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生丸

HUA SHENG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28

熱/寒比例

(0.32)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7%
心經 15%
大腸經 14%
腎經 10%
膀胱經 9%
肺經 9%
脾經 9%
胃經 5%
小腸經 4%
膽經 3%
肝經
心經
大腸經
腎經
膀胱經
肺經
脾經
胃經
小腸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化生丸是一種中藥方劑,其中包含蟾酥,其主要成分為蟾蜍的分泌物,具有特殊的藥理作用。首先,蟾酥在中醫理論中被認為具有通絡活血、解毒化痰的功效,對於各種病症,特別是當體內有痰熱阻滯或瘀血情況下,蟾酥能有效促進氣血運行,改善病理狀態。

其次,蟾酥含有多種膚質類活性成分,如蟾酥素,這些成分能夠增強免疫系統,促進細胞再生,對於改善全身的免疫反應也有一定的幫助。此外,蟾酥具有良好的鎮靜作用,能幫助病人減輕焦慮和疼痛,提升治療效果。

總之,蟾酥在化生丸中的添加,不僅與該方的治療目標密切相關,還能增強整體藥效,提升病症的緩解和康復速度,因此被選用作為重要成分之一。

化生丸中加入血竭,主要基於其活血化瘀、止痛生肌的功效。

血竭為棕櫚科植物麒麟血藤的乾燥樹脂,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生肌止血等功效。其活血化瘀作用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運,有助於改善創傷癒合;止痛生肌作用則可緩解疼痛,促進傷口癒合。

因此,在化生丸中加入血竭,可有效促進創傷癒合,緩解疼痛,起到活血化瘀、生肌止痛的作用。

「化生丸」方劑中,加入蝸牛,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蝸牛性寒,味甘鹹,入肝、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熱毒引起的瘡瘍腫毒、咽喉腫痛、目赤腫痛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療效。
  2. 滋陰潤燥:蝸牛富含蛋白質、膠原蛋白等營養物質,具有滋陰潤燥、美容養顏的作用。對於陰虛火旺、燥熱咳嗽、皮膚乾燥等症狀,可以起到滋養潤燥、緩解症狀的效果。

因此,化生丸中加入蝸牛,旨在通過其清熱解毒和滋陰潤燥的特性,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目的。

中藥方劑[化生丸]的組成中,包含[銅綠]。銅綠在該方中起到清熱解毒、收斂生肌的作用。化生丸是一種外用藥物,適用於治療皮膚潰瘍、燒傷等症狀。銅綠能夠幫助清除傷口處的病原體,促進傷口愈合,同時還具有一定的防腐效果。在方劑中,銅綠與其他藥材共同作用,增強治療效果。然而,由於銅綠具有一定毒性,使用時必須注意控制劑量,以避免出現不良反應。

化生丸方中包含白礬,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收斂固澀: 白礬性寒,味酸澀,具有收斂止瀉,固澀止汗的作用。在化生丸中,白礬可收斂脾胃,固澀止瀉,有助於改善脾虛泄瀉,腹痛等症狀。
  2. 清熱解毒: 白礬亦具有清熱解毒之效,可清熱瀉火,解毒消腫。化生丸常用於治療因濕熱蘊積,脾胃失調引起的各種消化道疾病,白礬的清熱解毒作用可輔助消炎止痛,緩解患者的病症。

化生丸中加入輕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輕粉性寒,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的功效,可針對化生丸所治療的濕熱蘊結、瘡瘍腫毒等病症,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
  2. 殺蟲止癢: 輕粉具有殺蟲止癢的功效,可有效治療由蟲毒引起的皮膚病症,如疥瘡、濕疹等,與化生丸中其他藥材共同發揮作用,達到消滅病竈、止癢止痛的效果。

化生丸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因血虛和氣虛引起的各種症狀。而其成分之一的硃砂(又稱硃砂)在中醫理論中具有重要地位。硃砂是汞的礦石,主要成分是硫化汞,具有鎮靜、安神的效果。

在化生丸中加入硃砂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首先,硃砂具有清心鎮神的作用,對於因情志因素導致的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狀有改善效果。其次,硃砂還有一定的解毒作用,對於因內熱而引起的口舌生瘡等表現也有輔助療效。此外,硃砂能夠增強其他中藥組成的相互作用,提高整體的療效。因此,在化生丸的方劑中,硃砂不僅增強了其療效,還能夠幫助調和方劑的其他成分,達到更佳的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湯氏化生丸主治功效分析

綜觀多部醫籍記載,湯氏化生丸之主治功效,大致涵蓋以下幾個方面:

一、癰疽腫毒之治: 多部醫籍均記載化生丸可治「一切發背癰疽,無名腫毒,諸般惡毒疔瘡」。此乃化生丸之主要功效,針對各種急性化膿性感染,如發背、癰疽、疔瘡等。方中藥物作用機理如下:

  • 蟾酥: 解毒消腫、止痛殺蟲,為方中君藥,直接針對毒邪,具有強烈的抗炎、消腫作用。
  • 血竭: 活血散瘀,止血生肌,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膿液排出,並加速傷口癒合。
  • 蝸牛: 滋陰清熱,軟堅散結,兼顧清熱解毒,緩解局部炎症反應。
  • 銅綠: 清熱解毒,殺蟲止癢,加強解毒功效,並抑制感染。
  • 白礬: 清熱燥濕,收斂止瀉,收斂作用可防止毒邪擴散。
  • 輕粉: 消癥散積,解毒殺蟲,與蟾酥、銅綠共同加強殺蟲解毒之力。
  • 硃砂: 安神定驚,鎮心開竅,此藥兼具鎮靜安神之效,可緩解患者因疼痛而產生的焦慮不安。

二、其他感染性疾病之治: 部分醫籍提及化生丸可治破傷風、陰證傷寒及梅毒等。此反映化生丸具有較廣泛的抗感染作用,可能與方中多味藥物協同作用,抑制不同病原體有關。 破傷風的治療,可能依靠方中解毒殺蟲的藥物來抑制致病菌;陰證傷寒,則可能藉由方中溫熱藥物來溫陽散寒;而梅毒的治療,可能依靠方中解毒的藥物來抑制病原體。

三、筋骨疼痛之治: 醫籍亦記載化生丸可治筋骨疼痛。這可能與方中活血化瘀藥物(血竭)及某些藥物對於炎症反應的緩解作用有關。

四、疝氣及心腹痛之治: 《嬰童百問》中提到化生丸可治疝氣及心腹痛,並提及飲食不節、面色痿黃、身不能直等症狀。這顯示化生丸可能對於某些腸胃疾病或因氣血瘀滯引起的疼痛亦具療效。 其中,活血化瘀藥物及清熱解毒藥物可能發揮了作用。

治療原理總括: 湯氏化生丸的治療原理,主要基於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等多個方面。方中藥物協同作用,共同達到抗感染、消腫止痛、促進組織修復的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醫籍中化生丸的組成略有差異,其療效可能因此而有所不同。 部分醫籍記載的化生丸組成較為簡潔,可能只是其主要組成部分,並未涵蓋所有藥物。

總而言之,湯氏化生丸是一味具有較廣泛抗感染及消腫止痛作用的方劑,其療效基於多種藥物協同作用,但其具體作用機制,仍需進一步研究。 需注意的是,以上分析基於古籍記載,現代醫學對其療效及安全性仍需進一步驗證。

傳統服藥法


蟾酥2錢,血竭2錢,蝸牛20個(瓦上焙乾,肉殼俱用),銅綠2分半(與上3味同研),枯白礬1錢,輕粉2錢(二味同研),朱砂3錢(研細,留1錢為衣)。
上為細末,用人乳汁為丸,如綠豆大,朱砂為衣。
令病人嚼蔥2根,令爛吐出,裹藥3丸在內吞下,熱酒送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慎用。

相關疾病


闌尾炎腹股溝疝氣癤和癰背部膿瘡四肢痿軟無力睪丸疼痛腫脹痰核流注

相同名稱方劑


化生丸, 出處:《古今醫鑑》卷十五引戴近山方。 組成:蟾酥2錢,血竭2錢,蝸牛20個(瓦上焙乾,肉殼俱用),銅綠2分半(與上3味同研),枯白礬1錢,輕粉2錢(2味同研),朱砂3錢(研細,留1錢爲衣)。 主治:一切發背癰疽,無名腫毒,諸般惡毒疔瘡,及破傷風,陰證傷寒,並楊梅瘡毒,筋骨疼痛。

化生丸, 出處:《普濟方》卷三九九引《湯氏寶書》。 組成:木香1分(炒),檳榔半兩(生),青皮(巴豆炒,并去巴豆)半兩,陳皮(炮)半兩,三棱半兩,莪朮(先用濕紙裹,取出,捶,切,炒)半兩,川楝(去核)半兩,芫花(米醋浸,炒)半兩。 主治:疝氣。小腸痛上連腰脊彎曲,飲食不進,痿黃,身不能直。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