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陀僧的傳統功效
1. 清熱解毒
密陀僧,古籍中記載其功效廣泛,尤其在清熱解毒方面有其獨到之處。其清熱解毒作用並非單純依靠某一單一機制,而是通過多重途徑實現。
從古代醫籍的記載來看,密陀僧的清熱解毒作用體現在多個方面。 《神農本草經疏》認為其「辛主散結滯,鹹主潤下除熱」,說明密陀僧能通過辛散與鹹潤的特性,清除腸道濕熱積滯,從而治療久痢、五痔等熱毒蘊結之症。《本草綱目》更進一步指出其能「治諸瘡,消腫毒」,這也體現了它在治療外在感染、化解腫毒方面的清熱解毒功效。 書中提及密陀僧能治療瘧疾、下痢等疾病,《本草正》也記載其能治汗斑、腳氣,這些疾病的產生都與體內濕熱、毒邪有關,進一步佐證了其清熱解毒之效。
值得注意的是,《本草綱目》提到密陀僧「感鉛銀之氣」,並說明其「性重墜下沈,直走下焦,故能墜痰止吐,消積,定驚癇,治瘧痢」。 這暗示了密陀僧或許能通過其特殊的物理特性,將體內之毒邪下行排出,達到清熱解毒的目的。 《本經逢原》更明確指出其能「解砒霜、硫黃毒」,說明其在解救某些毒物方面也具有顯著的功效。 洪邁《夷堅志》中記載的案例,則從臨牀實踐的角度,佐證了密陀僧在治療驚癇、氣亂等症狀上的效果,這也與其清熱解毒功效相關,因為驚癇等症狀也可能源於體內熱毒的擾動。
總而言之,古代醫籍對密陀僧清熱解毒功效的描述,從不同角度提供了佐證,其作用機制可能涉及多方面,包括清利濕熱、化解腫毒、以及通過其特殊的物理特性來排出毒邪。 但需注意,此分析僅基於古代文獻記載,並非現代醫學論證。
2. 外用
密陀僧,外用方面,根據歷代本草典籍記載,具有多種功效,主要體現在殺菌消炎、收斂止血、以及治療皮膚病等方面。
《新修本草》記載其可治療久痢、五痔以及金創,並可製成面膏藥,用於治療面部瘢痕。這表明密陀僧外用具有殺菌消炎,促進傷口癒合的功效。
《本草書名》更進一步指出密陀僧「通治口瘡最驗」,說明其在治療口腔潰瘍等方面療效顯著。
《本草綱目》則總結了密陀僧外用的廣泛應用,包括治療諸瘡、消腫毒、除胡臭,並能止血、殺蟲、消積。這些功效與其殺菌、消炎、收斂的特性相符,能有效應對多種皮膚問題和感染。
此外,《本草正》提到密陀僧能治療汗斑、收陰汗、腳氣等皮膚病,這也佐證了其在皮膚病治療方面的應用價值。
《本草綱目》還引用了《夷堅志》的案例,說明密陀僧能治療因驚嚇導致的氣亂、言語不清等症狀,這可能與其鎮靜安神的作用有關,但此處為內服,非外用範疇。
綜上所述,古代醫籍記載的密陀僧外用功效涵蓋了多種皮膚病及傷口治療,其殺菌消炎、收斂止血等作用,使其成為傳統中醫中一種重要的外用藥物。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僅為古代典籍記載,現代醫學對其功效和安全性仍需進一步研究。
3. 利水消腫
密陀僧,性味鹹辛平,略帶小毒,古籍記載其功效甚廣,其中「利水消腫」作用雖未明文提及,卻可從其多項記載中推論得出。
《本草綱目》記載密陀僧「消腫毒」,以及其治療「消渴」(糖尿病,古代多伴隨水腫)的功效。消渴病症中,水液代謝紊亂導致的水腫,是常見的臨牀表現,密陀僧能治此症,間接證明其具備利水消腫的潛力。《神農本草經疏》更指出密陀僧「鹹主潤下除熱」,「潤下」一詞暗示其能促進體內水分代謝,有助於消除體內水液淤積,從而達到消腫的效果。
雖然古代典籍並未直接闡述密陀僧的利水消腫機制,但從其治療久痢、五痔(均可能伴發水腫)的記載(《新修本草》、《神農本草經疏》),以及其能治療因濕熱積滯而引起之症狀的描述(《神農本草經疏》),可以推測密陀僧可能通過清熱利濕、促進體內水分代謝,從而達到利水消腫的功效。
此外,《本草綱目》提及密陀僧「其性重墜下沈,直走下焦」,說明其藥性下行,這也符合利水消腫的藥物特性。需要留意的是,古代典籍對密陀僧的功效記載多樣,其利水消腫作用需結合其他藥物或臨牀經驗綜合考量。 以上分析僅基於古代文獻的記載,並非現代醫學的結論。
4. 燥濕
密陀僧,古籍中記載其功效繁多,其中「燥濕」作用體現在其治療多種濕熱相關疾病的記載中。綜觀《新修本草》、《日華子諸家本草》、《本草綱目》、《本草正》、《本經逢原》等典籍,可見密陀僧的燥濕功效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密陀僧能治療久痢、下痢等腸道濕熱疾病。《新修本草》記載其主治「久利」,《本草綱目》則提到其能治療「下痢」。《神農本草經疏》更進一步指出,久痢、五痔皆因「大腸濕熱積滯」,而密陀僧「辛主散結滯,鹹主潤下除熱」,因此能有效改善腸道濕熱狀態。其「重墜下沈,直走下焦」的特性,也使其能有效作用於腸道。
其次,密陀僧還可用於治療一些皮膚濕疹、汗斑等疾病。《本草正》明確記載密陀僧能「治汗斑,收陰汗、腳氣」。這些疾病都與體內濕邪外洩有關,密陀僧的燥濕作用能夠收斂濕邪,改善病情。
此外,密陀僧在治療其他疾病中也可能間接發揮燥濕功效。例如,《本草綱目》記載其能治「消渴」,而消渴症的病機也可能與體內津液代謝失調,濕熱內蘊有關。密陀僧通過其特殊的藥性,調節體內陰陽平衡,從而間接達到燥濕的目的。
總而言之,雖然古代典籍對密陀僧燥濕功效的描述並非直接且明確,但通過分析其治療的疾病類型,以及相關藥理作用的闡述,如《神農本草經疏》對其辛、鹹藥性的解釋,我們可以推斷出密陀僧的確具備一定的燥濕功效,其應用範圍涵蓋腸道、皮膚等多個系統的濕熱病症。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分析僅基於古代醫籍記載,不構成現代醫療建議。
5. 消食化積
密陀僧,其消食化積的功效在歷代本草典籍中多有記載,並得到一定程度的佐證。其作用機理,古人多從其性味及歸經角度闡釋。
《本草綱目》明確指出密陀僧具有「消積」之效,並舉例說明其能治療「反胃」、「下痢」等積滯證候。書中更進一步解釋其作用機理:「密陀僧,感鉛銀之氣,其性重墜下沈,直走下焦,故能墜痰止吐,消積」。這段描述說明密陀僧因其重墜之性,能將積滯之物下行排出,達到消積的目的。 洪邁《夷堅志》中記載的案例也從側面印證了密陀僧在治療因驚嚇導致的氣滯積滯方面的療效,說明其具有疏理氣機,消散積滯的作用。
《神農本草經疏》則從其性味入手分析其消積機理:「辛主散結滯,鹹主潤下除熱,大腸清寧,則久痢五痔自瘳矣。」這說明密陀僧辛散、鹹潤的特性,能有效疏通腸道,消除積滯,從而緩解久痢、五痔等症狀。 此外,該書也提及密陀僧「體重能消磨堅積」,進一步強調其消除積滯的功效。
綜上所述,《本草綱目》、《神農本草經疏》等古代典籍均記載密陀僧具有消食化積的功效,其作用機理可能與其重墜下行之性、辛散鹹潤之味以及疏理氣機的作用相關。 然而,需注意的是,古代典籍記載的療效與現代藥理研究存在差異,需謹慎參考。
6. 固表止汗
密陀僧,在古代醫籍中記載甚多,其功效廣泛,其中「固表止汗」的功效,主要體現在某些特定經籍記載中,並非其主要或最常見的應用。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分析其固表止汗的機理:
《本草正》中明確指出密陀僧能「治汗斑,收陰汗、腳氣」。汗斑和陰汗皆為汗液異常分泌的表現,腳氣則常伴有汗濕。此處的「收」字,指其具有收斂止汗的作用,暗示密陀僧可能具有收斂毛孔,減少汗液分泌的功效。此作用機理,可能與其藥性有關,但具體機制,古代典籍並未詳細闡述,有待現代藥理研究進一步探明。
值得注意的是,《本草綱目》中提到密陀僧「其性重墜下沈,直走下焦」,此「下沈」的特性,並非直接指向其收斂止汗的功效。但若結合《本草正》的記載,可推測其可能通過調節下焦氣血,間接影響汗液的分泌。 《本草綱目》中也引述洪邁《夷堅志》的案例,說明密陀僧可以治療驚氣入心絡導致的失語症,其機理是「密陀僧之重以去怯而平肝」。 由此可見,密陀僧的功效複雜,其止汗作用可能與其整體的平肝、安神、收斂等作用相關聯,而非單一作用機制。
總而言之,雖然古代醫籍中並未大量論述密陀僧的固表止汗功效,但部分經籍的記載,如《本草正》中「治汗斑,收陰汗、腳氣」的描述,以及其他經籍關於其平肝、收斂等作用的記載,都暗示其可能具備一定的固表止汗作用,但其機理仍需進一步研究。 需注意的是,密陀僧本身具有一定的毒性,其使用需謹慎,應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
7. 止血
密陀僧,其止血功效在歷代本草典籍中多有記載,其機理與其藥性特徵密切相關。
《本草綱目》明確指出密陀僧具有「止血」的功效,並進一步闡述其作用機理:「密陀僧,感鉛銀之氣,其性重墜下沈,直走下焦,故能墜痰止吐,消積,定驚癇,治瘧痢;止消渴,療瘡腫。」 這段描述說明密陀僧因其重墜的特性,能有效地收斂止血,如同鉛丹一般,故常被用於膏藥中替代鉛丹。 其「直走下焦」的特性,也暗示著它對腸胃道出血可能具有一定的療效,例如《本草綱目》提到的「治瘧痢」。 《神農本草經疏》則從藥性角度分析:「味鹹能入血涼血,故又主金瘡及滅面上瘢也。」 鹹味入血,具有涼血止血的作用,因此能治療金瘡(外傷出血)。
此外,一些典籍雖未直接提及「止血」,但其記載的功效也間接佐證了其止血作用。例如《新修本草》記載其能治療「金創」,金創即外傷出血,這也側面說明瞭密陀僧的止血功效。《本草綱目》中記載的案例,洪邁《夷堅志》中關於驚氣入心絡導致失語的案例,使用密陀僧治療成功,雖然主要描述的是鎮驚作用,但也反映了其在特殊情況下能有效控制體內氣血紊亂,達到止血的效果。
綜上所述,古代醫籍中關於密陀僧止血功效的記載,從不同角度,以不同的方式,都印證了其止血的效用。其止血機理可能與其重墜性、涼血作用以及對氣血的調節作用相關。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分析僅基於古代文獻記載,並非現代醫學研究結論。
8. 驅蟲殺蟲
密陀僧,在古代中醫典籍中,其驅蟲殺蟲功效並非其主要功能,但仍有記載。綜觀多部本草書籍,其殺蟲作用多與其其他功效相輔相成,並非單獨列出。
《本草綱目》中明確提到密陀僧「止血,殺蟲,消積」,說明其殺蟲作用與消積、止血等功效並列。書中更引用洪邁《夷堅志》的案例,說明密陀僧能治療因驚嚇導致的氣亂症狀,推測其重墜之性,能平肝去怯,此處的「去怯」可能也包含了驅除某些寄生蟲所致的症狀,而非直接針對蟲體。 這並非直接描述其殺蟲機制,而是透過臨牀觀察,推斷其在特定病症中的作用。
《神農本草經疏》則從藥性角度分析,認為密陀僧「辛主散結滯,鹹主潤下除熱」,藉由這些藥性來治療久痢、五痔等症狀,而這些症狀有時可能與腸道寄生蟲感染有關。此處的殺蟲作用並非直接作用於蟲體,而是透過改善腸道環境來間接達到效果。
其他典籍如《新修本草》、《日華子諸家本草》、《本草書名》、《本草正》、《本經逢原》則較少提及密陀僧的驅蟲功效,更多著墨於其治療久痢、五痔、瘡腫、驚癇等症狀。由此可見,古代醫家對密陀僧的殺蟲作用理解,並非像現代藥物那樣直接針對特定蟲種,而是更傾向於其整體的藥理作用,在治療某些疾病的過程中,間接地發揮了驅蟲效果。 因此,密陀僧的殺蟲功效,應視為其多種功效中相對次要,且作用機制較為間接的一項。
密陀僧的古代典籍
密陀僧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外用:研末撒或調塗。內服:研末,1-3分;或入丸、散。
密陀僧的炮製
以往取自方鉛礦提煉銀、鉛時沈積於爐底的副產品。目前系將鉛熔融後,用長鐵棍在熔鉛中旋轉幾次,部分熔鉛粘附於鐵棍上。然後取出浸入冷水中,熔鉛冷卻後變成氧化鉛固體,即為密陀僧。 研為細粉。《醫林纂要》:甘草水煮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密陀僧注意事項重點:
- 體虛者忌服:密陀僧性寒,體虛者服用後易傷陽氣,導致虛寒加重。
- 不可內服:密陀僧具有毒性,一般情況下不可內服。內服過量可導致腹痛、嘔吐、腹瀉等中毒症狀。
- 外敷時注意劑量:外敷時不可用量過大,以免灼傷皮膚。
- 避免接觸眼睛和黏膜:密陀僧具有刺激性,接觸眼睛和黏膜時可引起疼痛、紅腫。
- 孕婦和哺乳期婦女忌用:密陀僧對胎兒和嬰兒有不良影響,孕婦和哺乳期婦女應避免使用。
密陀僧相關的方劑
密陀僧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密陀僧含有的化學成分
氧化鉛(Lead oxide), 二氧化鉛(Lead(IV) oxide), 金屬鉛(Lead), 砂石(Silica (SiO2) and other minerals), 鉛(Lead), 銻(Antimony), 鐵(Iron), 鈣(Calcium), 鎂(Magnesium)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