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鱉子貼熁膏

MU BIE ZI TIE XIE G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8

寒性指數

6

熱/寒比例

(4.67)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6%
腎經 18%
心經 13%
脾經 13%
胃經 12%
肺經 4%
心包經 4%
膀胱經 4%
肝經
腎經
心經
脾經
胃經
肺經
心包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木鱉子貼熁膏中含有木鱉子,主要原因如下:

  1. 消腫止痛:木鱉子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可有效緩解熁瘡帶來的紅腫、疼痛等症狀。
  2. 拔毒生肌:木鱉子具有一定的拔毒生肌作用,能促進傷口癒合,減少感染風險,加速熁瘡的康復。

因此,木鱉子作為該方劑的組成成分,能有效治療熁瘡,達到消腫止痛、拔毒生肌的效果。

木鱉子貼熁膏中加入花椒,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溫經散寒止痛: 花椒性溫,具有溫經散寒、止痛的功效。對於因寒邪侵襲引起的疼痛,如風寒濕痹、跌打損傷等,花椒能有效驅散寒氣,緩解疼痛。
  2. 活血化瘀: 花椒還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消腫止痛。對於因瘀血阻滯引起的疼痛,花椒能有效活血化瘀,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緩解疼痛。

因此,木鱉子貼熁膏中加入花椒,可以起到溫經散寒、活血化瘀、止痛的功效,有助於改善疼痛症狀。

木鱉子貼熁膏中包含虎骨,其主要原因如下:

  1. 活血化瘀,舒筋止痛: 虎骨性溫,具有活血化瘀、舒筋止痛的功效,能有效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緩解疼痛,對於跌打損傷、風濕骨痛等症狀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2. 補腎壯骨: 虎骨入腎經,有補腎壯骨的作用,能增強骨骼強度,緩解骨質疏鬆,對於因骨骼問題引起的疼痛也能起到緩解作用。

因此,虎骨在木鱉子貼熁膏中能起到協同作用,增強藥效,更好地治療跌打損傷、風濕骨痛等症狀。

「木鱉子貼熁膏」中加入「龜板」的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解毒、涼血止痛:龜板性寒,入肝、腎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痛的功效。木鱉子本身亦具清熱解毒之效,龜板的加入可增強其清熱解毒之力,有助於消炎止痛,緩解熁痛部位的紅腫熱痛。
  2. 滋陰補腎、促進癒合:龜板可滋陰補腎,促進傷口癒合。熁痛往往伴隨局部組織損傷,龜板的滋陰補腎作用可促進傷口癒合,加速傷口修復。

因此,龜板的加入可與木鱉子相輔相成,發揮更佳的療效,有助於治療熁痛。

木鱉子貼熁膏中加入松節,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松節性味苦溫,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熁瘡引起的紅腫疼痛,松節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改善組織代謝,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
  2. 引藥入絡,增強療效: 松節性溫,能引導藥物深入經絡,促進藥效發揮。在木鱉子貼熁膏中,松節可引導木鱉子等藥材深入病竈,加強其消腫止痛、清熱解毒的功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木鱉子貼熁膏中加入醋,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增強藥效: 醋性酸,可助藥力深入肌膚,促進藥物有效成分的吸收和滲透,增強消炎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同時,醋可軟化角質,使藥物更容易滲入患處。
  2. 增強殺菌作用: 醋具有良好的殺菌作用,能抑制細菌的滋生,防止感染,進一步促進傷口癒合。

因此,木鱉子貼熁膏中加入醋,可以提升藥效,加速傷口癒合,促進康復。

主治功效


木鱉子貼熁膏主治功效分析

主治

古代醫書記載,木鱉子貼熁膏主治「一切傷折疼痛」。現代中醫認為此方可應用於骨折、跌打損傷等症,主要針對傷處的疼痛、腫脹等症狀。

治療原理分析

木鱉子貼熁膏的治療原理主要基於以下幾個方面:

  1.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木鱉子為方中主藥,具有消炎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其可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消除瘀血,減輕腫脹和疼痛。虎骨亦有活血化瘀之效,與木鱉子合用,增強療效。
  2. 溫經散寒,通絡止痛: 花椒性溫,能溫中散寒,有助於驅散傷處的寒邪,緩解疼痛。與木鱉子等活血藥物同用,可促進氣血運行,通經活絡。
  3. 補益肝腎,強筋壯骨: 龜板滋陰補腎,有助於骨骼的修復和生長。松節可以祛風除濕、鎮靜安神,可緩解傷處的不適感。
  4. 外用貼敷,直接作用於患處: 本方採用外用貼敷的方式,將藥物直接作用於患處,使藥力更直接、更集中地發揮作用。熱暖地黃生薑汁調和藥粉,熱敷患處,溫經通絡,增強活血化瘀之效。

綜上所述,木鱉子貼熁膏通過多種藥物的配伍,發揮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溫經散寒、強筋壯骨等功效,從而達到治療傷折疼痛的目的。現代中醫認為,本方的主要作用機制在於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炎症消退,緩解疼痛症狀,並有助於骨骼的修復。

以上分析基於古文記載的藥物組成和功效,並結合現代中醫藥理論進行闡釋。實際應用時,應根據具體病情和患者體質進行辨證施治。

傳統服藥法


木鱉子2兩(去殼),川椒1兩(去目),虎脛骨1兩,龜甲1兩,松節3兩(細銼,醋1升,炒令醋盡)。
接骨。
上為細散。
用小黃米半升,作稠粥,調藥5錢,攤於絹上,封裹損折處。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同名稱方劑


木鱉子貼熁膏, 出處:《聖惠》卷六十七。 組成:木鱉子2兩(去殼),川椒1兩(去目),虎脛骨1兩,龜甲1兩,松節3兩(細銼,醋1升,炒令醋盡)。 主治:接骨。主治:一切傷折疼痛。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