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膏水

蝸膏水

WO GAO SHUI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5

寒性指數

25

熱/寒比例

(0.2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7%
肺經 17%
胃經 15%
膀胱經 13%
大腸經 13%
心經 12%
肝經 10%
脾經
肺經
胃經
膀胱經
大腸經
心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蝸膏水的組成中包含蝸牛,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蝸牛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古籍記載,蝸牛可治療熱毒瘡瘍、目赤腫痛、皮膚濕疹等症狀。
  2. 滋陰潤燥: 蝸牛富含蛋白質、氨基酸、黏液等營養成分,能滋陰潤燥、活血化瘀,對皮膚乾燥、粗糙、皺紋等問題有一定療效。

因此,蝸膏水中加入蝸牛,旨在利用其清熱解毒和滋陰潤燥的藥性,達到治療相關病症的效果。

蝸膏水方劑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緩和藥性:蝸膏水方劑中含有其他具有較強藥性的藥材,如雄黃、硃砂等,容易刺激皮膚或引起過敏反應。甘草味甘性平,具緩解藥物毒性、減輕刺激的作用,使藥性更溫和,更安全。
  2. 調和藥性:甘草能調和藥性,使各藥材的藥效協同發揮,更有效地達到治療效果。例如,甘草可以減輕雄黃的燥烈之性,避免藥性過於偏燥,使藥效更穩定,更易於被人體吸收。

因此,甘草在蝸膏水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既能緩和藥性,又能調和藥性,使方劑更安全有效。

蝸膏水中加入冰片,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冰片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蝸膏水常用於治療皮膚病,如溼疹、皮炎等,冰片可有效緩解炎症反應,消退紅腫,減輕疼痛。
  2. 疏風散寒,止癢止痛:冰片也具有疏風散寒的作用,可緩解風寒引起的皮膚瘙癢、疼痛等症狀。同時,冰片還有止癢止痛的作用,能有效緩解皮膚病引起的瘙癢和疼痛感。

因此,冰片在蝸膏水中起到重要的輔助作用,有助於增強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疏風散寒、止癢止痛的效果,提高治療效果。

蝸膏水中加入白礬,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收斂止血: 白礬性寒,味酸澀,具有收斂止血的功效。蝸膏水常用於治療外傷出血,白礬能幫助收縮血管,減少血液流出,起到止血的作用。
  2. 清熱解毒: 白礬亦有清熱解毒的功效,能消炎止痛,對於傷口感染亦有抑制作用。蝸膏水常用於治療外傷感染,白礬能幫助抑制細菌生長,減輕炎症反應,加速傷口癒合。

總之,白礬在蝸膏水中扮演着收斂止血、清熱解毒的重要角色,有助於治療外傷出血、感染等問題。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蝸膏水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記載主治「頭上生瘡作癩,或胎毒成癩頭」,即頭部濕瘡、潰爛流膿之症,可能包含現代醫學中的頭皮濕疹、黃癬(癩痢頭)等皮膚病變。古方強調「胎毒成癩」,認為此類瘡癩與先天熱毒或濕熱蘊結相關,需以清熱解毒、燥濕斂瘡為治法。

二、組成與邏輯推論

  1. 蝸牛(10條):

    • 《本草綱目》載蝸牛性寒味鹹,能「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外用可治瘡瘍腫毒。
    • 古人觀察其黏液具黏潤特性,推測能軟化瘡痂、促進腐肉代謝。此方透過「露一宿」使蝸牛化水,可能取其黏液與體內成分溶出,形成具滲透性的藥液。
  2. 生甘草(3錢):

    • 生用偏清熱解毒,《神農本草經》稱其「主五臟六腑寒熱邪氣,解毒」。
    • 配合蝸牛增強清熱之力,外用可緩解瘡面熱毒紅腫。
  3. 冰片(3分):

    • 辛涼走竄,《醫林纂要》指其「散鬱火,透骨除腐」,能引藥透入皮膚,兼有止痛止癢之效。
    • 針對瘡癩瘙癢、潰爛疼痛,冰片可局部麻醉並抑制細菌滋生。
  4. 白礬(1錢):

    • 性收澀燥濕,《本草備要》稱其「燥濕追涎,止血化腐」,外用能收斂瘡面、減少滲液。
    • 與蝸牛黏液搭配,一潤一燥,調節瘡口濕度環境。

三、治療原理推演
此方設計著重「清解—滲透—斂瘡」三步:

  • 清熱解毒:蝸牛、生甘草為主力,針對熱毒病機。
  • 滲透藥力:冰片助藥透皮,蝸牛黏液可能助成分附著滲透。
  • 燥濕斂瘡:白礬收濕固表,防止瘡面濕濁蔓延。

四、整體配伍特點
古人利用蝸牛「化水」特性,製成外用液劑,配合鵝翎(羽毛筆)掃塗,使藥液均勻覆蓋瘡面。其邏輯融合直觀觀察(如蝸牛黏液潤澤)與藥性理論(清熱燥濕),體現「以毒攻毒」「外治去腐生新」的傳統思路。

傳統服藥法


蝸牛10條,生甘草3錢(為末),冰片3分,白礬1錢。
上盛在瓷碗內,露一宿,則蝸牛化為水。
以鵝翎掃前水於頭上,3日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蝸膏水性寒,脾胃虛寒者慎用。
  • 蝸膏水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痲風 [漢生氏病]胎毒

相同名稱方劑


蝸膏水, 出處:《洞天奧旨》卷十六。 組成:蝸牛10條,生甘草3錢(爲末),冰片3分,白礬1錢。 主治:頭上生瘡作癩,或胎毒成癩頭。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