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腐白玉膏

去腐白玉膏

QU FU BAI YU G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6

熱/寒比例

(2.17)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16%
肝經 15%
脾經 15%
大腸經 12%
心經 11%
胃經 11%
肺經 8%
膀胱經 4%
小腸經 4%
腎經
肝經
脾經
大腸經
心經
胃經
肺經
膀胱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去腐白玉膏中加入蜂蠟,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促進傷口癒合: 蜂蠟具備良好的潤滑及保護作用,能形成一層薄膜,覆蓋於傷口表面,隔絕空氣和細菌,防止感染,同時保持傷口濕潤,有利於組織修復,加速癒合。
  2. 固定藥物: 蜂蠟質地堅硬,能將其他藥物成分固定在膏體中,使其更穩定,不易流失,並延緩藥效釋放,提高療效。

去腐白玉膏中包含蜜蠟,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生肌止痛:蜜蠟性涼,味甘,具有清熱解毒、生肌止痛的功效。它能幫助清除傷口腐肉,促進肉芽組織生長,加速傷口癒合,減少疼痛。
  2. 保護傷口,防止感染:蜜蠟具有較強的封閉性,能夠形成保護膜,隔絕外界細菌的侵入,防止傷口感染,有利於傷口癒合。

去腐白玉膏中包含龍骨,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解毒,生肌止痛:龍骨性寒,味甘鹹,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解毒、收斂生肌、止痛止血的功效。對於腐肉潰爛、膿液外溢等症狀,龍骨能有效清熱解毒,促進傷口癒合,減輕疼痛。
  2. 收斂止血,保護創面:龍骨的收斂止血作用,能有效控制傷口出血,並形成保護膜,防止感染,促進傷口癒合。

因此,龍骨在去腐白玉膏中發揮着重要作用,有助於清除腐肉,促進傷口癒合,達到治療效果。

去腐白玉膏中包含象牙,源於古人對象牙的藥用認識。古人認為象牙具有清熱解毒、生肌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瘡瘍、燒燙傷等。

象牙的藥用特性主要歸因於其成分,包括磷酸鈣、膠原蛋白等。這些成分具有抗菌消炎、促進傷口癒合的作用。因此,在古方中,象牙被用作去腐生肌的藥材,與其他藥材配合使用,以達到治療目的。

去腐白玉膏中加入雞內金,主要是為了其消食化積的作用。雞內金為雞的胃,性味甘平,入脾、胃經。其含有蛋白酶、肽酶等消化酶,能促進食物消化,消食化積,對於創傷感染、膿液積聚等情況,可幫助清除腐肉、化解膿液,促進傷口癒合。此外,雞內金還有止痛、止血的作用,能減輕創傷疼痛,促進傷口止血,有助於去腐生肌。

去腐白玉膏中添加乳香,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乳香性溫,入血分,能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對於外傷引起的瘀血腫痛,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有助於促進傷口癒合。
  2. 生肌止痛、排膿生肌:乳香具有生肌止痛、排膿生肌的功效,能促進傷口癒合,減少感染,防止潰瘍形成。對於腐肉、潰爛等傷口,乳香能有效地清除壞死組織,促進新生肉芽組織的生長,加速傷口癒合。

去腐白玉膏中包含沒藥,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活血生肌:沒藥性溫,味苦,入肝、脾經。其活血化瘀、消腫生肌之效,有助於清除傷口腐肉,促進肉芽組織生長,加速傷口癒合。
  2. 止痛消炎:沒藥具有止痛、消炎作用,可減輕傷口疼痛,抑制細菌感染,防止傷口感染加重,利於傷口修復。

因此,沒藥在去腐白玉膏中起到活血化瘀、消腫生肌、止痛消炎的作用,對於促進傷口癒合、防止感染具有重要作用。

去腐白玉膏是一種常用的中藥外用方劑,其主要功能是促進傷口癒合、清熱解毒及去腐生新。其成分中包含輕粉,這是一種含有氧化鋅的礦物質,具有消炎、抗菌和墊膏的特性。

輕粉在藥方中的使用,主要是因為其優良的收斂性能,能有效地減少傷口的滲出,保持傷口乾燥,從而促進組織的再生。此外,輕粉對於某些病原微生物有抑制作用,有助於防止感染的發生,進一步加速癒合過程。

在傳統中醫理論中,輕粉的性質溫和,能夠和諸藥調和使用,在去腐白玉膏中,輕粉與其他藥材 synergistically 發揮作用,共同形成一個強效的外傷治療方劑。這樣的組合不僅符合傳統醫學的理論,也在治療實踐中證實了其有效性。

「去腐白玉膏」方劑中包含「蝸牛」的用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清熱解毒,生肌去腐: 蝸牛性寒,味甘鹹,入肝、肺經,具有清熱解毒、生肌去腐的功效。其黏液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膠原蛋白、透明質酸等,能有效修復受損組織,促進傷口癒合,對於腐肉、潰瘍等傷口具有顯著的治療效果。
  2.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蝸牛還能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對於因外傷、感染引起的疼痛、腫脹具有緩解作用。

因此,在「去腐白玉膏」中加入「蝸牛」,可達到清熱解毒、生肌去腐、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促進傷口癒合,減輕患者痛苦。

去腐白玉膏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皮膚潰爛、癤瘡等病症。其組成中包含水銀,這是因為水銀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在中醫理論中,水銀被認為能有效滲透皮膚,促進傷口癒合及消除腐肉。水銀的化學性質使其在一定濃度下可以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長,從而減少感染的風險。

然而,使用水銀也存在明顯的風險,因其具有毒性,長期接觸或攝入可能會對人體產生不良影響,導致中毒症狀。因此,在現代醫學發展背景下,許多傳統方劑中的水銀成分逐漸被淘汰或取代,以避免其潛在的危險。

在使用去腐白玉膏時,需要謹慎評估其效用與風險,尤其是在當今強調安全與有效的醫療環境中,尋找替代療法成為一種新趨勢。

「去腐白玉膏」中加入冰片,主要有兩大原因:

  1.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冰片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傷口感染、潰瘍、膿腫等,冰片能有效抑制細菌生長,減輕炎症反應,促進傷口癒合。
  2. 芳香開竅,止痛止癢:冰片具備芳香開竅的特性,能有效緩解傷口周圍的疼痛和瘙癢,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組織修復。

因此,冰片在「去腐白玉膏」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能有效控制感染,減輕疼痛,促進傷口癒合,提高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去腐白玉膏主治「結毒、粉毒、疳蛀、爛臁、一切癰疽、頑瘡」,其效重在「去腐生新」。

  1. 結毒:指梅毒晚期潰爛之症,瘡面深陷腐敗。
  2. 粉毒:皮膚潰爛流膿,狀如腐粉。
  3. 疳蛀:多見於骨蝕瘡瘍(如骨髓炎),腐肉蛀空。
  4. 爛臁:下肢慢性潰瘍(臁瘡),久不癒合。
  5. 癰疽、頑瘡:泛指化膿性腫瘍及久治不癒之瘡。

此方針對「腐敗膿穢、瘡口深陷」之證,以「化腐、拔毒、生肌」為核心,使腐脫膿盡,促進新肉生長。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基礎賦形與潤膚防腐(油蠟體系)

  • 豬板油、黃蠟、白蠟:構成膏劑基質,潤澤瘡面,防止乾裂,兼能封固藥性。
  • 鉛粉(鹼式碳酸鉛):傳統外用收斂防腐劑,吸附膿液,但含鉛需慎用。

2. 去腐拔毒主藥

  • 水銀、輕粉(氯化亞汞)、白粉霜(含汞化合物):強力殺蟲攻毒,蝕腐去惡肉,針對頑瘡結毒。
  • 蝸牛(焙):清熱解毒,古方用其黏液祛腐生肌。

3. 生肌斂瘡輔助

  • 龍骨、螵蛸(海螵蛸)、象牙末:收濕止血,促進瘡口癒合。
  • 鳳凰退(雞蛋殼內膜)、雞內金:生肌護瘡,古法取其「以皮治皮」之意。

4. 活血止痛與昇華藥性

  • 乳香、沒藥:活血化瘀,減緩瘡痛。
  • 樟腦、冰片:辛香透竅,散鬱火,助藥力滲透。

5. 工藝關鍵(昇華提純)

  • 樟腦昇華法:取純淨藥性,減燥烈之弊,增強穿透力。

整體治療原理

此方以「汞劑攻毒」為主,配合油蠟賦形緩釋,兼具「蝕腐—生肌」雙向調節:

  1. 汞化合物快速破壞腐敗組織,殺滅潛藏之毒。
  2. 油蠆基質保護周邊健康組織,避免過度刺激。
  3. 生肌藥群在腐脫後啟動修復,防止瘡口塌陷。

中醫理論契合點

  • 「腐不去則新不生」:先以峻藥攻毒,後以甘潤生肌,符合瘍科「祛邪—扶正」次第。
  • 「毒性藥制衡」:水銀、輕粉雖猛,但以油蠟緩和,樟腦、冰片引導藥性定向發揮。

此方體現古代外科「以毒攻毒」思維,適合腐潰膠結之重症,然須精準掌握劑量與使用時機。

傳統服藥法


豬板油(臘月取,切碎,鍋熬勿焦,去滓,凝後始白時用)4兩,黃蠟(淨者,化開,傾瓷盤內,露2-3夜自白)1兩,白蠟(淨者)1兩,真鉛粉2兩,龍骨1錢,螵蛸1錢,象牙末1錢,鳳凰退(焙黃)1錢,雞內金(不見水,陰乾,焙)1錢,乳香(去油)1錢,沒藥(去油)1錢,真輕粉1錢,蝸牛(焙)1錢,水銀1錢,白粉霜2分,冰片2分。
上藥各為細末,另以樟腦研末,放銅盆內,以大碗蓋定,濕綿紙封口,上用生面調糊,厚塗紙上,以微火離盆底拳高,少頃冷定,取升上碗者用4錢。先將豬油入銅鍋內重湯煮化,投黃白蠟,次下鉛粉,攪勻,離火方下龍骨等味,待將凝,下水銀,急攪,緩則沈底,末下樟片,再攪極勻,瓷罐收固。
每用少許,攤於黑膏藥中心。腐肉自化,條條片片,粘連而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1.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時應注意用量。
  2. 本方不宜長期使用。
  3. 本方不宜用於孕婦和兒童。

相關疾病


癤和癰

相同名稱方劑


去腐白玉膏, 出處:《醫林繩墨大全》卷九。 組成:豬闆油(臘月取,切碎,鍋熬勿焦,去滓,凝後始白時用)4兩,黃蠟(淨者,化開,傾瓷盤內,露2-3夜自白)1兩,白蠟(淨者)1兩,真鉛粉2兩,龍骨1錢,螵蛸1錢,象牙末1錢,鳳凰退(焙黃)1錢,雞內金(不見水,陰乾,焙)1錢,乳香(去油)1錢,沒藥(去油)1錢,真輕粉1錢,蝸牛(焙)1錢,水銀1錢,白粉霜2分,冰片2分。 主治:結毒,粉毒,疳蛀,爛臁,一切癰疽、頑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