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萬安散中加入五倍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收斂止瀉: 五倍子味苦澀性收斂,能有效收斂腸道,減少腸液分泌,抑制腸蠕動,達到止瀉作用。對於因腸道功能失調導致的腹瀉,五倍子能起到緩解作用。
- 抑菌消炎: 五倍子具有較強的抑菌消炎作用,能抑制腸道內有害菌的繁殖,降低炎症反應,進一步促進腸道功能恢復。
因此,五倍子作為萬安散的組成成分,有助於止瀉消炎,改善腸道健康。
萬安散中加入密陀僧,主要原因有二:
一、收斂止血: 密陀僧性寒,味甘澀,具收斂止血功效。對於外傷出血、創傷感染等情況,能有效止血,促進傷口癒合。
二、清熱解毒: 密陀僧亦有清熱解毒之效,能抑制細菌生長,預防感染。對於外傷引起的炎症、潰瘍等,可起到消炎止痛的作用。
因此,萬安散中加入密陀僧,能夠綜合發揮其收斂止血、清熱解毒之效,有助於傷口癒合,預防感染。
萬安散中加入丁香,主要是因為其 溫中降逆 及 行氣止痛 的功效。
丁香味辛溫,入脾、胃、腎經,能溫暖脾胃,降逆止嘔,對於寒凝氣滯所致的胃脘疼痛、嘔吐、腹瀉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同時,丁香還能疏通經絡,行氣止痛,對於氣滯血瘀所致的胸腹疼痛、肢體麻木等也有幫助。
因此,在萬安散中加入丁香,可以增強其溫中和胃、行氣止痛的功效,使藥效更顯著。
主治功效
萬安散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多部古籍記載,萬安散具有多種主治功效,歸納如下:
一、瘧疾
- 《嚴氏濟生方》、《雜病廣要》、《醫方選要》、《景嶽全書》、《濟陽綱目》、《古今醫統大全》 等皆記載萬安散可用於治療 一切瘧疾 ,特別是 得病之初,氣壯邪實 的患者。
- 《仁術便覽》 指出萬安散可用於治療 寒多熱少 的瘧疾,並且提到可以加入 草果 加強效果。
- 《仁齋直指方論》 中,萬安散與 七寶飲 並列,同治 瘧無汗而寒多熱少 。
治療原理: 萬安散中的 常山 為抗瘧要藥,能 截瘧、祛痰、消積 ,配伍 檳榔 則可 行氣、破積、殺蟲 ,加強 截瘧 效果。
二、瘡瘍
- 《雞峯普濟方》 記載萬安散可用於治療 一切惡瘡 。
- 該書中萬安散的組成包括 五倍子、密陀僧、白丁香 ,使用時先以 甘草 煎湯外洗,再以藥末調唾液外敷。
治療原理: 方中 五倍子 能 斂瘡、止血、解毒 ; 密陀僧 能 燥濕、殺蟲、解毒、防腐 ; 白丁香 則有 溫中、散寒、止痛 之效。三藥合用,可 清熱解毒、燥濕斂瘡、殺蟲止癢 ,對 惡瘡 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三、兒科疾病
- 《聖濟總錄》 記載萬安散可治療 小兒小便不通欲死 ,以及 小兒疳渴,蟲動心痛 。
- 《幼幼新書》 記載萬安散可治療 小兒慢驚 、 小兒慢脾風 ,並指出在 慢脾風 的治療中,萬安散的療效極佳。
治療原理: 不同古籍中針對兒科疾病的萬安散組成有所不同,如《聖濟總錄》治療小便不通的萬安散包含 海金沙、滑石、續隨子、螻蛄 ,利用 海金沙、滑石 的 利尿通淋 作用,配伍 續隨子 逐水消腫, 螻蛄 利水通便,以達到 通利小便 的目的;而治療小兒疳渴,蟲動心痛的萬安散則由 蝦蟆、蛇蛻皮、蟬殼 組成,以 殺蟲、清熱、解毒 為主。
四、婦科疾病
- 《濟陰綱目》、《資生集》 記載萬安散可治療 赤白帶下 ,特別是 寒濕 所致的帶下病症。
- 《婦科玉尺》 記載大聖萬安散可治療 寒濕帶下 ,以及 癥瘕痃癖、腹脹胸滿、赤白帶下、久患血氣虛弱、萎黃無力 等多種婦科疾病。
治療原理: 針對婦科疾病的萬安散,常以 溫陽散寒、利氣化濕 的藥物為主,如 小茴香、木香、黑牽牛 等,通過 溫經散寒、行氣化濕 來治療 寒濕 所致的婦科疾病。
五、其他
- 《雞峯普濟方》 記載萬安散可治療 下經不足冷氣攻衝脅肋脹疼、小腹堅滿、氣不施化、小便不利 以及 婦人衝任宿寒、臍腹刺痛、經候不勻、肢體疼倦 等症。
- 《幼幼新書》 記載萬安散可治療 久患冷瀉、大腸虛滑 。
- 《續名醫類案》、《臨證指南醫案》、《柳選四家醫案》 均記載了葉天士運用萬安散等方劑治療 小兒單脹 的案例,認為應從 血絡瘀阻 的角度論治。
治療原理: 根據不同的病症,萬安散的組方會有所調整,以適應不同的治療需求。
總結:
萬安散是一個多用途的方劑,其主治功效涵蓋了 瘧疾、瘡瘍、兒科疾病、婦科疾病 等多個方面。不同醫家根據臨牀經驗對萬安散的組成進行了調整,使其能夠靈活應用於各種病症。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古籍中記載的萬安散組成和用法用量存在差異,因此在臨牀應用時應根據具體情況辨證施治,不可盲目套用。
傳統服藥法
蒼朮1錢半(泔水浸,去黑皮,銼,炒),厚朴1錢半(薑制,炒),陳皮1錢半(去白),檳榔1錢半,常山(酒浸1宿)1錢半(一方有(爪火)甘草炙)。
上和勻,用水2盞,酒1盞,煎至1盞半,去滓,夜露1宿。當發日,分作2服,燙溫,早晨進1服,候其發時,再進1服。
氣虛胃弱及好婦不宜服之。忌食熱物片時。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收斂作用,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萬安散, 出處:《雞峰》卷二十二。 組成:五倍子、密陀僧(研)、白丁香各等分。 主治:一切惡瘡。
萬安散, 出處:《普濟方》卷一九四。 組成:大黃1兩,雷丸1兩,木香1兩,苦葶藶半兩,樟柳根半兩,黑牽牛1兩半,白牽牛1兩半,檳榔7枚。 主治:蠱病。
萬安散, 出處:《濟陰綱目》卷三。 組成:小茴香(炒香)2錢半,木香2錢半,黑牽牛1兩(另取頭末)。 主治:女人赤白帶下,或出白物如脂,或有臭濁污水。
萬安散, 出處:《普濟方》卷一九七引《濟生》。 組成:蒼朮1錢半(泔水浸,去黑皮,銼,炒),厚朴1錢半(薑制,炒),陳皮1錢半(去白),檳榔1錢半,常山(酒浸1宿)1錢半(一方有(爫火)甘草炙)。 主治:一切瘧疾,病初氣壯者。
萬安散, 出處:《普濟方》眷一四七引《經驗良方》。 組成:紫蘇葉1兩,陳皮1兩,香附子1兩(去毛),桔梗1兩(微炒),白芷1兩,半夏1兩(湯泡,薑制),甘草1兩,前胡1兩(去蘆),藁本1兩,乾葛2兩。 主治:輕清發散。主治:傷寒。
萬安散, 出處:《雞峰》卷十五。 組成:人參1兩,茯苓1兩,木香1兩,芍藥1兩,川楝子1兩,芎1兩,厚朴1兩,神曲1兩,麥芽1兩,乾薑1兩,熟地1兩,黃朮1兩,當歸1兩,枳殼1兩,茴香1兩,青皮1兩,荊三棱1兩,桂1兩。 主治:下經不足,冷氣攻衝,脅肋脹痛,小腹堅滿,氣不施化,小便不利;及婦人衝任宿寒,臍腹刺痛,經候不勻,肢體疼倦。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