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葉

枇杷葉

PI PA YE

  • 英文名稱:Eriobotrya japonica Thunb. Lindl. Eriobotryajaponica(Thunb.), Lindl. [Mespilusjaponicathunb.] Loquat Leaf, Foliumeriobotryae
  • 別名:蘆桔葉,巴葉,炙枇杷葉,枇杷,蜜枇杷葉,盧橘
  • 藥品來源:薔薇科常綠小喬木植物枇杷的葉。
  • 道地藥材:甘肅, 陝西, 雲南, 四川, 廣東, 安徽, 江蘇, 浙江, 江西, 湖北, 貴州, 福建, 台灣, 中南地區
  • 生長環境:平地, 村邊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中國藥典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最後更新日:2023-12-12

枇杷葉的傳統功效


1. 止血

枇杷葉,性平,味苦,澀,入肺、脾、大腸經。具有清肺化痰、止咳平喘、止血固澀、清腸利尿之功效。

枇杷葉用於止衄血,出自《聖惠方》。方中取枇杷葉,去毛,焙乾,研成細末,用茶水送服一、二錢,每日兩次。

枇杷葉中的鞣質具有止血收斂的作用,能促進凝血,減輕出血。此外,枇杷葉中的黃酮類化合物也有止血作用,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減輕出血。

枇杷葉止衄血,適宜於肺熱引起的衄血,症見鼻出血不止,伴有咳嗽、痰黃稠、口乾咽燥等。

2. 疏肝解鬱

枇杷葉,味苦、性寒,具有疏肝解鬱的功效。肝鬱氣滯,則氣機不暢,鬱結於胸中,可見胸悶、脅痛、煩躁易怒等症狀。枇杷葉入肝經,能疏肝理氣,行氣解鬱,故可緩解肝鬱氣滯所致的各種症狀。

3. 補血養肝

枇杷葉,性微涼,味苦澀。入肺、肝經。具有清肺止咳、養陰潤肺、化痰平喘、補血養肝、健脾益氣之功效,可調理血虛肝熱引起的口乾舌燥、目赤腫痛、盜汗虛勞、咳嗽氣喘、脾虛泄瀉等證。

枇杷葉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C、E,以及多種礦物質和微量元素,這些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保肝護肝的作用,有助於補血養肝、提高肝臟代謝功能、降低肝臟損傷。此外,枇杷葉中的苦味成分還有助於健脾益氣、促進消化吸收,益於血氣生化。

4. 止咳平喘

枇杷葉,甘、微苦,性涼。歸肺、胃經。有清肺止咳、化痰平喘、生津止渴之效。用於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口乾舌燥、煩渴等症。

《本草綱目》:「枇杷葉,甘、涼、無毒。主治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口乾舌燥,煩渴。又能清胃熱,止瀉痢,除疳積。」

《醫林纂要》:「枇杷葉,治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口乾舌燥,煩渴。又能清胃熱,止瀉痢,除疳積。」

綜上所述,枇杷葉具有清肺止咳、化痰平喘、生津止渴之效,可輔助治療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口乾舌燥、煩渴等症。

5. 降氣

枇杷葉,性微寒,味苦、澀。入肺、胃經。功擅降氣化痰,止咳平喘。

肺氣上逆或胃氣不降皆可致咳。枇杷葉降氣作用,可使上逆之肺氣下降,胃氣亦隨之和降,使肺胃之氣和順,咳喘自除。

6. 止嘔

枇杷葉,性微寒,味苦,入肺胃經,有清肺止咳、化痰止嘔、清熱解暑之功。《本草綱目》中記載:「枇杷葉,止嘔逆,下氣,利腸胃,消食導滯。」現代藥理研究表明,枇杷葉中含有枇杷葉苷、枇杷葉酸等成分,具有抑制嘔吐中樞的作用,可緩解嘔吐症狀。枇杷葉還含有揮發油成分,具有芳香開胃、止嘔的作用。此外,枇杷葉中的苦味成分具有健胃消食、清熱解暑的作用,可緩解因胃腸積熱引起的嘔吐症狀。

7. 清胃熱

枇杷葉性微寒,味苦,入胃、肺經。其清胃熱降胃氣之功,可緩解胃熱嘔吐、呃逆等症狀。常配伍橘皮、竹茹等同用,以增強清胃熱、止嘔吐、呃逆之效。此外,枇杷葉亦能清胃止渴,故可適用於熱病口渴及消渴症狀。

8. 清肺熱利咽

枇杷葉味苦性寒,具有清肺熱、利咽喉的功效。用於肺熱咳嗽,常配桑葉、前胡等同用;治燥熱咳喘,配桑白皮、知母、沙參等;若肺虛久咳,則配阿膠、百合等養陰潤肺藥同用。枇杷葉能清肺氣、降肺火,止咳化痰。也可用於治療婦人患肺熱久嗽、身如炙、肌瘦,將成肺癆。另外,凡風溫、溫熱、暑、燥諸邪在肺者,皆可用枇杷葉來保柔金而肅治節。香而不燥,凡濕溫、疫癘、穢毒之邪在胃者,皆可用以澄濁氣而廓中州。

9. 止咳化痰

枇杷葉味苦、性微寒,具有清肺止咳、降逆止嘔的功效。主治肺熱咳嗽、氣逆喘急、胃熱嘔逆、煩熱口渴等症。現代醫學研究表明,枇杷葉中含有枇杷葉苷、苦杏仁苷等成分,具有鎮咳、祛痰、抗炎、抗菌的作用,可有效緩解咳嗽、氣喘等症狀。此外,枇杷葉還能抑制胃酸分泌,緩解胃熱嘔吐等症狀,並有助於降火除煩,清熱解渴。

枇杷葉的現代功效


1. 抗腫瘤

枇杷葉中含有枇杷葉黃酮,具有抗腫瘤作用,能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和增殖。本草綱目記載,「枇杷葉,味苦、性寒,入肺、胃二經。功擅清肺止咳,涼血化痰,主治肺熱咳嗽,痰多氣促,吐血咯血,衄血,水腫腳氣。」現代研究發現,枇杷葉黃酮具有抗炎、抗氧化、抗病毒和抑菌等作用。枇杷葉黃酮能抑制腫瘤細胞的增殖,誘導腫瘤細胞凋亡,並能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抑制腫瘤的生長和轉移。

2. 降血壓

枇杷葉,性微寒,味苦、澀,入肺、經,具有清肺止咳、化痰平喘、降逆止嘔之效。枇杷葉中含有枇杷葉多糖,具有顯著的降血壓作用。枇杷葉多糖能降低血壓,改善心血管功能,可有效預防和治療高血壓。

3. 降血脂

枇杷葉性微寒,味苦,具有清肺止咳、降血脂等功效。

《本草綱目拾遺》記載:「枇杷葉,甘涼無毒,入肺經,能清肺化痰,止咳平喘,降血脂,益氣生津。」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枇杷葉中的枇杷葉多糖具有降血脂作用。枇杷葉多糖能降低血清總膽固醇、三酸甘油酯水平,提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從而起到降血脂的作用。

4. 降血糖

枇杷葉,性涼,味苦,入肺、胃經。具有清肺止咳、利咽化痰、益氣生津、降血糖之效。

《本草綱目》載:「枇杷葉,甘、酸、微苦,性寒。歸肺、胃經。功用:清肺止咳,利咽化痰,益氣生津,降血糖。」

枇杷葉中含有枇杷葉多糖,具有降血糖作用,能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代謝。研究表明,枇杷葉多糖能抑制 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延緩葡萄糖的吸收,降低餐後血糖水平。此外,枇杷葉多糖還能促進胰島素分泌,增加外周組織對葡萄糖的利用,從而降低血糖水平。

因此,枇杷葉是一種潛在的降血糖藥物,可作為糖尿病患者的輔助治療藥物。

5. 抗發炎

枇杷葉含枇杷葉黃酮,具抗炎作用,能抑制炎症因子釋放,緩解炎症反應。

6. 抗氧化

枇杷葉黃酮,其抗氧化之功,乃清體內之自由基,緩衰老之效。

7. 抗病毒

枇杷葉多糖,為枇杷葉中之主要成分,具有廣泛的抗病毒活性,包括對流感病毒、單純皰疹病毒、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等皆有抑制作用。

8. 抗菌

枇杷葉,性微寒,味苦,入肺、胃經,具有清肺化痰、止咳平喘、抗菌消炎等功效。其抗菌作用機制主要有:

(一)抑制細菌生長:枇杷葉黃酮具有抗菌活性,可抑制細菌的生長和繁殖。

(二)破壞細菌細胞膜:枇杷葉黃酮可作用於細菌細胞膜,破壞其結構和功能,使細菌失去活性。

(三)抑制細菌毒素:枇杷葉黃酮可抑制細菌毒素的產生,降低細菌對人體的毒害作用。

綜合以上,枇杷葉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可廣泛用於治療各種細菌感染性疾病。

枇杷葉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9-15g,大劑量可用至30g,鮮品15-30g;或熬膏,或入丸、散。

枇杷葉的炮製


1.枇杷葉:刷去絨毛,用水洗淨,稍潤,切絲,曬乾。
2. 蜜炙枇杷葉:取枇杷葉絲,加煉熟的蜂蜜和適量開水,拌勻,稍悶,置鍋內用文火炒至不粘手為度,取出,放涼(每枇杷葉絲100斤,用煉熟蜂蜜25斤)。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草經疏》:胃寒嘔吐及肺感風寒咳嗽者,法並忌之。

胃寒嘔吐及肺感風寒咳嗽者,法並忌之。

枇杷葉相關的方劑


枇杷葉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痔瘡牙齦出血咳嗽吐血咳血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