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珏膏

白珏膏

BAI JUE G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9

熱/寒比例

偏熱 (1.56)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4%
肝經 19%
大腸經 12%
心經 11%
腎經 11%
胃經 8%
肺經 8%
小腸經 3%
脾經
肝經
大腸經
心經
腎經
胃經
肺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白珏膏方中加入密陀僧,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密陀僧性寒,具有清熱解毒、燥溼止癢的功效,可有效抑制皮膚炎症反應,對於白珏膏所針對的熱毒瘡瘍、溼疹、疥癬等皮膚病具有良好治療效果。
  2. 收斂生肌: 密陀僧可收斂肌膚,促進創面癒合,配合白珏膏中其他收斂生肌藥材,可加速傷口癒合,防止感染,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總而言之,密陀僧在白珏膏方中扮演着清熱解毒、收斂生肌的重要角色,爲治療皮膚病提供了更全面的療效。

白珏膏中加入蜂蠟,主要有兩項原因:

  1. 潤澤肌膚,促進癒合:蜂蠟具有滋潤、保護皮膚的作用,能有效減輕傷口乾燥、疼痛,促進傷口癒合。同時,蜂蠟還能形成保護膜,隔絕外界刺激,防止感染。
  2. 增強藥效,穩定藥性:蜂蠟能使藥物更容易附著在患處,延長藥效,且蜂蠟本身也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與其他藥材配合,可增強療效。此外,蜂蠟能使膏藥質地更穩定,不易變質。

白珏膏中加入乳香,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消腫止痛: 乳香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能有效改善因外傷或炎症引起的疼痛腫脹,與白珏膏其他藥材相輔相成,達到消腫止痛之效。
  2. 促進癒合: 乳香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速組織修復,有助於傷口癒合,對於外傷、燒傷、燙傷等情況,能起到良好的輔助治療作用。

白珏膏中含有沒藥,其原因如下:

  1. 活血化瘀: 沒藥性溫,味苦辛,入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白珏膏主要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瘀血腫痛等症,而沒藥的活血化瘀作用能有效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瘀血消散,緩解疼痛。
  2. 生肌止痛: 沒藥亦有生肌止痛的功效,可加速傷口癒合,減輕疼痛。白珏膏的配方中常加入其他具有生肌作用的藥物,與沒藥協同作用,能更好地促進創傷修復。

白珏膏中包含「象皮」,實為「象皮」而非「象皮」。此處「象皮」指的是一種中藥材,而非動物皮革。

「象皮」,又名「地不容」,其為桑科植物 構樹 的根皮,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在白珏膏中,其主要作用是清熱解毒,配合其他藥材治療 癰疽瘡瘍消腫止痛

因此,「象皮」的存在並非為了增添特殊口感或藥效,而是作為藥材中的一種重要組成部分,發揮其獨特的藥理作用。

白珏膏方劑中加入蜜蠟,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個特性:

  1. 潤燥生肌:蜜蠟性涼,具有潤澤、滑利、消腫生肌之效。可有效改善皮膚乾燥、龜裂等症狀,促進傷口癒合。
  2. 收斂止痛:蜜蠟能收斂止痛,對於瘡瘍潰爛、疼痛等症狀有緩解作用。同時,其可形成保護膜,避免外傷感染,加速癒合。

因此,白珏膏中加入蜜蠟,能充分發揮其潤燥生肌、收斂止痛的功效,有助於治療外傷或皮膚病。

白珏膏中加入輕粉,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 輕粉性寒,善於清熱解毒,對於熱毒蘊結所致的瘡瘍腫毒、濕疹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白珏膏本身亦為清熱解毒之劑,加入輕粉可增強其清熱解毒之功,促進瘡瘍的消退。
  2. 燥濕止癢: 輕粉具有燥濕止癢的功效,可有效緩解濕疹、皮炎等皮膚病所引起的瘙癢症狀。白珏膏中加入輕粉,可提升其燥濕止癢的效力,使皮膚病症更快得到改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白珏膏之傳統功效與主治
此方首載於古代醫籍,專治「臁瘡」(下肢慢性潰瘍),屬瘡瘍潰後久不收口、流膿滲液之證。其效以「拔毒生肌」為核心,透過膏藥外貼,促使瘡口穢液排出,繼而斂瘡長肉。


方劑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拔毒化腐層

    • 銀粉(水銀製劑)、輕粉:性猛,直入瘡毒深處,蝕腐殺蟲,破積聚之膿穢。
    • 密陀僧(氧化鉛):燥濕斂瘡,抑制瘡面滲液,兼能防腐。
      此三味合奏「去腐」之力,針對臁瘡腐肉未盡、毒水淋漓之態。
  2. 生肌定痛層

    • 乳香、沒藥:活血行氣,消腫定痛,促進瘡周氣血流通,助新肌生長。
    • 象皮(煅製):古法生肌要藥,取其收澀之性,加速瘡口收斂。
  3. 成膏固形層

    • 黃蠟、白蠟、桐油:為膏劑基質,具黏附性與保護作用。桐油涼血解毒,二蠟調和質地,使藥效緩釋於瘡面,兼防外邪侵襲。
  4. 運藥之理

    • 密陀僧先入油:以鉛丹類藥物為引,先清瘡面濕濁,奠定乾燥環境。
    • 後投蠟與生肌藥:待腐去毒減,再藉乳、沒、象皮修復瘡底,符合「先攻後補」之外治思路。

綜論
白珏膏以「峻藥蝕腐—溫藥生肌—蠟油護瘡」三步為法,體現中醫外治「去腐生新」之則。其配伍注重「毒邪外透」與「氣血內養」並行,尤適於慢性潰瘍膿血膠結、新肉難生之頑疾。然鉛汞之品性烈,當依瘡勢漸進使用,腐去即止,避免過伐肌腠。

傳統服藥法


銀粉2兩, 密陀僧2兩, 黃蠟2兩, 乳香(去油)5錢, 沒藥(去油)5錢, 象皮5錢, 白蠟5錢, 輕粉4錢。
除黃白蠟不研,余俱各為細末聽用。以真桐油一斤,放鍋內熬滾去沫,油清入密忙僧末攪勻取起,入二蠟溶化攪勻,待油稍溫,方入乳、沒、象、輕末,攪二百餘遍,以大棉紙攤上陰乾,隨瘡大小圓長剪貼。
初貼時瘡中毒水流出,膏藥變黑,再換新者貼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小孩、哺乳期婦女慎用。

相關疾病


臁瘡

相同名稱方劑


白珏膏, 出處:《瘍醫大全》卷二十五。 組成:銀粉2兩,密陀僧2兩,黃蠟2兩,乳香(去油)5錢,沒藥(去油)5錢,象皮5錢,白蠟5錢,輕粉4錢。 主治:臁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