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容膏

易容膏

YI RONG GAO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惠》卷四十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16

熱/寒比例

偏寒 (0.69)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6%
脾經 20%
肺經 15%
胃經 10%
大腸經 10%
心經 10%
腎經 5%
肝經
脾經
肺經
胃經
大腸經
心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易容膏中加入麻油,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潤澤肌膚,促進吸收: 麻油性溫和,富含不飽和脂肪酸,能有效滋潤肌膚,使藥物更容易被肌膚吸收,提升藥效。
  2. 保護肌膚,防止刺激: 易容膏中可能含有某些刺激性成分,麻油能形成一層油脂保護膜,減輕藥物對肌膚的刺激,避免過敏或損傷。

麻油的加入不僅能提升藥效,也能保護肌膚,是易容膏中不可或缺的成分。

易容膏中加入乳香,主要是利用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

乳香性溫,味苦辛,入心、肝、脾經。其樹脂中含有揮發油、樹脂酸等成分,具有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微循環,加速瘀血消散的作用。同時,乳香還能抑制炎症反應,減輕腫脹,緩解疼痛,對於外傷、燒傷、燙傷等引起的皮膚損傷有較好的輔助治療作用。

因此,在易容膏中加入乳香,可以幫助改善皮膚的血液循環,促進損傷組織的修復,達到美容養顏的效果。

易容膏中使用松節,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1. 活血化瘀: 松節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有助於淡化色素沉著,改善膚色不均。

2. 滋潤肌膚: 松節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如維生素、礦物質等,能滋養肌膚,使皮膚變得光滑細膩,提高皮膚的彈性,延緩衰老。

易容膏中添加松香,主要是因為其具備以下特性:

  1. 黏合性強: 松香具有較強的黏性,可以將其他藥材緊密黏合在一起,使藥膏更容易塗抹且不易脫落,並能延長藥效。
  2. 收斂作用: 松香具有收斂作用,可以幫助收縮毛孔,使皮膚更緊緻光滑,有助於遮蓋臉上的瑕疵,達到易容的效果。

此外,松香也具有一定的抗菌消炎作用,可以防止皮膚感染,使易容膏更安全有效。

易容膏中添加白芨,主要是利用其收斂生肌、止血消腫的功效。白芨性寒味苦,入肺、肝經,具有涼血止血、消腫生肌的功效,對於外傷出血、刀傷、燒傷、燙傷等都有很好的治療作用。

在易容膏中,白芨可以幫助收斂毛孔、改善膚質,同時也能減輕因外傷或炎症引起的紅腫,使皮膚更加光滑細膩。此外,白芨還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可以有效預防和治療皮膚感染。

易容膏中加入升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消腫散結: 升麻性寒,入肺、脾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易容膏常用於治療面部痤瘡、粉刺、斑點等,而升麻可以幫助消散面部炎症,改善皮膚狀況。

2. 提昇氣血: 升麻還具有昇陽舉陷的作用,可以促進氣血運行,改善面部氣色。易容膏追求的是容顏光彩,而升麻的功效可以提升面部氣血,使皮膚紅潤有光澤。

易容膏中加入白蘞,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美白功效:白蘞性寒,味甘,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生肌之功效。其含有的黃酮類物質具有抗氧化作用,可抑制黑色素生成,達到美白肌膚的效果。

2. 抗炎消腫:白蘞可用於治療瘡瘍腫毒、溼疹等皮膚病,其抗炎消腫作用能減輕皮膚炎症,促進損傷修復,使肌膚更光滑細膩。

因此,白蘞在易容膏配方中起到美白和修復肌膚的作用,使其更符合易容的功效需求。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易容膏」主治「面上瘡及(黑乾)黯風刺」,即面部瘡瘍、黑斑((黑乾)黯)、風刺(如粉刺或風熱所致的皮膚粗糙)。此方外敷,旨在通過清熱解毒、活血潤膚、生肌斂瘡,改善面部膚色與質地,達到「易容」之效。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藥物組成及配伍邏輯

  1. 麻油半斤

    • 性味甘涼,潤燥解毒,為膏方基礎載體,能軟化角質、滋養皮膚。
  2. 乳香1兩(細研)

    • 辛溫活血,消腫生肌,促進局部氣血流通,改善瘡瘍癒合與色素沉澱。
  3. 松節1兩(銼)、松脂2兩

    • 松節苦溫,祛風燥濕,通絡止痛;松脂(松香)苦甘溫,生肌止痛,二者共奏祛風殺蟲、斂瘡之效,針對風刺與瘡面。
  4. 黃臘2兩

    • 性平質密,賦形定膏,兼能潤膚斂瘡,增強膏體穩定性。
  5. 白及1兩(銼)

    • 苦甘澀寒,收斂止血,消腫生肌,尤善修復皮膚瘡瘍,促進表皮新生。
  6. 川升麻1兩、白蘞半兩

    • 升麻辛微寒,清熱解毒、升散郁火,透解風熱;白蘞苦寒,清熱消腫,散結生肌。二者為細末,直接作用於肌表,針對熱毒蘊結所致的瘡黯。

治療原理

  1. 清熱解毒透邪

    • 升麻、白蘞清解熱毒,疏散風熱,從根源減少瘡瘍與色素沉澱。
  2. 活血通絡消斑

    • 乳香、松節活血化瘀,改善局部氣血滯澀,使黑黯消散。
  3. 潤燥生肌養膚

    • 麻油、黃臘、白及滋潤皮膚,促進瘡面癒合,修復受損肌表。
  4. 祛風斂瘡

    • 松香、松節祛風燥濕,抑制風刺瘙癢,收斂瘡口。

總結

此方以「清熱解毒、活血潤燥」為主軸,既治標(外用消瘡褪黯)亦顧本(調理風熱瘀滯)。麻油與黃臘為賦形潤膚基礎,升麻、白蘞清熱,乳香、松節活血祛風,白及修復,整體形成協同,適用於風熱瘀滯所致的面部皮膚問題。

傳統服藥法


麻油半斤,乳香1兩(細研),松節1兩(銼),松脂2兩,黃臘2兩,白及1兩(銼),川升麻1兩,白蘞半兩。
上藥升麻、白藪為細末。先以油煎 松節並白及令黃赤色,濾去滓,後入松脂、黃臘,又煎令消,即入乳香、升麻等末,熬成膏,傾於瓷器內收。
外敷。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易容膏, 出處:《聖惠》卷四十。 組成:麻油半斤,乳香1兩(細研),松節1兩(銼),松脂2兩,黃臘2兩,白及1兩(銼),川升麻1兩,白蘞半兩。 主治:面上瘡及(黑乾)黯風刺。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