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疔毒諸瘡膏
DING DU ZHU CHUANG GAO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良朋匯集》卷三引孫望林方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偏熱 (1.75)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疔毒諸瘡膏中包含豬油,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一、藥性相合:豬油性潤滑,能促進藥物滲透,使藥力更容易深入瘡瘍部位,發揮消腫止痛、生肌止癢的功效。同時,豬油具有一定的滋潤作用,能保護瘡口,避免感染。
二、製劑需要:豬油作為藥膏的基質,能使藥物形成較好的膏狀,方便塗抹,且不易變質,有利於長期保存和使用。
「疔毒諸瘡膏」方中加入「血餘炭」,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拔毒消腫: 血餘炭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它能吸附膿液、毒素,促進瘡瘍的排膿,並減輕局部紅腫疼痛。
- 收斂生肌: 血餘炭能促進傷口癒合,收斂生肌。對於潰爛深陷、久不癒合的疔毒諸瘡,可起到收口生肌的作用,加速傷口修復。
總之,血餘炭在「疔毒諸瘡膏」中,以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收斂生肌的功效,有效地治療疔毒諸瘡,促進傷口癒合。
「疔毒諸瘡膏」中加入「密陀僧」的主要原因如下:
- 清熱解毒: 密陀僧性寒,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能有效抑制疔毒諸瘡的炎症反應,減輕紅腫熱痛等症狀。
- 燥濕生肌: 密陀僧還能燥濕生肌,促進傷口癒合,防止感染。對於膿瘡、潰瘍等濕毒較重的瘡瘍,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總之,密陀僧在「疔毒諸瘡膏」中發揮著清熱解毒、燥濕生肌的功效,有助於治療各種疔毒諸瘡。
疔毒諸瘡膏中加入松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燥濕殺菌: 松香性溫燥,具有較強的殺菌作用,可抑制傷口處細菌繁殖,防止感染加重。同時,松香亦能吸收傷口分泌物,起到乾燥濕潤環境的效果,有利於傷口癒合。
- 活血消腫: 松香的活血化瘀功效,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幫助消散腫痛,緩解傷口疼痛。此外,松香的粘性有助於藥膏緊貼傷口,延長藥效,提高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疔毒諸瘡膏」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以「膏」為劑型,專治「疔毒諸瘡」。疔毒為火毒蘊結、氣血壅滯所致,其性兇險,易走黃(毒邪內攻);諸瘡則泛指皮膚瘡瘍、癰腫潰爛等症。傳統認為此膏能拔毒消腫、斂瘡生肌,適用於熱毒熾盛之瘡瘍初起未潰,或已潰膿血未盡者。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蘇油、豬油:
- 蘇油(紫蘇籽油)性辛溫,能散寒解毒、潤膚生肌;豬油(豬脂)甘涼潤燥,傳統多用為膏劑基質,具滋潤收斂之效。
- 二者合熬為底,既能黏附皮膚長效發揮藥力,又可緩解瘡面乾裂疼痛。
人筋、頭髮(血餘炭):
- 人筋(古人指人體肌腱或筋膜)今罕用,推測取其「以形補形」,強筋骨、通血絡;
- 頭髮煅炭後稱「血餘炭」,能止血消瘀、解毒斂瘡,與人筋共炸化後,增強膏藥的黏附性與拔毒作用。
密陀僧(氧化鉛):
- 性辛咸平,外用可殺蟲收濕、斂瘡防腐,為古人治瘡瘍要藥,尤擅瘡口久潰不斂。
- 其研細後加入,與油脂混合形成物理屏障,阻隔外邪,同時收斂瘡面滲液。
松香:
- 苦甘溫,能拔毒排膿、生肌止痛,尤善治癰疽疔瘡。
- 後下以保留藥性,與密陀僧協同增強膏藥的硬度和黏性,便於貼敷。
三、配伍邏輯與整體作用
- 解毒與收斂並行:蘇油、豬油滋潤基底,佐以血餘炭、密陀僧拔毒斂瘡,松香固形定膏,共奏「清熱毒、斂瘡口」之效。
- 物理性保護:膏劑成膜後覆蓋患處,避免外界感染,同時促進瘡面癒合。全方體現中醫「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以局部用藥引邪外出,調和氣血。
此方反映古代外治法特色,結合油脂黏附、礦物收斂、植物解毒等多元藥性,針對疔瘡「熱毒壅滯」的核心病機而設。
傳統服藥法
蘇油8兩,豬油4兩,人筋(洗淨)2錢,頭髮2錢,密陀僧(研細)4兩,松香(淨末)4兩。
熬蘇油、豬油,俟豬油枯,濾去滓,入人筋、頭髮,將二味炸化盡,再入密陀僧,槐條攪令煙盡,滴水成珠,住火,再入松香攪勻,看火候足,入水內去火毒,收貯。
遇症攤貼。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疔毒諸瘡膏外用,不可內服。
- 使用疔毒諸瘡膏時,應注意局部皮膚的清潔,避免感染。
- 使用疔毒諸瘡膏後,如有不適,應立即停用並就醫。
相同名稱方劑
疔毒諸瘡膏, 出處:《良朋匯集》卷三引孫望林方。 組成:蘇油8兩,豬油4兩,人筋(洗淨)2錢,頭發2錢,密陀僧(研細)4兩,松香(淨末)4兩。 主治:疔毒諸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