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名稱: Pinus massoniana Lamb.
- 別名:松脂,白松香,松脂香,松膠,松膏,黃香,瀝青,松膠香,松肪
- 藥品來源:為松科松屬若干植物中滲出的油樹脂,經蒸餾或提取除去揮發油後所作余固體樹脂。採收和儲藏:採集樹脂有上升式(即形法)、下降式(即形法)採脂法及化學藥劑處理法。我國現以採用下降式採脂法為主。先直徑的松樹。在距地面2高的樹幹處開割口。在開割割口前先要刮去粗皮,但不要損傷木質部,刮面長度,寬在刮面中央開割長,寬,深入木質部的中溝,中溝基部裝一受脂器,再自中溝開割另一對側溝,可將油樹脂不斷收集起來。以在℃採收為宜,即長江以南在5-10月,華北及東北在6-9月。
- 道地藥材:廣東, 廣西, 安徽, 浙江, 江西, 湖南, 福建
- 生長環境:山地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全國中草藥彙編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最後更新日:2024-11-18
松香的傳統功效
1. 生肌止痛
松香,古稱松脂,在古代中醫典籍中被廣泛記載,其生肌止痛功效尤為受到重視。多部經典皆提及其藥用價值,其作用機理與其燥濕、殺蟲、解毒等特性密切相關。
《神農本草經》最早記載松香「主癰疽惡瘡,頭瘍白禿,疥瘙風氣」,說明其具有治療皮膚病的功效,這與其燥濕殺蟲的特性相符。《神農本草經疏》更進一步闡述:「痹者,風寒濕合而為病也……濕熱之邪散,則血不瘀敗,榮氣通調而無壅滯,故主疽惡瘡」,認為松香能散除風寒濕邪,從而達到生肌止痛的效果。 濕邪不去,則瘀血阻滯,肌膚組織難以修復;而松香燥濕,則能促進血液循環,有利於傷口癒合。
《藥性論》則指出松香「煎膏生肌止痛,祛風」,直接點明其外用治療創傷的功效。其「殺蟲」的特性,也可能有助於清除傷口中的細菌及其他有害物質,進一步促進癒合。 然而,《本草匯言》提醒:「如久潰瘍膿血已盡,氣虛血寒,肉泛而不斂者,用此不惟不能生新肌,反增潰爛」,說明松香的使用需謹慎,需根據病症和患者體質而定,並非所有傷口都適用。
綜上所述,古代醫家認為松香的生肌止痛功效主要基於其燥濕、殺蟲、解毒的特性,能有效治療一些由濕邪、蟲邪引起的皮膚病及創傷。但其應用需根據實際情況判斷,不可濫用。 其他典籍中提及的潤肺、強筋骨等功效,則與本文主題略有出入,在此不作詳述。
2. 排膿拔毒
松香,其排膿拔毒之效,古籍多有記載,並非單純的殺菌消炎,而是透過多重機制達到治療效果。
《神農本草經》最早便記載松香「主癰疽惡瘡,頭瘍白禿,疥瘙風氣」,說明其在治療化膿性皮膚病方面的功效。其「除熱」的功效,則從《神農本草經疏》得到更深入的闡釋。該書認為松香味苦性燥,能「除濕散風寒」,並藉由「殺蟲」與「除熱」來治療癰疽惡瘡等疾病。濕熱是古代醫家認為造成瘡瘍的重要因素,松香的燥性能祛除濕邪,而苦味則能殺滅蟲類,從而達到排膿拔毒的效果。
《本草匯言》則對松香的使用提出了更為謹慎的態度,指出其適用於「腐穢初作或初潰」的瘡瘍,對於「久潰瘍膿血已盡,氣虛血寒」的患者則不宜使用,以免加重病情。此處點明瞭松香的應用需要根據患者的病情和體質來判斷,並非所有化膿性疾病都適用。
《日華子諸家本草》更進一步指出松香「煎膏主痿爛,排膿」,說明其外用方式,以膏劑的形式能有效地排出膿液。其他典籍,例如《藥性論》提及其能「貼諸瘡膿血,煎膏生肌止痛」,也從側面印證了松香在促進傷口癒合方面的作用。總而言之,松香的排膿拔毒功效,是基於其燥性祛濕、苦味殺蟲,以及促進組織修復的多重作用機制,但使用時仍需謹慎,並需根據病情和個人體質進行判斷。
3. 祛風燥濕
松香,為松科植物松樹的樹脂,在中醫藥領域中,以其祛風燥濕的功效著稱。多部古代醫籍皆有記載其療效,其機理可從多個角度闡釋。
《神農本草經》最早記載松香「主癰疽惡瘡,頭瘍白禿,疥瘙風氣」,說明其具有殺菌消炎,治療皮膚病的功效,這與其祛風燥濕的作用密不可分。風濕之邪往往侵犯肌膚,導致各種皮膚病症,而松香的燥性恰能除濕,並通過殺蟲來消滅致病微生物,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神農本草經疏》更進一步闡述:「痹者,風寒濕合而為病也」,點明風濕痹證的病機,並說明松香「燥則除濕散風寒」,其燥性正是驅散風寒濕邪的關鍵。 《本草備要》則簡潔地概括其功效為「祛風去濕,化毒殺蟲」,與前述觀點一致。
《本草匯言》提醒,松香雖能去膿拔毒,但需謹慎使用,對於久潰瘍、氣虛血寒者不宜使用,這也說明瞭其燥性較強,需根據患者體質靈活運用。其他典籍如《藥性論》、《日華子本草》、《滇南本草》、《醫學入門》、《本草綱目》、《名醫別錄》等,也從不同角度記載了松香的功效,例如殺蟲、生肌止痛、治療赤白癜風等,這些功效都與其祛風燥濕的根本作用相關聯,只是在臨牀應用中,針對不同病症,其作用的側重點有所不同。總之,松香祛風燥濕的功效,源於其燥性與殺蟲特性,在古代醫家眼中,其為一味治療風濕性疾病及皮膚病的有效藥物。
4. 外用
松香,其外用功效在歷代醫籍中多有記載,主要體現在殺菌消炎、生肌止痛及祛風除濕等方面。
《神農本草經》最早記載松香能「主癰疽惡瘡,頭瘍白禿,疥瘙風氣」,說明其在治療皮膚病方面的功效,這與《神農本草經疏》中所述「主疽惡瘡;頭瘍、白禿、疥瘙、風氣俱愈矣」相呼應。 其作用機理,《本草經疏》認為松香「味苦而兼甘,性燥,燥則除濕散風寒;苦而燥,則能殺蟲」,藉由燥濕、殺蟲來達到治療皮膚病的目的。 《日華子諸家本草》則補充其「煎膏主痿爛,排膿」的功效,說明其在治療潰瘍膿瘡方面的應用。
《本草匯言》則提出了一個重要的使用注意事項:「如久潰瘍膿血已盡,氣虛血寒,肉泛而不斂者,用此不惟不能生新肌,反增潰爛」,說明松香外用需根據病症階段謹慎使用,對於氣虛血寒的慢性潰瘍,反而可能加重病情。
此外,一些醫籍也記載了松香的其他外用功效。《藥性論》提到其「貼諸瘡膿血,煎膏生肌止痛,祛風」;《滇南本草》則記載其可治療「赤白癜風,厲風」。 這些記載從不同角度反映了松香的多樣功效,但需注意其應用範圍及病症狀態。 總之,松香外用,在古代醫學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其應用需根據病症和患者體質而定。
5. 排膿
松香,作為其排膿功效在古代醫籍中多有記載,其機理與其燥性及殺蟲、化毒作用相關。
《神農本草經》便指出松香「主癰疽惡瘡」,說明其在治療膿瘍方面的應用歷史悠久。《神農本草經疏》更深入地闡述了其機理:「味苦而兼甘,性燥,燥則除濕散風寒;苦而燥,則能殺蟲;甘能除熱」。 松香的燥性可以祛除濕邪,而濕邪往往是膿瘍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時,其苦燥之性又能殺蟲,抑制膿瘍感染。 《日華子諸家本草》則直接點明其「煎膏主痿爛,排膿」的功效,更加明確地指出了其在膿瘍治療中的作用。
然而,《本草匯言》提出了警示:「如久潰瘍膿血已盡,氣虛血寒,肉泛而不斂者,用此不惟不能生新肌,反增潰爛」。這說明松香的應用需謹慎,其燥性雖能排膿,但若使用不當,反而會損傷正氣,加重病情。 因此,松香的排膿功效主要體現在初期膿瘍的治療上,對於膿血已盡、正氣不足的情況則不宜使用。
綜上所述,松香的排膿功效主要源於其燥性及殺蟲、化毒作用,能有效治療初期膿瘍。但需注意其使用時機和病人的體質狀況,避免因其燥性而傷及正氣,造成病情加重。 古代醫家對松香的功效與應用已有深入研究,但臨牀應用仍需結合患者具體情況,辨證施治。
6. 生津止渴
松香,其生津止渴之效,歷代醫家多有記載,雖非其主要功效,卻也值得探討。
《神農本草經》及《名醫別錄》中,都提到松香「主胃中伏熱,咽乾消渴」。《神農本草經疏》則進一步闡述其機理:「甘能除熱,胃中伏熱散,則咽乾消渴自止。」 此處點明瞭松香中甘味成分能清除胃中積熱,從而緩解咽喉乾燥、口渴等症狀。 所謂「胃中伏熱」,在現代醫學角度,可能與某些慢性炎症或陰虛火旺相關,而松香的清熱作用則可能通過其某些成分達到,但具體機制仍需現代藥理研究進一步驗證。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醫家對松香的功效理解有所側重。《本草匯言》強調松香外用功效,並警示其內服需謹慎,尤其對於久潰瘍患者,以免傷及正氣。而《醫學入門》則更進一步,將其與其他藥物配伍,用於滋補,甚至提及壯陽、益精等功效。這些記載說明,松香的應用需根據病情和體質,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總而言之,松香的生津止渴功效,主要基於其清熱作用,源於古籍記載,但其具體機理及臨牀應用,仍有待深入研究和臨牀驗證。 單方使用風險較高,需謹慎,並應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
7. 燥濕
松香,其燥濕功效在歷代本草典籍中多有記載,其作用機理與藥性密切相關。諸多古籍記載中,松香的燥濕作用主要體現在祛除體內濕邪,並非單純的乾燥作用。
《神農本草經疏》對此闡述較為詳細,指出松香「味苦而兼甘,性燥,燥則除濕散風寒」。其「燥」性非單純的乾燥,而是通過溫熱之性來驅散體內寒濕之邪。書中認為,風寒濕邪合而為病,導致痹症,而松香的燥性可以驅散地濕之邪,改善因濕邪阻滯引起的皮肉筋脈問題。此外,其苦味亦有助於殺蟲,甘味則能除熱,從多個角度達到燥濕的目的。
《本草匯言》則更側重於松香在外科瘍科的應用。其認為松香可去膿拔毒,用於初期潰瘍,但對於久潰瘍、氣虛血寒者則不宜使用,避免加重病情。此點說明松香燥濕功效的適用範圍需謹慎考量患者體質。
其他典籍如《本草備要》也簡潔地指出松香具有「祛風去濕,化毒殺蟲」的功效,與其他典籍的觀點相互印證。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古代醫籍對松香燥濕功效的描述側重點略有不同,有的側重於其祛除體內寒濕,有的則側重於其在外科瘍科的應用。 總體而言,松香的燥濕功效是其多種藥理作用的綜合體現,並非單一作用,需結合患者具體情況及辨證施治原則來運用。
8. 強筋骨
松香,其「強筋骨」功效在多部古代醫籍中有所提及,但其作用機理並非單純的「補益」,而是與其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的特性密切相關。
《神農本草經》及《本草綱目》明確指出松香具有「強筋骨」、「利耳目」的功效。《神農本草經疏》則深入闡述了其機理:松香味苦甘,性燥,能燥濕散風寒。痹症,即風寒濕邪痹阻經絡所致,而松香能祛除這些致病因素,使氣血通暢,從而達到強筋骨的目的。 「地之濕氣感則害人皮肉筋脈,此死肌之所由來也」,這段話說明濕邪入侵是導致筋骨損傷的重要原因,而松香正是通過燥濕來改善這種情況。
《本草匯言》則提醒我們注意松香的應用範圍。它強調松香適用於初期瘡瘍膿毒,能去膿拔毒,但對於久潰瘍、氣虛血寒者則不宜使用,以免加重病情,損傷筋脈。此說明松香的強筋骨功效並非適用於所有筋骨問題,需根據病情謹慎使用。
綜上所述,松香的「強筋骨」功效並非直接的滋補,而是通過其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的特性,改善痹症等導致筋骨疼痛、活動受限的病症,從而達到強筋骨的效果。其應用需謹慎,需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和病程階段選擇是否使用,並考慮其可能存在的副作用。 其他醫籍如《藥性論》、《日華子諸家本草》、《滇南本草》、《醫學入門》等雖未直接提及「強筋骨」,但也從不同角度佐證了松香的藥效,間接說明其對筋骨相關疾病的治療作用。
9. 化腐生肌
松香,其「化腐生肌」的功效在古代醫籍中多有記載,但其應用需謹慎,並非萬能。
《神農本草經》簡潔地記載松香「主癰疽惡瘡,頭瘍白禿,疥瘙風氣」,已點明其治療皮膚病,尤其化膿性疾病的功效。 《神農本草經疏》更進一步闡述其機理:「濕熱之邪散,則血不瘀敗,榮氣通調而無壅滯,故主疽惡瘡」,認為松香能散除濕熱,使氣血通暢,從而達到治療癰疽惡瘡的目的。其「燥則除濕散風寒;苦而燥,則能殺蟲」的特性,也佐證了其殺菌消炎、促進傷口癒合的作用。
然而,《本草匯言》提出了重要的警示:「如久潰瘍膿血已盡,氣虛血寒,肉泛而不斂者,用此不惟不能生新肌,反增潰爛」。這說明松香的應用需根據病情而定,只適用於膿瘡初期,或有膿液的潰瘍,對於氣虛血寒、久不癒合的潰瘍則不宜使用。 其他典籍如《藥性論》提及松香「煎膏生肌止痛」,《日華子本草》記載「煎膏主痿爛,排膿」,都說明其外用於治療潰瘍,促進組織修復的作用。
綜觀諸家本草,松香的「化腐生肌」功效主要體現在其消炎殺菌、促進組織再生等方面。但其應用需根據病情的不同階段謹慎選擇,切不可盲目使用。 古人對其藥性的認識是多層面的,需結合實際情況,綜合考慮才能發揮其最佳療效。
10. 活絡止痛
松香,其活絡止痛的功效,古籍中多有記載,並從不同角度闡述其作用機理。
《神農本草經》及《名醫別錄》即指出松香能治「風痹死肌」,「胃中伏熱,咽乾消渴」,說明其具有疏通經絡、祛除風濕寒邪,以及清熱解毒的作用。 《神農本草經疏》進一步解釋,松香「味苦而兼甘,性燥」,「燥則除濕散風寒」,其苦燥的特性能殺蟲,甘味則能清熱。風寒濕邪痹阻經絡,導致疼痛,而松香能祛除這些邪氣,使氣血通暢,從而達到止痛的目的。 此書認為,松香能治療「疽惡瘡」,也與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有關。
《藥性論》則強調松香「煎膏生肌止痛,祛風」,說明其外用能促進傷口癒合,並具有止痛和祛風的作用。 《本草匯言》提醒,松香雖能拔毒去膿,但對於久潰瘍、氣虛血寒者不宜使用,這點需注意用藥的適應症。 其他典籍如《日華子本草》、《本草備要》等,也從不同角度描述了其祛風、去濕、化毒、殺蟲等功效,這些功效的綜合作用,共同構成了松香活絡止痛的療效基礎。 總而言之,古籍記載的松香功效,從內服清熱除濕、活血通絡,到外用拔毒消腫、生肌止痛,都佐證了其在活絡止痛方面的應用價值。
11. 祛風除濕
松香,其祛風除濕之效,歷代醫家多有論述。從上述諸多古代醫籍記載中,我們可以分析其功效機理。
《神農本草經疏》指出松香「味苦而兼甘,性燥」,燥性可除濕散風寒。文中更進一步闡述,風寒濕邪痹阻經絡,導致肢體疼痛,而松香的燥性可以驅散體內濕邪,從而達到祛風除濕的效果。其苦味則能殺蟲,甘味則能除熱,從多方面入手改善痹症。
《本草備要》簡潔地概括了松香的功效為「祛風去濕,化毒殺蟲」,與《神農本草經疏》的觀點相呼應,再次強調了其祛風除濕的特性。
《藥性論》記載松香可「祛風」,並提及其治療耳聾、牙痛等症狀,間接佐證其疏通經絡、散寒除濕的作用。 《滇南本草》則記載其可治療「赤白癜風,厲風」,這類疾病也與風濕有關,進一步說明松香在治療風濕性疾病上的應用。
綜上所述,古代醫籍對松香祛風除濕功效的記載,雖然側重點略有不同,但都指向了其具有驅散風寒濕邪,疏通經絡,從而緩解風濕痹痛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古籍記載多為經驗總結,現代醫學對此功效的機理仍需進一步研究。
松香的現代功效
1. 止痛功效
松香,又名松脂、松膠,為松科植物松樹的樹脂。入藥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性溫、味苦、無毒。歸肝、脾經。具有活血止痛、消腫解毒、祛風潤燥之功效。
其中,止痛功效尤為顯著。松香含有松香酸、松香烯等成分,具有抑制前列腺素合成的作用,前列腺素是引起疼痛的介質,松香酸可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從而起到止痛的作用。此外,松香還含有揮發油,揮發油可刺激皮膚,引起局部血管擴張,促進血液循環,亦可起到止痛的作用。
松香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外用:適量,研末乾摻;或調敷。內服:煎湯,3-5g;或入丸、散、亦可浸酒服。
松香的炮製
松香:置銅鍋中,用微火加熱熔化,撈去雜質,傾入水中,候涼後取出,乾燥。制松香:取蔥煎湯,加入松香粉,煮至松香完全熔化,乘熱倒入冷水中,取出,陰乾。(每松香100斤,用蔥10斤)。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松香用藥注意事項
- 血虛者禁服:松香性溫,有溫補作用,血虛者服後易致血熱妄行,加重症狀。
- 內熱實火者禁服:松香溫熱,可助長內熱,內熱實火者服後會加重熱象,出現口乾舌燥、煩躁不安等症狀。
- 不可久服:松香久服會損耗陰血,導致陰液不足,引起眼乾、口燥等症狀。
- 末經嚴格炮製不可服:松香中含有松節油,具有刺激性,未經嚴格炮製不可直接服用,以免出現噁心、嘔吐等不良反應。
松香相關的方劑
松香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松香含有的化學成分
松香酸酐(abieticanhydride), 松香酸(abieticacid), 樹脂烴(resinhydrocarbons), 揮發油 (volatileoil), α-及β-蒎烯(α-andβ-pinene), 左旋莰烯(levopimaricacid), 二戊烯(dipentene), 槲皮素(quercetin), 山柰酚(kaempferol)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