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萬應至寶膏
WAN YING ZHI BAO GAO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醫方類聚》卷一七七引《新效方》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2
熱/寒比例
中性 (1.08)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33%
肝經 33%
大腸經 33%
脾經
肝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萬應至寶膏中包含松香,主要原因如下: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松香性溫,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其揮發油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速炎症消退,對於跌打損傷、骨折、肌肉痠痛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 固傷止血,生肌斂瘡: 松香具有收斂、固傷止血的特性。其粘性可以包裹傷口,促進傷口癒合,對於外傷出血、潰瘍、燒傷等傷口有很好的療效。
萬應至寶膏中加入麻油,主要有以下兩項原因:
- 活血化瘀: 麻油性溫熱,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膏方中加入麻油,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藥物成分更好地吸收,並加速傷口癒合。
- 潤燥止癢: 麻油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具有滋潤皮膚、止癢消炎的作用。對於皮膚乾燥、瘙癢等症狀,麻油可以起到緩解作用,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萬應至寶膏]主治範疇廣泛,涵蓋外科與傷科疾患,其核心作用可分為三大類:
- 瘡瘍腫毒:
- 針對「癰疽、諸發腫毒瘡疖」,強調「定痛追膿,生肌長肉」,顯示其具備消腫止痛、化膿排毒、促進組織修復之效,適用於瘡瘍未潰(剪竅貼敷)或已潰(收斂瘡口)的全程治療。
- 風濕痹痛:
- 對於「風寒濕氣,麻木疼痛」,暗示此膏可溫散寒濕、疏通經絡,緩解因外邪侵襲導致的關節肌肉僵痛。
- 跌打損傷:
- 治療「打撲損傷、閃肭跌磕、筋疼骨痛、肌膚青腫」,反映其活血散瘀、消腫止痛之特性,能改善局部氣血瘀滯與組織水腫。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松香(2斤半):
- 作用:性溫味苦甘,具燥濕殺蟲、生肌止痛之效。古方中多用於瘡瘍收口,其黏附性可形成保護膜,同時促進肉芽生長。
- 推論:在方中為「生肌長肉」的關鍵,兼能溫通經絡以緩麻木疼痛。
2. 瀝青(2斤半):
- 作用:此處應指「松脂瀝青」或「礦物瀝青」。前者與松香協同增強黏附與防腐;後者若為「白膠香」(楓香脂),則可活血解毒。
- 推論:強化膏體黏稠度以延長藥效停留,並通過防腐特性抑制瘡毒。
3. 麻油(1斤):
- 作用:甘涼潤燥,能解毒生肌、調和諸藥黏性,防止松香、瀝青過於燥烈。
- 推論:作為溶劑,使藥性滲透肌膚,兼顧「潤」與「斂」的平衡,避免乾裂刺激。
三、整體配伍原理
- 外治藥性協同:松香與瀝青共為主藥,黏附成膜以「封閉瘡口」,同時麻油潤澤調和,形成「斂而不燥」的長效劑型。
- 多途徑起效:
- 針對瘡瘍:松香抗菌生肌,瀝青防腐,麻油促進修復。
- 針對瘀傷:松香溫通活血,麻油消腫,協同散瘀。
- 針對風濕:三藥共奏溫散寒濕、透皮滲絡之效。
此方設計體現「異病同治」思維,透過外用膏藥的物理性保護與藥理性作用,同步解決「膿毒、瘀血、寒濕」三大病理因素。
傳統服藥法
松香2斤半,瀝青2斤半,麻油1斤(隨時加減)。
定痛追膿,生肌長肉,收斂瘡口。瘡口未破者,剪去當中1竅貼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萬應至寶膏, 出處:《醫方類聚》卷一七七引《新效方》。 組成:松香2斤半,瀝青2斤半,麻油1斤(随時加減)。 主治:定痛追膿,生肌長肉,收斂瘡口。主治:癰疽,諸發腫毒瘡癤,風寒濕氣,麻木疼痛,打撲損傷,閃肭跌磕,墜高落馬,筋疼骨痛,肌膚青腫。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