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疔丸

XIAO DING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華氏醫方匯編》卷二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4%
肝經 20%
大腸經 14%
心經 9%
腎經 9%
肺經 9%
胃經 9%
膽經 1%
脾經
肝經
大腸經
心經
腎經
肺經
胃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消疔丸方劑中加入松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消腫止痛,引火下行: 松香性溫燥,入肝經,具有散瘀消腫、止痛生肌之效。對於疔瘡初起,紅腫熱痛,以及膿成未出者,松香能引火下行,將熱毒引導至局部,促進膿液排出,並緩解疼痛。
  2. 活血化瘀,促進傷口癒合: 松香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對於疔瘡潰破後,傷口久難癒合,松香能促進肉芽組織生長,修復受損組織,加速傷口癒合。

總而言之,松香在消疔丸方劑中發揮消腫止痛、引火下行、活血化瘀、促進傷口癒合等作用,是治療疔瘡的重要藥材。

「消疔丸」方劑中,確實含有「銅綠」,但其並非直接以「銅綠」這種物質入藥,而是以「綠礬」為藥材。

綠礬,又稱「青礬」,其主要成分為硫酸亞鐵,經過加工提煉後,會呈現綠色,稱為「銅綠」。但「銅綠」並非綠礬本身,而是綠礬經過氧化後的產物。

「消疔丸」中使用綠礬的目的是利用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綠礬在與其他藥材配伍後,能夠有效治療疔瘡、腫毒等疾病。

消疔丸中包含乳香,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乳香性溫,味辛,入心、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疔瘡的紅腫熱痛,乳香能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減輕炎症反應,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
  2. 引導藥力,直達病所: 乳香氣味芳香,具有引導藥力直達病所的作用。與其他藥物配合,能增強藥效,更有效地治療疔瘡。

消疔丸中加入沒藥,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消腫止痛: 沒藥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可有效改善疔瘡腫痛的症狀。其藥性溫和,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速炎症消退,緩解疼痛。
  2. 生肌斂瘡: 沒藥還具有生肌斂瘡的功效,能促進潰瘍癒合,防止感染。對於潰爛的疔瘡,沒藥能促進肉芽組織生長,加速傷口修復,達到治癒目的。

綜上所述,沒藥在消疔丸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其消腫止痛、生肌斂瘡的功效,能夠有效治療疔瘡,促進傷口癒合。

消疔丸中加入蜜蠟,主要是利用其清熱解毒,生肌斂瘡的功效。蜜蠟為蜂巢中蜜蜂分泌的蠟質,性涼,味甘,入心、脾經。其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的作用,可以有效地清除體內熱毒,減輕疔瘡的紅腫熱痛。同時,蜜蠟還具有生肌斂瘡的功效,可以促進傷口癒合,防止感染。

此外,蜜蠟的油脂性可以幫助藥物更好地滲透到患處,提高藥效。因此,將蜜蠟加入消疔丸中,可以有效地治療疔瘡,促進傷口癒合。

消疔丸中加入蜂蠟,主要有兩個原因:

1. 固形劑:蜂蠟具有固體形態,且熔點較高,能將藥物成分包裹成丸狀,方便服用,並確保藥效穩定,不易受潮變質。

2. 潤滑劑:蜂蠟在藥丸中可以作為潤滑劑,減少藥丸與模具之間的摩擦,方便成型,並使藥丸表面光滑,不易黏手,提升藥丸品質。

消疔丸方劑中添加麻油,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引藥入藥: 麻油性溫滑,能引導藥物深入患處,增強藥效。消疔丸主治癰疽疔瘡,這些病症往往深伏皮肉,麻油的滑利特性有助於藥物穿透組織,直達病竈。
  2. 消腫止痛: 麻油具有一定的消腫止痛功效,可輔助其他藥物發揮作用。對於癰疽疔瘡所引起的紅腫熱痛,麻油能起到緩解症狀的作用,促進傷口癒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消疔丸」,主要成分包括松香、銅綠、乳香、沒藥、蜜蠟、蜂蠟和麻油。

**松香:**性微溫,味苦,具有祛風除濕、活絡止痛、化腐生肌、強筋骨、燥濕、生津止渴、排膿、外用消腫、拔膿、生肌之效。

**銅綠:**性甘、辛、寒,入足陽明、胃經。具有湧吐、清熱解毒、驅蟲殺蟲、止癢、退翳、止血、解毒、斂瘡的功效。

**乳香:**性微溫,味辛、苦,入肝、脾、腎三經。具有活血化瘀、散瘀止痛、消腫生肌、行氣止痛、清熱解毒之功。

**沒藥:**性溫味苦,歸肝經,具有活血調經、散瘀止痛、消腫生肌的功效。

**蜜蠟:**性平味甘,入肝、腎二經。具有補中益氣、潤肺止咳、生肌止痛、解毒生肌之效。

**蜂蠟:**性平味甘,入肝、脾、肺三經。具有益氣補虛、滋陰潤燥、解毒止痛、生肌止痛之功。

**麻油:**性溫味甘,入大腸經。具有瀉下、清熱解毒、通便、解毒、化腐生肌、潤肺、清熱瀉火等功效。

中藥方劑「消疔丸」,主要治療疔瘡,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拔膿生肌之效。

傳統服藥法


松香20兩(用桑柴灰煎汁,澄清,入松香煮爛取出,納冷水中,少時再納灰水中煮,以色白如玉為度),百草(取煙煤用,如以別種柴煙煤不驗)5兩,銅綠(研細,過絹篩,再研,無聲為度)5兩,乳香3兩,沒藥(二味去油)3兩,白蠟2兩(切為粗末),黃蠟10兩(刮為粗片),麻油6兩。
擇吉淨室,先將麻油入鍋煎滾,次下松香稍滾,三下白蠟稍滾,四下黃蠟,五下乳香,六下沒藥,七下銅綠,八下百草霜,滾過數次,於鍋內冷透,搓成條子,為丸如桂圓核大,藏瓷器內。
臨用以1丸呵軟,捻扁貼患處,傾刻止痛,次日腫消即愈。已走黃者貼之,亦霍然。
貼後忌葷腥、辛辣、沸湯、大熱、生冷,發物、麵食、豆腐、茄子、黃瓜、酒;忌水洗、惱怒、房事。
神效消疔散、釜墨膏(《青囊秘傳》)。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消疔丸, 出處:《瘍科綱要》卷下。 組成:明雄黃1兩,生錦紋2兩,巴豆霜(揀取白肉,紙包壓去油淨)4錢。 主治:疔瘡大毒,火焰方張,大便不行者。

消疔丸, 出處:《華氏醫方匯編》卷二。 組成:松香20兩(用桑柴灰煎汁,澄清,入松香煮爛取出,納冷水中,少時再納灰水中煮,以色白如玉爲度),百草(取煙煤用,如以别種柴煙煤不驗)5兩,銅綠(研細,過絹篩,再研,無聲爲度)5兩,乳香3兩,沒藥(2味去油)3兩,白蠟2兩(切爲粗末),黃蠟10兩(刮爲粗片),麻油6兩。 主治:疔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