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疔毒膏

消疔毒膏

XIAO DING DU GAO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治疔匯要》卷下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1

熱/寒比例

偏熱 (1.18)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4%
脾經 20%
肺經 12%
胃經 12%
大腸經 12%
心經 8%
腎經 8%
膽經 4%
肝經
脾經
肺經
胃經
大腸經
心經
腎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消疔毒膏中加入松香,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消炎止痛: 松香具有一定的消炎止痛作用,能有效抑制細菌生長,減輕腫痛,加速傷口癒合。對於疔瘡腫毒等炎症性疾病,能起到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2. 引導藥力: 松香具有較強的黏性,可以將藥物緊緊粘附於患處,並起到一定的封閉作用,避免藥力散失,同時防止外界細菌感染,促進藥效的發揮。

消疔毒膏中加入乳香,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一、活血化瘀:乳香性溫,入血分,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疔瘡腫毒,往往因氣血瘀滯而導致局部紅腫熱痛,乳香能促進血液循環,疏通經絡,消散瘀血,從而減輕腫痛。

二、消腫止痛:乳香能消腫止痛,對於疔瘡腫毒引起的紅腫、疼痛有緩解作用。其消炎止痛的效果有助於促進傷口癒合,防止感染擴散。

乳香的加入,配合其他藥材,能夠起到協同作用,有效治療疔瘡腫毒。

消疔毒膏中包含沒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沒藥性溫,味苦,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對於疔瘡初起,局部紅腫疼痛,或已化膿潰瘍,均可起到良好的治療作用。
  2. 生肌斂瘡,促進癒合: 沒藥還具有生肌斂瘡的功效,可促進潰瘍面癒合,防止感染,加速傷口修復,有利於疔瘡的痊癒。

因此,消疔毒膏中加入沒藥,可有效地治療疔瘡,起到消腫止痛、生肌斂瘡的作用。

消疔毒膏中含有銅綠,其原因主要有二:

1. 抗菌消炎: 銅綠即鹼式碳酸銅,具有一定的抗菌消炎作用,能抑制細菌生長,促進傷口癒合。古人觀察到銅器表面形成的綠色氧化物能防止生鏽,也具有殺菌作用,因此將其加入藥方,用以治療瘡瘍、疔毒等皮膚感染。

2. 拔毒生肌: 銅綠性寒,可清熱解毒,拔出膿毒,促進傷口癒合。在傳統醫學中,將銅綠與其他藥材配伍,能有效地治療膿瘡、癤腫等疾病。

消疔毒膏中包含百草霜,主要是由於其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百草霜,又名白霜,為多種植物的花粉、孢子等混合物,性質寒涼,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治療疔瘡、腫毒等外感熱毒引起的疾病效果顯著。

消疔毒膏本身就以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為主要功效,加入百草霜可以加強其功效,使藥效更為顯著,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消疔毒膏方中加入蜂蠟,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促進藥物吸收與留存:蜂蠟具有疏水性,形成保護膜,能防止藥物快速揮發和流失,延長藥效,並有助於藥物滲透至患處。

二、黏合與固定作用:蜂蠟具有良好的黏性,能將藥物粘合在一起,形成膏狀,方便塗抹於患處,並能固定藥物於患處,提高藥物療效。

消疔毒膏中加入蜜蠟,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1. 清熱解毒,生肌止痛:蜜蠟性涼,味甘,入心、肺經,具有清熱解毒、生肌止痛的功效。對於疔瘡腫痛,能夠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並促進傷口癒合。

2. 收斂保護,防止感染:蜜蠟具有收斂保護的作用,能夠形成一層保護膜,防止外界細菌感染,並隔離空氣,減輕疼痛。同時,蜜蠟能夠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

消疔毒膏中加入麻油,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促進藥物滲透: 麻油具有良好的滲透性,能將藥物成分帶入患處,有助於消炎止痛,加速傷口癒合。
  2. 潤滑保護: 麻油具有潤滑作用,可以保護患處,減少外界的刺激,並避免藥物過度刺激皮膚,減輕疼痛和不適。

麻油的加入,不僅有助於藥物的吸收,更能提升藥膏的舒適性和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消疔毒膏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專治疔毒、癰疽,屬中醫外科瘡瘍範疇。疔毒為火熱之邪聚結肌膚,症見紅腫熱痛、根深堅硬;癰疽則為氣血壅滯化熱,腫脹潰爛。膏藥外貼能即刻止痛次日消腫,即使瘡面已破潰仍可收效,顯見其具清熱解毒、活血散瘀、斂瘡生肌之力。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松香(20兩,桑灰製)

  • 桑灰水製法去其燥性,增強拔毒生肌之效。松香性燥,能燥濕殺蟲、排膿斂瘡,為外科膏藥基質,兼引藥透達病所。

2. 乳香、沒藥(各3兩,去油研細)

  • 二藥為活血止痛要藥。乳香偏行氣通絡,沒藥長散瘀消腫,合用以疏通氣血滯瘀,緩解瘡瘍腫痛。以燈心草同炒去油,減其刺激性,增藥性純和。

3. 銅綠(5兩,極細末)

  • 性寒有毒,能殺蟲解毒、腐蝕惡肉,針對疔毒癰疽之熱毒腐膿,助潰瘡排穢。研至無聲確保細膩,避免刺激瘡面。

4. 百草霜(5兩,極細末)

  • 鍋底煙煤入藥,性溫而吸附斂瘡,可止血消腫、收濕斂口,尤適破潰瘡瘍。

5. 黃蠟、白蠟(10兩、2兩)

  • 黃蠟質黏,助膏藥定型兼潤膚護瘡;白蠟性涼,輔助清熱。二者調節膏體軟硬度,確保貼敷時緩釋藥力。

6. 麻油(6兩)

  • 為賦形之基,滋潤肌膚,緩解諸藥燥性,並助藥物滲透。

製法與藥理協同

  • 桑柴火煎製:桑枝清火,以桑灰水製松香、桑火熬膏,強化解毒之效。
  • 分次下藥:依藥材特性按序添加,確保熔解充分。如松香先熬以成基質,乳沒後下保留藥性,銅綠、百草霜末後入防沉澱。
  • 冷搓成丸:避免高溫破壞成分,臨用時軟化貼敷,使藥力持續釋放。

綜論效用

此方以**「清熱解毒」為本**,結合**「活血透膿」與「生肌斂瘡」**:

  • 銅綠、百草霜直折火毒,除腐穢;
  • 乳沒、松香行氣活血,消腫止痛;
  • 蠟、油調護瘡面,防其乾裂。
    諸藥協力,使毒邪外透、氣血暢行,故速效於疔瘡癰疽之腫痛潰爛。

傳統服藥法


松香20兩(用桑柴炭煎汁,澄清入松香煮爛,取出納冷水中少時,再納灰水中煮,以色白為度),乳香3兩(每兩用燈心2錢5分同炒去油,研細末),沒藥3兩(研制同上),銅綠5兩(研細;過絹篩,再研至無聲為度),百草霜5兩(研細,過絹篩,再研至無聲為度),黃蠟10兩(刮取粗片),白蠟2兩(切粗末),麻油6兩。
用桑柴火先將麻油入鍋熬滾;次下松香,候稍滾;三下白蠟,候稍滾;四下黃蠟,候稍滾;五下乳香,候稍滾;六下沒藥,候稍滾;七下銅綠,候稍滾;八下白草霜,再滾數次。於鍋內太老則不適用,並少功效。冷透搓成如桂圓核大,藏瓷瓶內。
臨用以1丸捻扁,勿見火,或呵軟,或熱水燉軟,貼患處。頃刻止痛,次日腫消,已破爛者亦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消疔毒膏外用,不可內服。使用時應注意皮膚的清潔,避免感染。

相關疾病


癤和癰

相同名稱方劑


消疔毒膏, 出處:《治疔匯要》卷下。 組成:松香20兩(用桑柴炭煎汁,澄清入松香煮爛,取出納冷水中少時,再納灰水中煮,以色白爲度),乳香3兩(每兩用燈心2錢5分同炒去油,研細末),沒藥3兩(研制同上),銅綠5兩(研細;過絹篩,再研至無聲爲度),百草霜5兩(研細,過絹篩,再研至無聲爲度),黃蠟10兩(刮取粗片),白蠟2兩(切粗末),麻油6兩。 主治:疔毒,癰疽。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