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肉方

SHENG ROU F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1

熱/寒比例

偏熱 (1.18)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9%
大腸經 29%
肝經 16%
肺經 12%
胃經 12%
脾經
大腸經
肝經
肺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生肉方中加入豬油,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1. 潤燥滑腸:豬油性味甘潤,入脾胃經,具有滋潤腸道、滑利大便的作用。生肉性寒,易傷脾胃,加入豬油可緩解其寒性,並助其滑利腸道,促進排泄,達到清熱解毒的效果。
  2. 補益氣血:豬油富含脂肪酸,可提供能量,滋養氣血。生肉方多用於治療寒性疾病,常伴隨氣血不足,加入豬油可起到滋補氣血的作用,增強抵抗力,促進疾病康復。

因此,生肉方中加入豬油,不僅能緩解藥性,更能增強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生肉方」中加入松香,其原因主要有二:

  1. 引導藥力: 松香性燥烈,能引導藥力深入病竈,促進藥效發揮。如同火引燃柴,松香能引導其他藥材的藥力深入肌膚,治療瘡瘍、腫毒等外傷。
  2. 燥濕止癢: 松香具有燥濕止癢的功效,可治療濕疹、皮癬等皮膚病。對於外傷感染引起的濕熱瘡瘍,松香能起到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的作用,促進傷口癒合。

然而,松香性燥,需謹慎使用,避免過量或長期服用,以免傷陰耗血。

生肉方中加入蜂蠟,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收斂止血:蜂蠟具有收斂作用,能幫助傷口癒合,並有助於止血。生肉方常用於外傷出血,蜂蠟的加入可促進傷口凝血,減輕出血量,加速傷口癒合。
  2. 保護傷口:蜂蠟具有較好的保護作用,能形成一層薄膜覆蓋在傷口表面,隔絕空氣和細菌,防止感染,促進傷口癒合。生肉方中添加蜂蠟,有助於保護傷口,避免感染,加速傷口修復。

生肉方中添加麻油,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 潤滑肉質,促進吸收:麻油具有油脂特性,可潤滑肉質,使之更易於咀嚼和消化吸收。尤其針對肉類較為堅韌的部分,麻油能有效軟化組織,提高食用價值。

二、 增香提味,改善口感:麻油本身具有獨特香氣,能提升生肉的風味,改善口感。同時,麻油的油脂香氣亦能掩蓋生肉的腥味,提升整體食慾。

主治功效


生肉方主治功效及治療原理分析

主治: 癰疽發背潰後不斂。

治療原理:

「生肉方」主要用於癰疽、發背等瘡瘍潰爛後,久不收口的情況。其治療原理基於中醫「補益氣血、排膿生肌」的原則。

古文記載中,除「生肉方」外,還提及「內補散」、「瞿麥散」等方劑,這些方劑皆具有排膿生肌的作用。

  • 內補散: 組成包含當歸、人參、桂心、芎藭、厚朴、防風、白芷、桔梗、甘草等。此方以當歸、人參、甘草等補益氣血,桂心、芎藭、厚朴、防風、白芷、桔梗等行氣活血,溫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加速膿液排出和新肉生長。
  • 瞿麥散: 組成包含瞿麥、白芷、黃耆、當歸、細辛、芍藥、芎藭、薏苡仁、赤小豆等。此方以瞿麥、薏苡仁、赤小豆等清熱利濕,排膿解毒;白芷、黃耆、當歸、細辛、芍藥、芎藭等活血止痛,生肌斂瘡。

而「生肉方」本身則採用外用膏劑的形式:

  • 豬油、麻油: 滋潤肌膚,軟化痂皮,為新肉生長提供良好的環境。
  • 松香: 具有消炎止痛、燥濕收斂的作用,可控制感染,促進傷口癒合。
  • 蜂蠟: 具有保護皮膚、促進組織修復的作用,形成保護膜,防止外界刺激,並促進肉芽組織生長。

「生肉方」外用,配合「內補散」、「瞿麥散」等內服方劑,內外兼治,共奏補益氣血、排膿解毒、生肌斂瘡之效,從而促進癰疽發背潰後傷口的癒合。

傳統服藥法


臘月豬脂2兩,松脂2兩(煮過,收水上白者),黃蠟(煮過,收淨潔者)2兩,清麻油5-6兩。
慢火熬成膏。
先將溫水洗去舊藥,拭乾,用紙剪一大圍子,塗藥於上,蓋瘡上。如癢,不得動,此生肉故也。1日1次換藥。
切戒毒物。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收斂作用,不宜長期使用。

相關疾病


癤和癰背部膿瘡

相同名稱方劑


生肉方, 出處:《朱氏集驗方》卷十二。 組成:臘月豬脂2兩,松脂2兩(煮過,收水上白者),黃蠟(煮過,收淨潔者)2兩,清麻油5-6兩。 主治:癰疽發背潰後不斂。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