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碧螺膏中加入松香,其原因主要有二:
一、收斂止血: 松香性溫燥,具有收斂止血之效,可治療外傷出血、創口潰爛等症。在碧螺膏中,松香能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達到止血消腫、促進傷口癒合的效果。
二、粘合固形: 松香具有粘性,可將其他藥材粘合在一起,形成膏狀,方便外用塗抹。同時,松香也能起到固定藥物、防止藥效散失的作用,提高藥物療效。
碧螺膏中添加麻油,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潤滑作用: 麻油具有良好的潤滑效果,可幫助藥物更容易被吸收,並減輕藥物對腸胃的刺激,使藥性更易發揮。
- 活血化瘀: 麻油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功效,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供血,有利於藥物更有效地發揮作用,並促進病竈的修復。
因此,在碧螺膏中加入麻油,不僅有助於藥物的吸收,更能增強其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碧螺膏》主治功效與治療原理分析
《碧螺膏》為中醫外用方劑,主治下部濕瘡、疥癬,以及結毒、痰串、癧瘡等皮膚疾患。其組方精妙,療效顯著,以下將從藥材組成、功效主治、治療原理等方面進行分析。
一、藥材組成與功效
綜合《外科心法要訣》、《外科大成》、《外科備要》等古籍記載,《碧螺膏》的組成如下:
- 主藥:
- 松香: 具有燥濕、殺蟲、解毒、生肌之效,能祛除濕邪,殺滅疥蟲,並促進潰瘍癒合。
- 麻油: 滋潤肌膚,緩和藥性,保護創面,並有利於藥物滲透。
- 輔藥:
- 糠青、膽礬: 《外科心法要訣》記載加入糠青、膽礬,增強殺蟲止癢、解毒斂瘡之效。
- 豬油: 若松香過老,則加入豬油,以調整藥膏軟硬度,並加強滋潤之效。
- 其他: 根據不同病症,《外科備要》記載可酌加水龍骨、水粉、銀硃等,以增強療效。
二、功效主治
《碧螺膏》主要用於治療以下病症:
- 下部濕瘡、疥癬: 濕瘡、疥癬多由濕邪、蟲邪引起,松香能燥濕殺蟲,麻油可滋潤肌膚,兩者合用,可有效祛除病因,緩解症狀。
- 結毒、痰串、癧瘡: 此類病症多由痰濕凝結、毒邪蘊結所致,松香、膽礬具有解毒散結之效,糠青可燥濕止癢,諸藥合用,可消腫散結,祛腐生肌。
三、治療原理
《碧螺膏》的治療原理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 燥濕殺蟲: 松香、糠青具有燥濕之效,能祛除體內濕邪,使病竈失去滋生的環境。同時,松香亦能殺滅疥蟲等致病微生物,從根本上治療疥癬。
- 解毒散結: 松香、膽礬具有解毒散結之效,能清除體內毒邪,消散痰濕凝結,從而治療結毒、痰串、癧瘡等病症。
- 祛腐生肌: 松香具有生肌之效,能促進潰瘍癒合,加速病損組織修復。麻油則能滋潤肌膚,保護創面,防止感染,為新生組織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
- 局部外用,直達病竈: 《碧螺膏》為外用藥膏,直接作用於患處,藥物濃度高,起效迅速,能有效緩解局部症狀。
綜上所述,《碧螺膏》組方精妙,療效確切,通過燥濕殺蟲、解毒散結、祛腐生肌等作用,達到治療下部濕瘡、疥癬、結毒、痰串、癧瘡等皮膚疾患的目的。其局部外用的特點,使其能迅速緩解症狀,促進病竈癒合,是中醫外治的有效方劑之一。
傳統服藥法
松香(取嫩白成片者佳,為末,篩過,用銅盆以豬油遍擦之,入水至滾,入香,不住手攪之,以香沈底為度,即傾冷水內,拔扯百十次,以不斷為度)1斤,麻油3兩。
將麻油煎滴水成珠,入松香,文火熔化,看老嫩取起,離火住滾,徐徐入糠青、膽礬各淨末5錢,以柳枝左攪,以勻為度。如老加熟豬油2-3錢。
用綠紙薄攤,貼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疥癬皮膚癬菌病(鼠蹊肛門周圍)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碧螺膏, 出處:《外科大成》卷一。 組成:松香(取嫩白成片者佳,爲末,篩過,用銅盆以豬油遍擦之,入水至滾,入香,不住手攪之,以香沉底爲度,即傾冷水內,拔扯百十次,以不斷爲度)1斤,麻油3兩。 主治:下部濕瘡疥癬,結毒痰串癧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