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節

松節

SONG JIE

  • 英文名稱:
  • 別名:黃松木節,油松節,松郎頭
  • 藥品來源:為松科植物油松、馬尾松、赤松、雲南松等枝幹的結節。採收和儲藏:多於採伐時或木器廠加工時鋸取之,經過選擇修整,曬乾或陰乾。
  • 道地藥材:西南地區, 廣西
  • 生長環境:山地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全國中草藥彙編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最後更新日:2024-11-18

松節的傳統功效


1. 散風寒

松節,其散風寒之效,歷代醫籍多有記載,且功效略有側重。綜觀諸家論述,其散風寒的機制主要體現在疏通經絡、祛除濕邪、溫通筋骨等方面。

《本草匯言》指出松節「氣溫性燥」,適用於因風濕侵襲導致的足膝筋骨疼痛、痿弱無力等症。這說明松節的溫性可以驅散體內寒邪,而燥性則有助於去除濕氣,從而緩解風濕所致的疼痛和肢體功能障礙。 《日華子本草》則簡潔地指出其功效為「治腳軟骨節風」,進一步佐證了松節治療風寒痺痛的作用。

《本草衍義補遺》提到「炒焦治骨間病,能燥血中之濕」,說明適當炮製可以加強其燥濕散寒的功效。而《本草通玄》的「搜風舒筋」則點明瞭松節在疏通經絡、解除肌肉痙攣方面的作用,這也是散風寒的重要機制。

多部典籍,如《分類草藥性》、《滇南本草》、《名醫別錄》等,也都提到松節能治療各種因風寒濕邪引起的筋骨疼痛、肢體麻木等症狀,例如「鶴膝風」、「百節久風」、「腳痹疼痛」等,這些疾病的共同點都是風寒濕邪侵犯經絡所致。 《常用中草藥手冊》更進一步指出其治療風濕骨痛和跌打瘀痛的功效,展現了松節在活血化瘀方面的潛力。

總而言之,松節散風寒的功效,並非單純的驅寒,而是通過溫經散寒、燥濕舒筋、活血化瘀等多重機制,綜合作用於因風寒濕邪引起的筋骨疼痛等症。 其臨牀應用也需根據病情和體質進行調整。

2. 清熱解毒

松節,其清熱解毒功效並非其主要作用,而是從其其他功效中衍生而出。多數古籍記載松節主要功效在於祛風除濕、舒筋活絡,而清熱解毒則間接體現於此。

從古代醫籍來看,松節的藥性並非完全偏於寒涼。 《本草匯言》指出其「氣溫性燥」,這意味著其溫燥之性在處理風濕痹痛方面有效,但對於陰虛火旺者則需謹慎使用。 《本草衍義補遺》提到「炒焦治骨間病,能燥血中之濕」,說明其能通過燥濕的方式,間接達到清熱的效果。 濕熱是許多炎症的根本,去除濕熱,則炎症自然得到緩解,這也是松節清熱解毒功效的體現方式。

《日華子本草》、《名醫別錄》等典籍記載松節能治療腳軟、腳痹疼痛等症狀,這些病症也常伴隨有炎症反應。 《滇南本草》則更明確指出松節「治痰火,筋骨疼痛」,「痰火」本身即為一種熱性病理產物,松節能治療此症,說明其具有一定的清熱功效,但此清熱作用應理解為針對濕熱或痰火壅滯之症,而非針對所有熱症。

綜上所述,松節的清熱解毒功效並非其主要功效,而是通過其祛風除濕、舒筋活絡的特性,間接達到清熱解毒之效。 其清熱解毒作用主要針對因濕熱、痰火導致的炎症反應,而非直接作用於熱邪本身。 因此,單純依靠松節來治療熱症並不適宜。

3.

松節,歷代醫家在其功效上多有記載,主要圍繞著祛風除濕、舒筋活絡等方面。

從古代典籍來看,《本草匯言》指出松節氣味溫燥,對於因風濕導致的足膝筋骨疼痛、痿弱無力等症狀,療效顯著,但提醒陰虛火旺者需謹慎使用。 《日華子本草》則簡潔地記載其可治療腳部軟骨及關節風痛。 《本草衍義補遺》說明炒焦後的松節能治療骨骼疾病,並能乾燥血液中的濕氣。 《本草通玄》則更精煉地概括其功效為「搜風舒筋」。

其他典籍也從不同角度闡述了松節的藥理作用。《分類草藥性》認為它能治療鶴膝風,並能促進氣血運行;《常用中草藥手冊》則指出其可用於治療風濕骨痛和跌打損傷引起的瘀痛。《滇南本草》更全面地總結了松節的功效,包括疏通經絡、治療痰火、筋骨疼痛、濕痹痿軟,以及強健筋骨。 最後,《名醫別錄》也記載松節可治療長期風寒引起的關節疼痛和肢體麻痺。

綜上所述,古代醫籍對松節功效的記載多有相似之處,主要體現其在治療風濕痺痛、關節疼痛、筋骨痿弱等方面具有顯著療效。其溫燥的藥性,也決定了其適用症狀的範圍及使用人羣的區別,需根據個人體質謹慎使用。

4. 通經絡

松節,其通經絡的功效在古代醫籍中多有記載,其作用機理與其溫燥的藥性密切相關。

《本草匯言》指出松節「氣溫性燥」,能有效治療因風濕引起的足膝筋骨疼痛、痿弱無力等症狀,說明其具有疏通經絡、祛風除濕的功效。這與《日華子本草》記載其能「治腳軟骨節風」相呼應,都強調松節在治療風濕性關節疾病方面的作用,而這些疾病的病機往往與經絡不通有關。

《本草衍義補遺》則提到「炒焦治骨間病,能燥血中之濕」,說明適當炮製後的松節,能更有效地去除經絡中的濕邪,從而達到通經絡的目的。 《本草通玄》更直接指出其具有「搜風舒筋」的功效,這「搜風」即為祛除風邪,而「舒筋」則代表鬆解筋脈、恢復經絡暢通。

《分類草藥性》記載松節「治鶴膝風,通氣和血」,「鶴膝風」即為一種關節病變,其能「通氣和血」也說明其能改善經絡氣血運行。 《滇南本草》則更全面地總結了其功效:「行經絡,治痰火,筋骨疼痛,濕痹痿軟,強筋骨」,直接點明松節能疏通經絡,並能治療因痰火、濕邪等導致的經絡瘀阻。 《名醫別錄》也記載其主治「百節久風,風虛,腳痹疼痛」,同樣佐證了松節在治療經絡不通引起的疼痛等症狀上的有效性。 《常用中草藥手冊》更指出其能治療風濕骨痛、跌打瘀痛,這也從側面印證了松節的活血化瘀、通經活絡的功效。

綜上所述,古代醫籍中對松節通經絡功效的記載,從不同角度闡述了其祛風除濕、活血化瘀、舒筋通絡的作用機理,使其成為治療經絡不通相關疾病的一味有效中藥。

5. 燥濕

松節,其燥濕功效在古代醫籍中多有記載,其機理主要體現在疏通經絡、祛除濕邪方面。

《本草匯言》指出松節「氣溫性燥」,能有效治療因風濕導致的足膝筋骨疼痛、痿弱無力等症狀,說明其燥濕作用直接針對濕邪引起的痹症。 此書也提醒陰虛火旺者需謹慎使用,暗示其燥性較強,需辨證施治。

《本草衍義補遺》更進一步指出「炒焦治骨間病,能燥血中之濕」,強調其燥濕作用能深入血分,針對血虛濕盛的情況。 《滇南本草》則描述松節「行經絡,治…濕痹痿軟,強筋骨」,說明其燥濕功效是通過疏通經絡,使濕邪得以排出,從而達到治療目的。

其他典籍如《日華子本草》、《分類草藥性》、《常用中草藥手冊》等,也從不同角度佐證了松節治療風濕骨痛、腳痹、鶴膝風等濕邪相關疾病的功效。 它們側重於松節疏通經絡、行氣活血,最終達到祛除濕邪、緩解疼痛的作用。 《名醫別錄》提到其能治「百節久風,風虛,腳痹疼痛」,也從側面印證了其針對風濕痹痛的療效。 綜上所述,松節燥濕的功效,是其多重作用機制共同作用的結果,而非單純依靠燥性去除濕氣。

6. 強筋骨

松節,歷代醫籍多記載其具有強筋骨的功效,其作用機理主要體現在祛風除濕、活血通絡上。

《本草匯言》認為松節氣溫性燥,能有效治療因風濕侵襲導致的足膝筋骨疼痛、痿弱無力等症狀,但需注意陰虛火旺者需謹慎使用。此處點明瞭松節的適用症狀,並提示了用藥禁忌,強調了其溫燥的藥性特點。

《日華子本草》、《名醫別錄》等多部典籍則記載其能治療腳軟、骨節風、腳痹疼痛等,佐證了松節在治療關節疼痛方面的功效。 《本草衍義補遺》更進一步指出,炒焦的松節能治療骨間疾病,並能燥除血中濕氣,說明松節具有除濕功效,能改善因濕邪阻滯引起的筋骨疼痛。

《本草通玄》指出松節能「搜風舒筋」,《分類草藥性》則記載其能治療鶴膝風,並能通氣活血,這些記載都從不同角度闡述了松節疏通經絡、改善氣血運行,從而達到強筋骨的目的。《滇南本草》則直接點明松節能「行經絡,治痰火,筋骨疼痛,濕痹痿軟,強筋骨」,總結了松節在治療筋骨相關疾病上的多重功效。而《常用中草藥手冊》則指出松節能治療風濕骨痛、跌打瘀痛,拓展了其臨牀應用範圍。

綜上所述,古籍中對松節強筋骨功效的記載多集中於其祛風除濕、活血通絡的作用,這也正是其治療筋骨疼痛、痿弱無力等症狀的機理所在。 不同典籍側重於描述松節在不同病症上的應用,共同印證了松節在強筋骨方面的藥用價值。

7. 活血化瘀

松節,其活血化瘀功效在古代醫籍中多有記載,並非單純依靠現代研究佐證。綜觀各家論述,其活血化瘀的作用機理可從以下幾個方面理解:

首先,松節性味溫燥,《本草匯言》指出其可治足膝筋骨風濕疼痛,痿弱無力,這暗示其具有溫通經絡、疏散寒濕的作用,而寒濕瘀阻正是活血化瘀的關鍵。 《本草衍義補遺》更進一步說明,炒焦後的松節能「燥血中之濕」,這說明松節能改善血液循環,減少濕邪對血液的阻滯,從而達到活血化瘀的效果。

其次,多部醫籍強調松節的舒筋活絡功效。《本草通玄》言其「搜風舒筋」,《滇南本草》則指出其「行經絡,治…筋骨疼痛,濕痹痿軟,強筋骨」。經絡通暢,氣血才能運行自如,而筋骨的活動受阻往往與氣血瘀滯相關,故松節舒筋活絡的功效間接體現了其活血化瘀的作用。 《日華子本草》記載其能治「腳軟骨節風」,也佐證了這點。

此外,《分類草藥性》提到松節「通氣和血」,說明其能促進氣血運行,而瘀血的形成正是氣血運行不暢的結果。 《名醫別錄》記載其主治「百節久風,風虛,腳痹疼痛」,也反映了松節在治療因風寒濕邪引起的氣血瘀滯方面的應用。 《常用中草藥手冊》更直接指出松節可治「跌打瘀痛」,這直接說明其在治療外傷性瘀血方面的臨牀價值。

總而言之,古籍記載中松節活血化瘀的功效,並非單一作用機理,而是通過溫經散寒、除濕、舒筋活絡、通氣和血等多重途徑,最終達到改善血液循環,消除瘀血的目的。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古代醫籍的記載,也需結合患者體質和病症進行綜合判斷。

8. 活絡止痛

松節,其活絡止痛的功效在歷代醫籍中多有記載,其作用機理主要體現在疏通經絡、祛風除濕、活血止痛等方面。

《本草匯言》指出松節「氣溫性燥」,適用於因風濕所致的足膝筋骨疼痛、痿弱無力等症,功效顯著。但其性燥,陰虛血燥者需謹慎使用,此點提醒我們需辨證施治,而非一味使用。

多部典籍亦佐證了松節活絡止痛之效。《日華子本草》記載其能治「腳軟骨節風」,《本草衍義補遺》則提到炒焦後能治療骨間疾病,並能「燥血中之濕」,說明其能針對濕邪引起的疼痛。而《本草通玄》的「搜風舒筋」更直接點明其藥性。

《分類草藥性》記載其能治「鶴膝風」,並「通氣和血」,說明松節除了活血止痛,還具有改善氣血循環的作用。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則將其應用範圍拓展至風濕骨痛和跌打瘀痛。

《滇南本草》更全面地概括了松節的功效:「行經絡,治痰火,筋骨疼痛,濕痹痿軟,強筋骨」,顯示其在疏通經絡、治療痰火、以及改善筋骨問題上的多重功效。最後,《名醫別錄》更將其應用於「百節久風,風虛,腳痹疼痛」,歷史悠久,臨牀經驗豐富。

綜上所述,松節活絡止痛的功效已得到歷代醫家驗證,其作用機理與祛風除濕、活血通絡密切相關,但用藥需根據個人體質,辨證施治。

9. 清熱利尿

松節,其清熱利尿的功效並非其主要作用,相關典籍中也較少直接提及。然而,從古代醫籍的記載中,我們可以間接推論其部分作用機理可能與清熱利尿相關。

《本草匯言》指出松節「氣溫性燥」,這暗示其性質偏溫熱,能祛除體內寒濕。而寒濕是造成水腫、尿少等症狀的重要病因之一,因此,松節的溫燥之性,可藉由溫經散寒來間接促進體液循環,有助於利尿。此外,多部典籍記載松節具有通經活絡、行氣活血的功效,例如《滇南本草》提到其能「行經絡」,《分類草藥性》則提及其「通氣和血」。暢通經絡,氣血運行順暢,則有助於水液代謝的正常進行,間接達到利尿的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本草匯言》也提醒「陰虛髓乏,血燥有火者,宜斟酌用之」。這表示松節雖能除濕,但其溫燥之性,若使用於陰虛火旺者,反而可能加重病情。因此,松節的利尿作用並非直接且強烈的,而是通過其溫經散寒、活血通絡等作用間接實現的。其清熱效果也並非針對熱邪本身,而是藉由祛除寒濕,使體內環境趨於平衡,從而達到「清熱」的目的。 因此,松節的應用需謹慎,需根據患者體質和病情進行綜合考量。 以上分析僅基於古代醫籍記載,不構成任何醫療建議。

10. 止血

松節,其止血功效並非其主要或顯著的作用,古代醫籍中鮮有直接記載其具有顯著止血效果。然而,從上述典籍的記載中,我們可以間接推論其止血機理,並非直接止血,而是藉由其他功效來達到間接的止血效果。

《本草匯言》指出松節「氣溫性燥」,這暗示其可能具有溫陽燥濕的作用。 燥濕的作用能夠減少體內濕邪,而濕邪過盛往往會導致血液運行不暢,甚至瘀滯出血。因此,松節的燥濕功能間接地有助於改善血液循環,促進血液凝固,達到止血的效果。 《本草衍義補遺》更明確指出「炒焦治骨間病,能燥血中之濕」, 此處「燥血中之濕」更進一步說明其止血機理可能與去除血液中的濕邪有關。

此外,《分類草藥性》提到松節「通氣和血」,這也從側面說明其能改善氣血運行,促進血液的正常循環,從而間接地預防或輔助止血。《滇南本草》則提到其能「行經絡」,暢通經絡也是血液循環正常運行的基礎。 因此,松節的止血作用,應理解為其透過疏通經絡、燥濕和血等功效,來改善血液循環和瘀滯,從而達到間接的止血效果,而非直接作用於止血點的快速止血。 其主要功效更著重於治療風濕痺痛、筋骨疼痛等症狀。

11. 祛風除濕

松節,其祛風除濕之效,歷代醫家多有論述。綜觀諸多古籍,其功效主要體現在疏通經絡、緩解風濕痹痛等方面。

《本草匯言》指出松節「氣溫性燥」,適用於因風濕導致的足膝筋骨疼痛、痿弱無力等症狀。這說明松節具有溫經散寒、燥濕之效,能有效驅散體內寒濕之邪,從而緩解疼痛不適。 《日華子本草》則簡潔地記載其可治療「腳軟骨節風」,更直接地說明瞭其針對風濕性關節疾病的療效。

此外,《本草衍義補遺》提到炒焦的松節可治療骨間疾病,並能「燥血中之濕」,說明其具有較強的燥濕能力,能有效去除體內積聚的濕邪。 《本草通玄》的「搜風舒筋」則點明瞭其祛風活絡的功效,能舒展筋脈,解除因風濕痺阻引起的肌肉僵硬、疼痛。

其他典籍如《分類草藥性》、《滇南本草》、《名醫別錄》等,也從不同角度佐證了松節的祛風除濕功效。它們共同強調松節能通經活絡,治療筋骨疼痛、肢體麻木等症狀,尤其針對風濕痹痛、鶴膝風等疾病,具有顯著療效。 《常用中草藥手冊》更進一步指出其可治療風濕骨痛及跌打瘀痛,說明其應用範圍較廣。

總而言之,古籍記載充分顯示松節在祛風除濕方面的療效,其溫燥之性,能有效驅散體內寒濕,舒筋活絡,緩解因風濕引起的各種疼痛及不適。 但需注意,根據《本草匯言》的記載,陰虛火旺者需謹慎使用。

松節的現代功效


1. 抗氧化

松節,性溫、味苦,入肺、腎經,具有活血化瘀、止痛消腫、利尿通淋之功。其松節油富含單萜烯類化合物,具有抗氧化作用,能清除自由基,延緩細胞衰老。研究表明,松節油能抑制脂質過氧化,降低氧化應激水平,保護細胞免受氧化損傷。此外,松節油還能誘導細胞產生抗氧化酶,增強細胞抗氧化能力。

2. 鎮痛

松節,性溫,味苦,入肝、腎經。古稱:「松脂如蜜者,名松節。」松節中的松節油醇有鎮痛作用,能阻斷疼痛信號的傳導,緩解神經痛、肌肉痛、關節痛等。

3. 抗菌

松節之揮發油,具廣譜抑菌之能,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白色念珠菌等皆有抑制作用。

4. 止痛功效

「古方云:諸痛用松節,乃謂之通竄行氣也……又其性辛香,走而不守,宜於外治,引血外越也。」

這段文字指出,松節具有止痛的功效,因其辛香走竄的性質,能疏通氣血,活血化瘀,將瘀滯的氣血引向體外,從而緩解疼痛。松節常被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風濕疼痛、牙痛等症狀。

松節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10-15g;或浸酒、醋等。外用:適量,浸酒塗擦;或炒研末調敷。

松節的炮製


擘碎,用水洗淨,浸泡,撈出,潤透,待軟切片,曬乾。或浸泡後置蒸籠內蒸透,乘熱切片。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1. 陰虛血燥者慎服:松節性溫燥,陰虛血燥者服用後可能加重陰虛血燥症狀,如口乾、鼻燥、咽痛、皮膚乾燥、失眠等。

松節相關的方劑


松節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白帶咳血膝部腫大疼痛損傷關節痛腹痛頭痛疼痛妊娠嘔吐嘔吐蛔蟲病疥癬

松節含有的化學成分


纖維素(cellulose), 木質素(lignin), 揮發油 (volatileoil), 樹脂(resin), β-蒎烯(β-pinene), 樟烯(camphene), 二戊烯(dipentene), 油脂(Fattyoil), 熊果酸(Ursolicacid), 異海松酸(isopimaricacid)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