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鳳飲子

白鳳飲子

BAI FENG YIN ZI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疫喉淺論·新補會厭論》

熱性指數

2

寒性指數

35

熱/寒比例

極寒 (0.06)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19%
胃經 18%
肝經 14%
心經 9%
腎經 9%
大腸經 9%
膀胱經 9%
小腸經 4%
脾經 4%
肺經
胃經
肝經
心經
腎經
大腸經
膀胱經
小腸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白鳳飲子中加入玄參,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玄參性寒,味甘苦,入肺、腎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的功效。白鳳飲子常用於治療熱毒蘊結、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而玄參能有效清熱解毒,緩解熱毒對人體的損害。

2. 滋陰降火:玄參還具有滋陰降火的作用,可以緩解因熱毒傷陰引起的口乾舌燥、咽喉疼痛、心煩失眠等症狀。白鳳飲子中加入玄參,可以起到清熱解毒、滋陰降火的作用,提高藥物的療效。

白鳳飲子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清熱:生地黃味甘性寒,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涼血、清熱生津的功效。白鳳飲子主要用於治療血熱妄行、吐血、衄血、便血等症,而生地黃的滋陰清熱作用可以有效地抑制血熱,達到止血的效果。
  2. 養陰潤燥:生地黃還可以滋陰潤燥,緩解因血熱所引起的口乾舌燥、咽喉腫痛等症狀。白鳳飲子中常搭配其他具有滋陰潤燥功效的藥材,例如麥冬、生地等,共同發揮滋陰清熱、養陰潤燥的功效,使患者更快恢復健康。

白鳳飲子為傳統中醫方劑之一,其配方獨特,其中竟含有蝸牛這一味較為罕見的藥材。在中醫藥理中,蝸牛被視為一味具有滋陰潤燥、清熱解毒功效的食材。它性寒、味甘鹹,入肺、腎經,能補益肝腎,對治療虛損、久咳、皮膚乾燥等症有獨到之效。據古籍記載,蝸牛還可利水消腫,對於水腫、黃疸亦有一定療效。白鳳飲子中加入蝸牛,旨在利用其滋陰補益作用,與方中其他藥材如當歸、熟地黃等相互配合,達到調和血氣、滋養肝腎的目的。這種組合,體現了中醫學中藥物相輔相成、相互制約的配伍原則,以及“以形補形”、“以臟補臟”的思想,顯示出古人對藥物性質與功效的深刻理解。然而,現代使用時應注意,由於蝸牛可能攜帶寄生蟲,處理時必須嚴格煮熟,確保食用安全。

白鳳飲子中加入地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通經活絡:地龍性寒,味鹹,入肝經,具有清熱解毒、通經活絡的功效。白鳳飲子主要針對熱毒壅滯、經絡不通所致的病症,地龍能清熱解毒,疏通經絡,協同其他藥物發揮療效。
  2. 利咽開音,消腫止痛:地龍對於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狀也有不錯的療效。白鳳飲子中加入地龍,有助於清熱利咽,消腫止痛,緩解咽喉不適,提高藥效。

白鳳飲子中加入鹽,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1. 調和藥性: 白鳳飲子主要用於治療婦科疾病,藥性偏寒涼。鹽性鹹,味甘,入腎經,能中和藥性,避免過寒傷脾胃,同時也能提高藥效,使藥力更易滲透,達到更好的療效。
  2. 促進藥物吸收: 鹽能增加藥物滲透性,促進藥物吸收,加速藥效發揮。白鳳飲子中包含多種藥材,鹽的加入有利於藥材成分充分溶解,更容易被人體吸收,發揮最佳藥效。

白鳳飲子中包含枇杷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止咳化痰:枇杷葉性涼,味甘,入肺經,具有清肺止咳、化痰止嘔的功效。白鳳飲子主治燥熱傷肺,咳嗽痰稠、咽喉腫痛等症,枇杷葉的清熱化痰作用,有助於緩解咳嗽症狀,使痰液易於咳出。
  2. 潤肺止渴:枇杷葉具有潤肺止渴的作用,可緩解因肺熱引起的口乾舌燥、咽喉幹癢等症狀。白鳳飲子中包含一些辛辣燥熱的藥材,枇杷葉的潤肺作用可以緩解這些藥材的燥熱之性,避免加重病情。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方劑名:白鳳飲子
傳統功效主治:疫喉白腐(喉症伴隨黏膜潰爛、腐敗)、會厭腐潰(會厭部潰瘍)、口出臭氣。主治外感疫毒或熱邪壅滯咽喉,導致局部化腐成膿、氣血敗壞之症,常見於古代「喉痧」(類似現代之猩紅熱、急性扁桃體化膿等)。


組成分析與邏輯推理

君藥:烏嘴白雄鴨頭頸骨連喉管、嗓嗉

  • 中醫取「以形治形」思維,用禽鳥喉部組織治咽喉病。《本草綱目》載鴨頭可「利水道、治熱毒」;其嗓嗉(嗉囊)與喉管近人體咽喉結構,古代認為能引藥至病所,兼具潤養潰瘍之效。

臣藥:玄參、生地

  • 玄參:清熱解毒、涼血滋陰,針對咽喉熱毒熾盛、陰液耗傷。
  • 生地:涼血養陰,助玄參解熱毒,兼防熱邪傷津。
  • 兩者協同,清解疫毒、修復黏膜。

佐藥:蝸牛、地龍、古文錢、白鹽梅、枇杷葉

  1. 蝸牛:性寒味鹹,《本草綱目》謂其能「清熱解毒,消癰腫」,外用治喉瘡,內服助腐肉脫落。
  2. 地龍:清熱息風、通絡,現代研究含酶類可抗炎、促進組織修復。
  3. 古文錢:古代多用銅錢(銅綠),少量外用有蝕腐生新之效,疑用於殺菌消腐(類似現代銅離子抗菌)。
  4. 白鹽梅:酸澀收斂,生津止渴,斂瘡防潰爛擴散。
  5. 枇杷葉(絹包):清肺胃熱、降逆氣,肺胃熱降則咽喉熱毒得緩。

季節加減藥

  • 春加桑葉:桑葉疏散風熱,取蠶食者,喻其得生機之性。
  • 夏加荷花蒂:清暑化濕,連須加強清熱瀉火。
  • 秋加荸薺苗梢:荸薺清肺胃熱,苗梢上行入咽喉。
  • 冬加青果汁:青果(橄欖)利咽生津,冬令燥熱用之潤燥解毒。

治療原理推論

  1. 清熱解毒為主:玄參、生地、蝸牛、地龍直折火毒。
  2. 局部修復為輔:鴨喉組織、古文錢可能促進潰瘍癒合,鹽梅斂瘡。
  3. 氣機通調:枇杷葉降肺胃之熱,地龍通絡,助藥力透達病所。
  4. 順應時令:季節加藥調節環境對人體的影響(如春夏濕熱、秋冬燥熱)。

特色:結合「血肉有情之品」與礦物藥,體現「解毒—蝕腐—生肌」的立體思路,適用於熱毒壅盛、血肉腐敗的急重症候。

傳統服藥法


烏嘴白雄鴨(取頭頸骨連喉管,以及嗓嗉,均莫刺破,不落水), 玄參4錢, 生地5錢, 蝸牛2個, 地龍2條, 古文錢4枚, 白鹽梅3個, 枇杷葉3錢(絹包)。
春,加蠶食過桑葉(孔多者)3錢;夏,加荷花蒂(連須)7個;秋,加荸薺苗梢9枝(各寸許);冬,加青果汁1小酒杯(沖服),或青果5枚(去兩頭尖,搗爛入煎)亦可。上藥共和一處,用新取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

相同名稱方劑


白鳳飲子, 出處:《疫喉淺論·新補會厭論》。 組成:烏嘴白雄鴨(取頭頸骨連喉管,以及嗓嗉,均莫刺破,不落水),玄參4錢,生地5錢,蝸牛2個,地龍2條,古文錢4枚,白鹽梅3個,枇杷葉3錢(絹包)。 主治:疫喉白腐,會厭腐潰,口出臭氣。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