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牛子膏

蝸牛子膏

WO NIU ZI G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29

熱/寒比例

(0.34)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2%
胃經 22%
肺經 11%
腎經 11%
脾經 11%
膀胱經 11%
大腸經 11%
肝經
胃經
肺經
腎經
脾經
膀胱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蝸牛子膏」方劑中包含「蝸牛」,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藥性歸經: 蝸牛性寒,味甘鹹,入肝、腎經。其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滋陰潤燥的功效。因此,在某些方劑中,蝸牛可以作為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藥材使用,例如治療疔瘡、瘰癧、乳癰等疾病。
  2. 配伍增效: 蝸牛子膏通常會與其他藥材配伍使用,以發揮其最佳療效。例如,蝸牛與其他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藥材配伍,可以增強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效果。此外,蝸牛與滋陰潤燥的藥材配伍,可以緩解因熱毒引起的燥熱症狀。

「蝸牛子膏」方劑中加入「石膽草」的用意,主要在於其清熱解毒以及利濕消腫的功效。

石膽草性寒,味苦,入肝經,具有清熱解毒、利濕消腫的功效。而蝸牛子膏主要用於治療熱毒攻心心煩不寐小便不利等症狀。石膽草的加入,可以幫助清熱解毒,利濕消腫,從而減輕心煩不寐、小便不利等症狀,並促進心臟功能恢復。

此外,石膽草還有活血化瘀的功效,這對於心血管疾病的預防和治療也有幫助。

蝸牛子膏方劑中加入鐘乳石,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鐘乳石性寒,味甘鹹,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蝸牛子膏主要用於治療熱毒引起的瘡瘍腫痛,鐘乳石的清熱解毒作用可以輔助蝸牛子有效清除熱毒,促進傷口癒合。
  2. 收斂止血: 鐘乳石還具有收斂止血的功效,可幫助止住傷口流血,促進組織修復。這對於蝸牛子膏治療外傷出血、潰瘍出血等症具有輔助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蝸牛子膏]主治「耳聾」,其應用方式為外治,以藥膏滴入耳中,推測其主要針對因 濕熱瘀滯、膿毒閉塞風邪上擾耳竅 所致之聽力障礙。古代醫家認為耳聾與耳竅氣血不通、濁邪壅塞有關,此方通過清熱解毒、收斂化瘀、開竅透絡,以恢復耳竅功能。


組成分析

  1. 蝸牛子(1分)

    • 特性:性寒味鹹,具清熱解毒、消腫退紅之效。
    • 作用:針對耳竅濕熱壅滯,能緩解局部腫痛,清除濁邪,兼可軟堅散結,疏通耳道瘀阻。
  2. 石膽(1分,即膽礬)

    • 特性:酸澀辛寒,有毒,具強力收斂蝕瘡、解毒殺蟲之效。
    • 作用:燥濕斂瘡,針對耳內腐膿、濕瘡滲液,能收斂瘡面並抑制穢毒滋生。
  3. 鐘乳(1分,即鐘乳石)

    • 特性:甘溫,傳統用於溫肺助陽、通利九竅。
    • 作用:配伍寒藥中反佐溫通之性,助藥力透達耳竅深處,兼可化濕行滯。

炮製與配合原理

  1. 煅燒通赤:將三藥共煅,意在增效減毒:

    • 石膽煅後減其毒性,增強收斂燥濕之性;
    • 蝸牛子煅後寒性稍緩,更利消腫散結;
    • 鐘乳石煅後質地鬆脆,易於研末透竅。
  2. 加入龍腦(冰片)

    • 辛香走竄,能引藥直達耳竅深部,並增強開竅醒神、消炎止痛之效。
  3. 油調外用

    • 油脂助藥附著患處,緩釋藥性,同時潤澤耳道,避免燥藥傷陰。

推理治療機制

  1. 清熱解毒:蝸牛子、石膽協力清除耳竅濕熱毒邪,適用於化膿性中耳炎或外耳道炎。
  2. 收斂防腐:石膽燥濕斂瘡,減少膿液分泌;煅後更增乾燥瘡面之效。
  3. 溫通開竅:鐘乳石與冰片共奏通竅之功,改善氣血瘀滯型耳聾。

此方體現「清消結合、寒溫並用」思路,外治直接作用患處,古人或用以治療 膿耳(慢性化膿性中耳炎)耳道閉塞 所致之聽力下降。

傳統服藥法


蝸牛子1分,石膽1分,鐘乳1分。
上為細末,用1瓷瓶盛之,以炭火燒令通赤,候冷取出,研入龍腦少許。
每用油調藥少許,滴入耳中。
本方方名,《本草綱目》引作「蝸牛膏」。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蝸牛子膏性味甘平,有滋陰潤燥、清熱解毒的功效,適合體質虛弱、陰虛火旺、耳聾者食用。但脾胃虛寒、大便溏泄者不宜食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蝸牛子膏, 出處:《聖惠》卷三十六。 組成:蝸牛子1分,石膽1分,鍾乳1分。 主治:耳聾。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