. 胃熱口瘡:是指因胃火上炎引起的口腔潰瘍,通常表現為口腔內出現小而疼痛的潰瘍。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2丸,一日3次,飯後服用。

注意事項

  1. 孕婦禁用。

  2. 哺乳期婦女慎用。

  3. 嬰幼兒、年老體弱者應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4. 服藥期間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5. 服藥3天后症狀無改善,應諮詢醫生。

  6. 對本品過敏者禁用。

  7. 藥品性狀發生改變時禁止服用。

  8. 兒童必須在成人監護下使用。

  9. 請將此藥品放在兒童不能接觸的地方。

  10. 如正在使用其他藥品,請諮詢醫生或藥師。

總結

中藥方劑咽喉丹,由生地黃、茵陳蒿、黃芩、石膏、石斛、麥門冬、枳殼、犀角、馬勃、人中黃、枇杷葉等多種中藥組成,具有清熱瀉火、涼血定驚、解毒清肝、止血涼血、活血化瘀、止血止痛、清肺熱、化痰平喘、止咳止嘔等功效,可治療咽喉腫痛、雙單乳蛾、咽乾音啞、胃熱口瘡等疾病。

傳統服藥法


生地1兩,茵陳1兩,黃芩1兩,生石膏5錢,石斛5錢,麥冬5錢,枳殼3錢,烏犀角3錢,馬勃3錢,人中黃3錢,枇杷葉3錢。
清咽解熱,消腫除談。
上為極細末,煉蜜為丸,一錢五分重。
每服1丸,小兒減半,早、晚食後白開水送下。
忌食五辛、發物。

方劑組成解釋


  • 生地黃:清熱涼血,養陰生津。
  • 茵陳蒿:清熱利濕,解毒退黃。
  • 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 石膏:清熱瀉火,生津止渴。
  • 石斛:養陰生津,清熱解毒。
  • 麥門冬:養陰清肺,生津止渴。
  • 枳殼:理氣化痰,行氣止痛。
  • 犀角: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 馬勃:清熱解毒,消腫利咽。
  • 人中黃: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 枇杷葉:清熱利咽,化痰止咳。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性寒,體虛者慎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乳腺炎乳房腺體瘤口腔炎及相關病灶口瘡嘴破口角炎暴食症咽喉痛失音咽喉乾燥眼瞼丹毒

相同名稱方劑


咽喉丹, 出處:《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沈陽方)。 組成:生地1兩,茵陳1兩,黃芩1兩,生石膏5錢,石斛5錢,麥冬5錢,枳殼3錢,烏犀角3錢,馬勃3錢,人中黃3錢,枇杷葉3錢。 主治:清咽解熱,消腫除談。主治:咽喉腫痛,雙單乳蛾,咽乾音啞,胃熱口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