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生香散中加入松香,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消腫止痛:松香性溫燥,具有消腫止痛、生肌斂瘡的功效。對於外傷引起的腫痛、瘀血腫脹,松香能起到消腫散瘀的作用。
- 固澀止癢:松香能收斂生肌,對於皮膚瘙癢、濕疹等症狀,松香能起到固澀止癢的作用。
總而言之,生香散中加入松香,是為了發揮其消腫止痛、固澀止癢的功效,以達到治療外傷、皮膚病的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生香散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臁瘡」與「血風」,均屬皮膚瘡瘍類疾患。
- 臁瘡:又稱「褲口瘡」,多發於小腿內外側,因濕熱下注、氣血瘀滯或久站勞損所致,特徵為潰瘍難癒、分泌物多,甚至腐肉不脫。
- 血風:泛指血分風熱或濕毒鬱於肌膚,表現為皮膚瘡疹、瘙癢、潰爛流膿等,與現代「濕疹」「皮膚炎」或「感染性潰瘍」部分吻合。
古代醫家以「生香散」外敷,旨在解毒生肌、收斂瘡口,後續再以「紅粉」(含汞製劑,傳統用於去腐生肌)促進癒合,顯示此方側重於瘡瘍後期「腐去新生」的階段。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君藥:白松香(4兩,蔥汁煮製)
- 白松香為松科植物分泌的樹脂,性味苦甘溫,傳統用於燥濕殺蟲、拔毒排膿。
- 蔥汁煮乾:蔥具辛溫通散之性,可增強松香穿透力,助其行氣活血、化解瘡毒;煮乾後去其揮發之性,留其粘斂功效,更適於潰瘍黏附。
2. 佐使藥:生豬板油(2兩,搗膏)
- 豬油性涼潤,能潤膚緩痛、調和藥性,避免松香過於燥烈刺激瘡面。
- 其油脂基質可形成保護層,隔絕外邪,促進瘡口修復。
配伍特點
- 松香(燥濕拔毒)+豬油(潤燥護膚):一收一潤,既拔除瘡毒,又緩衝對創面的刺激,契合中醫「去邪不傷正」原則。
- 外敷劑型:直接作用患處,針對局部腐穢(如臁瘡的壞死組織)、血風濕熱毒邪,發揮「箍毒生肌」之效。
治療原理推論
- 抗菌消炎:松香含揮發性樹脂酸,可能有抑制細菌、減少瘡面感染的作用。
- 物理保護:豬油膏體覆蓋潰瘍,減少摩擦與滲出,促進肉芽組織生長。
- 協同紅粉:後續使用「紅粉」去腐,反映此方為「先清理(松香)、後修復(紅粉)」的分階段療法。
三、總結
生香散的設計以局部處理為主,針對慢性潰瘍(如臁瘡)或濕毒瘡瘍(血風),透過松香消毒、豬油潤護,為後續生肌創造條件,體現中醫外治「腐去則肌生」的邏輯。然其療效與製劑細膩度(如蔥汁煮製火候、豬油新鮮度)密切相關,需依瘡情調整。
傳統服藥法
白松香4兩(用蔥汁煮乾)。
上為末,加生豬板油2兩搗成膏。
貼之。次用紅粉生肌。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臁瘡
相同名稱方劑
生香散, 出處:《外科大成》卷二。 組成:白松香4兩(用蔥汁煮乾)。 主治:臁瘡,血風。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