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牛

蝸牛

WO NIU

  • 英文名稱: Snail
  • 別名:蚹蠃,無靨螺,蜓蚰蠃,黃犢,天螺,蜾蠃,肌母螺,士牛兒,蚹贏,蠡牛,負殼蛞蝓,鼠蝓,蝸贏,蜒蚰贏,瓜牛,陵螺,負殼蜒蚰,彘牛,僕累,蠡蠃,彘贏,小牛螺,海羊,土牛兒,圓螺蟲,蝸蠃,山蝸,天螺螄,蜾贏
  • 藥品來源:為蝸牛科動物同型巴蝸牛、華蝸牛及其同科近緣種的全體。採收和儲藏:在夏、秋季捕捉活蝸牛,靜養以排出糞便,洗淨,用沸水燙死,曬乾。鮮品先用瓦焙乾。
  • 道地藥材:山西, 河北, 甘肅, 新疆, 陝西, 青海, 四川, 廣東, 廣西, 吉林, 山東, 河南, 江蘇, 浙江, 湖南, 湖北, 內蒙古, 蒙古
  • 生長環境:潮濕, 山坡, 草叢, 山坡草叢, 灌木叢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全國中草藥彙編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最後更新日:2024-11-18

蝸牛的傳統功效


1.

蝸牛,在古代醫籍中被記載為一種具有多種功效的中藥單方。其藥效,古籍記載多集中於「解熱消毒」、「清熱解毒」以及相關的症狀改善。

《本草綱目》指出蝸牛治療諸多疾病,其根本功效在於解熱消毒。 《名醫別錄》則記載其能治療賊風歪邪(風濕性疾病)、大腸脫肛、筋急(肌肉痙攣)及驚癇(癲癇)。《藥性論》認為生蝸牛研磨服用,可以止消渴(糖尿病)。《本草品匯精要》則強調其祛風熱、消瘡腫的功效。

此外,多部醫籍亦記載蝸牛的清熱解毒作用。 《玉楸藥解》提到其利水洩火、消腫敗毒、去濕清熱;《醫林纂要》則記載其能治療血風瘡及楊梅瘡(梅毒)。《黑龍江中藥》更記載其具有通乳的功效,可見其應用範圍廣泛。

《本草新編》更別出心裁地指出,活蝸牛浸泡在麻油中,會自行溶解成油,可作為藥油塗抹蟲瘡,顯示出其殺蟲的功效。《本草綱目》還補充了蝸牛的更多應用,例如治療小兒臍風、撮口(口角炎)、利小便、消喉痹(咽喉腫痛)、止鼻出血、通耳聾,以及治療各種腫毒、痔漏,甚至能解蜈蚣、蠍子的毒。

綜上所述,古代醫籍對蝸牛的藥用價值記載豐富,其功效涵蓋了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殺蟲解毒等多個方面,應用範圍廣泛,但需注意不同醫籍記載的具體用法與主治疾病略有差異。

2. 消腫

單方蝸牛在古代醫籍中,其消腫功效多見記載,並非單純依靠某一特定機理,而是透過多重途徑達成。綜觀以上古籍記載,蝸牛消腫的功效主要體現於其「解熱消毒」、「祛風熱」、「利水洩火」、「清熱」等作用。

《本草綱目》雖指出蝸牛療效多來自其「解熱消毒之功」,卻也記載其能「治諸腫毒痔漏」,說明其消腫作用不僅限於單純的消炎。 《本草品匯精要》直接點明蝸牛「消瘡腫」,更進一步佐證其消腫功效。 《玉楸藥解》則從更深層次闡述,認為蝸牛能「利水洩火,消腫敗毒,去濕清熱」,說明蝸牛消腫可能與體內濕熱積聚有關,藉由利水、清熱、解毒等方式,達到消腫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名醫別錄》記載蝸牛可治「大腸脫肛」,這類型的腫脹多與腸道功能失常有關,也側面印證了蝸牛可能具有調節臟腑功能、從而間接達到消腫的效果。 其他記載中,雖然著重在其他療效,例如《本草新編》提到其殺蟲功效,但這些功效間接或直接地都與身體的炎症反應有關,而消腫往往是炎症反應消退的結果之一。總而言之,古籍中關於蝸牛消腫的記載,從不同角度闡述了其作用機理,顯示其消腫功效並非單一,而是多方面協同作用的結果。

3. 清熱解毒

蝸牛入藥,其清熱解毒之功效,歷代醫籍多有記載,並非單一作用,而是涵蓋多個層面。

《本草綱目》總結蝸牛諸多療效皆源於其解熱消毒之功,奠定了其清熱解毒的基礎。此說並非空穴來風,多部醫書佐證了其功效。例如,《藥性論》記載蝸牛能「止消渴」,消渴在古代多指糖尿病等陰虛火旺的病症,說明蝸牛能清熱降火。《本草品匯精要》提及蝸牛「祛風熱,消瘡腫」,則直接點明其清熱解毒及消炎作用,能治療外感風熱及瘡腫感染。

《玉楸藥解》更進一步闡述,蝸牛能「利水洩火,消腫敗毒,去濕清熱」,說明其清熱解毒功效不僅針對外感熱邪,也包括內熱及濕熱蘊結所致的病症。這與《醫林纂要》記載其能治療「血風瘡及楊梅瘡」相符,這些疾病往往伴有熱毒鬱積。

此外,《本草綱目》還記載蝸牛能治療小兒臍風、喉痹、鼻出血等,這些症狀也常與熱毒相關。雖然《名醫別錄》中提及蝸牛主治「賊風歪邪」等,看似與清熱解毒關聯不大,但「賊風歪邪」也可能伴隨發熱等症狀,蝸牛或能通過清熱解毒而緩解。

綜上所述,古代醫籍對蝸牛清熱解毒功效的記載,角度多元,涵蓋內外、表裡,說明其清熱解毒作用並非單純的消炎,而是多面向的,體現了古代醫家對其藥性的深入觀察和總結。 但需注意,以上僅為古代醫籍記載,現代臨牀應用需謹慎,並非所有記載都適用於現代醫學環境。

4. 清熱利尿

蝸牛入藥,古籍記載其功效多樣,其中「清熱利尿」之效,可從多部醫籍中窺見端倪。

《本草綱目》指出,蝸牛治療諸多疾病的根本,皆在於其「解熱消毒」之功。此處雖未直接提及利尿,但解熱的過程往往伴隨體內水分代謝的調節,間接促進利尿。 《玉楸藥解》則更明確地記載其「利水洩火,消腫敗毒,去濕清熱」的功效,其中「利水」即指利尿作用,而「洩火」則指清熱。 「洩火」並非單指降低體溫,更包含去除體內鬱熱,這也與利尿排解體內毒素與多餘水分的機制相符。

《藥性論》記載蝸牛「生研取服,止消渴」,消渴症常伴有體液代謝紊亂,口乾舌燥,多尿等症狀。 蝸牛能止消渴,說明其具有調節體液平衡的功能,這也間接支持其利尿作用。

綜上所述,雖然古代典籍對蝸牛「清熱利尿」的描述並非總是直白明確,但從其解熱、消腫、利水、止消渴等功效推斷,蝸牛的確具備一定的清熱利尿作用。 需注意的是,古代醫籍記載的功效,需結合現代醫學知識和臨牀經驗進行綜合判斷。 不同文獻對蝸牛的藥性及療效描述角度不盡相同,需謹慎參考。

5. 解毒

蝸牛入藥,其解毒功效在古代醫籍中多有記載,主要體現為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等方面。綜觀各家醫書,其解毒機理並非單一,而是多方面作用的結果。

《本草綱目》指出蝸牛的療效大多源於其解熱消毒之功,這點得到其他醫書的佐證。《本草品匯精要》則更直接地指出其祛風熱、消瘡腫的功效,說明蝸牛能有效對抗由風熱引起的炎症和腫脹。 《玉楸藥解》更進一步闡述其利水洩火、消腫敗毒、去濕清熱的功效,說明蝸牛不僅能直接作用於毒邪,還能通過調節體內水液代謝,間接達到解毒的目的。

從治療的病症來看,《名醫別錄》記載蝸牛能治療賊風歪邪、大腸脫肛等,這些病症往往與邪氣入侵、氣血瘀滯相關,也從側面說明蝸牛具有驅除邪氣、疏通經絡的功效,從而達到解毒的目的。《醫林纂要》記載其能治療血風瘡及楊梅瘡,這兩種疾病都屬於皮膚感染,再次印證蝸牛在消腫解毒方面的作用。《本草綱目》則列舉了蝸牛治療小兒臍風、喉痹、鼻出血等多種疾病,這些病症有的也與毒邪或炎症有關,顯示了蝸牛解毒範圍之廣。

此外,《本草新編》還記載蝸牛有殺蟲的功效,這也暗示了其解毒機理可能涉及到抑制有害物質的活性。 總體而言,古籍記載的蝸牛解毒功效,並非單純針對某一類毒素,而是涵蓋了多種病症和毒邪,其作用機理值得現代藥理學進一步探討。

6. 散風熱

蝸牛,在古代醫籍中,散風熱的功效並非其主要記載,但從多方文獻中仍可窺見其一隅。多數典籍著重其清熱解毒、消腫利水等作用,而散風熱功效則隱含其中。

《本草綱目》指出蝸牛治療諸病,大多取其解熱消毒之效,這暗示了其清熱性質,而風熱之症往往伴隨發熱,因此蝸牛的清熱作用間接地能協助散風熱。 《本草品匯精要》則直接提到蝸牛能「祛風熱」,這是對其散風熱功效的明確記載。

從其他典籍中,我們也能找到佐證。 《名醫別錄》記載其能治「賊風歪邪」,「賊風」指的是邪風入侵,此處顯示蝸牛可能具備抵禦外邪、疏散風邪的能力。 《玉楸藥解》提及蝸牛「去濕清熱」,風熱常常伴隨濕邪,因此蝸牛的除濕作用也利於散風熱。

綜上所述,雖然古代典籍對蝸牛散風熱的功效並未著墨甚多,但從其清熱解毒、消腫利水、祛風等功效來看,蝸牛在某些風熱兼夾其他症狀的病症中,可能發揮輔助散風熱的作用。需注意的是,以上僅為古代醫籍記載的分析,並非現代醫學結論,實際應用需謹慎,並應諮詢專業中醫師。

7. 利水消腫

蝸牛,其利水消腫功效並非其主要作用,但從歷代本草典籍中仍可窺見一二。 《本草綱目》雖指出蝸牛諸病療效大多源於其解熱消毒之功,但同時也記載其能「利小便,消喉痹」,暗示其具有一定的利水消腫能力,特別是在針對喉嚨腫痛等局部腫脹方面。

《玉楸藥解》更明確指出蝸牛具有「利水洩火,消腫敗毒,去濕清熱」的功效,這直接點明瞭其利水消腫的機制,並將其與體內濕熱之邪聯繫起來。 由此推測,蝸牛的利水消腫作用可能主要針對因濕熱蘊結導致的水腫,而非所有類型的水腫。 其利水作用並非直接利尿,更可能是透過清熱解毒、祛除濕邪,從而達到消腫的目的。

其他典籍如《本草品匯精要》的「消瘡腫」,也從側面佐證了蝸牛在消腫方面的療效。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記載多為經驗總結,並未有明確的現代科學研究證實其利水消腫的機理及臨牀療效。 因此,將蝸牛單方應用於利水消腫需謹慎,並需參考其他更具體的臨牀文獻及專業醫師意見。 單純依據古籍記載自行使用,存在一定風險。

8. 清熱瀉火

蝸牛入藥,歷代醫籍多記載其具有清熱瀉火之效,其作用機理雖未經現代科學完全闡明,但從古籍記載中可見一斑。

《本草綱目》明確指出蝸牛治療諸病,主要依靠其解熱消毒的功效。這暗示著蝸牛可能含有某種成分,能有效抑制體內炎症反應,達到清熱的目的。 《藥性論》記載其生研服用能止消渴,消渴在古代醫籍中常指糖尿病或類似症狀,這也從側面印證了蝸牛可能具備調節身體機能,降低「火」的功效。 《本草品匯精要》提及其祛風熱、消瘡腫,更直接說明瞭其清熱解毒的作用。《玉楸藥解》更進一步闡述,蝸牛能利水洩火,消腫敗毒,去濕清熱,說明其清熱瀉火作用可能與利水排毒、消除體內濕熱有關。

其他典籍如《名醫別錄》記載其可治賊風歪邪等症,《醫林纂要》記載其可治血風瘡及楊梅瘡,這些疾病都與體內熱毒有關,間接支持了蝸牛清熱瀉火功效的觀點。《本草新編》提到蝸牛善殺蟲,說明其可能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這也與清熱解毒的功效相符。綜上所述,古代醫籍記載的蝸牛功效,多指向其具有清熱瀉火、解毒消腫的作用,雖然其具體機制仍待進一步研究,但其在傳統中醫治療某些熱性疾病中的應用,值得後世研究和探索。

蝸牛的古代典籍


蝸牛的現代功效


1. 降血糖

蝸牛提取物降血糖作用的有效成分主要為蝸牛多糖,它能促進胰島素分泌,增強胰島素活性,改善胰島素抵抗,從而降低血糖水平。此外,蝸牛提取物還含有其他降血糖成分,如蝸牛肽、蝸牛胺基酸等,這些成分也能促進胰島素分泌、抑制肝糖輸出、增強葡萄糖利用等,具有輔助降血糖的作用。

2. 抗腫瘤

蝸牛黏液中的有效成分,如凝集素、蛋白酶和多醣體,具有抗腫瘤的特性,可抑制腫瘤細胞的增殖和遷移。

蝸牛提取物中的活性成分可誘導腫瘤細胞凋亡,抑制腫瘤血管生成,並增強機體免疫功能。

蝸牛提取物已在動物實驗中展現出抗腫瘤的潛力,並在臨牀試驗中展現一定的療效,具有成為抗癌藥物的潛力。

3. 鎮痛

蝸牛提取物中的某些成分,如神經肽和凝血酶抑制劑,具有鎮痛作用。這些成分可以阻斷疼痛信號的傳遞,減輕疼痛感。此外,蝸牛提取物還具有抗炎作用,可以減少組織損傷和疼痛。

4. 抗菌

蝸牛提取物具有抗菌作用,可抑制多種細菌的生長,包括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等。這種抗菌活性可能歸因於蝸牛提取物中含有的多種生物活性成分,如凝集素、溶菌酶和抗菌肽等。這些活性成分可以破壞細菌的細胞膜,抑制細菌的生長繁殖。此外,蝸牛提取物還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可以保護細胞免受細菌感染造成的損傷。

蝸牛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30-60g;或搗汁;或焙乾研末,1-3g。外用:適量,搗敷;或焙乾研末調敷。

蝸牛的炮製


1.蝸牛《三因方》:「以竹索串,瓦上曬乾。」《醫宗說約》:「生研。:」現行,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淨,乾燥。用時打碎或研粉。
2. 煅蝸牛《醫學綱目》:「以竹籤穿,瓦上曬乾,燒存性。」《先醒齋廣筆記》:「連殼。煅灰存性,研極細末。」現行,取淨蝸牛置煅藥爐內,用武火煅至紅透,取出,晾涼。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不宜久服。
  • 《綱目》:畏鹽。
  • 《本草經疏》:非真有風熱者不宣用,兒薄弱多洩者不宜用。

蝸牛相關的方劑


蝸牛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三叉神經痛扁桃腺炎糖尿病痔瘡腮腺炎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甲狀腺腫鏈球菌性咽喉炎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脫肛面部疼痛耳聾細菌感染損傷疼痛低血糖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