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化堅油方劑中包含透骨草,主要是因為透骨草具有以下兩項特點:
- 活血化瘀:透骨草性溫,味辛,入肝、腎經,具有活血化瘀、舒筋活絡的功效。化堅油主要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瘀血腫痛等,而透骨草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以促進瘀血消散,減輕疼痛,有助於傷患的恢復。
- 消腫止痛:透骨草的消腫止痛功效,可以有效緩解跌打損傷引起的腫痛,加速組織修復。
因此,透骨草的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功效,使其成為化堅油方劑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
化堅油方劑中加入茜草,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藥理作用:
- 活血化瘀:茜草具有活血化瘀、涼血止血的功效,可有效改善血液循環,促進血瘀的消散,對於因血瘀導致的腫塊硬結具有較好的療效。
- 清熱解毒:茜草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降低體內熱毒,防止炎症加重,有助於消除腫痛,促進傷口癒合。
因此,化堅油方劑中加入茜草,可發揮其活血化瘀、清熱解毒的功效,達到消腫止痛、化堅散結的效果。
化堅油方劑中加入木通,是基於其利水通淋和消腫散結的功效。木通味甘性寒,入膀胱經,具有通利水道、利尿排石的作用,可以化解堅硬的結塊,故用於治療泌尿系統結石、腫瘤等病症。
此外,木通還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以減輕炎症反應,促進組織修復,進一步幫助化解堅硬的結塊。因此,化堅油中加入木通,可以協同其他藥物,發揮更佳的治療效果。
化堅油方劑中包含松節,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松節具通絡活血、消腫止痛之功效。松節性溫,入肝經,能活血化瘀,通經絡,對於因氣血瘀滯引起的腫塊、積聚、疼痛等症狀有緩解作用。
- 松節可助其他藥材發揮功效。化堅油方劑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瘀血腫痛等症,松節的活血化瘀功效,可協同其他藥材,共同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總而言之,松節在化堅油方劑中起到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並能提升整體療效。
化堅油方劑中加入紫草,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藥理作用:
1. 活血化瘀: 紫草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改善組織營養,有助於化解瘀血,軟堅散結,從而達到治療頑固性腫塊的目的。
2. 清熱解毒: 紫草也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能夠抑制炎症反應,減輕疼痛,配合其他藥物共同發揮治療效果。
此外,紫草性涼,可以中和方劑中其他藥物的燥熱之性,起到平衡作用,使藥效更加溫和。
化堅油方劑中加入地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涼血止血,活血化瘀:地榆性寒,味苦酸,具有涼血止血、活血化瘀的功效。其可治療因血熱妄行所致的出血,也能緩解瘀血阻滯導致的疼痛腫脹。化堅油主要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瘀血等,地榆的涼血止血、活血化瘀作用能有效改善傷口疼痛、腫脹、瘀血等症狀。
- 清熱解毒,消腫生肌:地榆除了涼血止血功效外,還具備清熱解毒、消腫生肌的作用。對於跌打損傷導致的傷口感染、潰瘍等,地榆能起到清熱解毒、消腫生肌的作用,促進傷口癒合,防止感染。
因此,化堅油方劑中加入地榆,能有效緩解跌打損傷、骨折瘀血等症狀,促進傷口癒合,是方劑組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化堅油方劑中包含昆布,主要原因有二:
- 軟堅散結: 昆布性寒滑利,入肝、腎經,具有軟堅散結、消痰利水的功效。其富含海藻多醣,可促進甲狀腺素分泌,有助於降低血脂、減輕腫瘤組織的生長。化堅油常用於治療瘰癧、癭瘤等堅硬腫塊,昆布的加入有助於軟化堅硬的腫塊,促進其消散。
- 通利水道: 昆布性滑利,能利水消腫,有利於化解藥物中的油脂,使其更容易被吸收利用。化堅油中含有動物油脂,昆布的加入有助於促進油脂代謝,避免藥物滯留在體內,達到更好的療效。
化堅油中包含劉寄奴,主要原因如下:
- 疏肝理氣,行氣止痛: 劉寄奴性苦寒,入肝膽經,具有疏肝理氣、行氣止痛的功效。化堅油主治癥瘕積聚,而癥瘕多因氣滯血瘀、肝氣鬱結所致,劉寄奴可通過疏肝理氣,使氣機疏通,血脈流通,達到消癥散結、止痛的效果。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劉寄奴還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瘀血消散。化堅油中常配合其他活血化瘀藥物,共同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
化堅油方劑中加入香油,主要有兩方面的考量:
- 潤滑作用: 香油質地滑潤,能潤滑腸道,促進排泄,有助於軟化堅硬的積聚物,如糞便或痰液,使其更容易排出體外。
- 護胃作用: 香油性溫和,不會刺激腸胃,反而能保護胃黏膜,減少因藥物刺激而引起的胃部不適。
總而言之,香油在化堅油方劑中發揮潤滑和保護的作用,有助於藥物更好地發揮效用,並減輕患者的痛苦。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化堅油」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化堅油」主要用於治療燙燒傷後形成的大面積增生性瘢痕,以及紅斑落屑角化性皮膚病。其作用機制在於活血化瘀、通絡軟堅,藉由藥油的溫潤滲透之力,改善局部氣血瘀滯,軟化硬結組織,促進皮膚修復。
組成邏輯與功效推論
此方以香油為基質,既能潤燥保護創面,又可作為載體促進藥物滲透。方中藥物可分為以下幾類作用:
活血化瘀、通經活絡
- 透骨草、伸筋草、茜草、劉寄奴:皆具活血散瘀之效,尤擅通絡,能改善局部血行不暢,緩解瘢痕硬化。
- 松節:辛溫行氣,兼能通利關節,助他藥深入經絡。
清熱涼血、解毒斂瘡
- 紫草根、地榆:涼血解毒,抑制皮膚炎性反應,減少紅斑及過度角化。
- 茜草兼能止血,預防瘡面滲血。
軟堅散結、利水消腫
- 昆布:鹹寒軟堅,針對增生性瘢痕之硬結。
- 木通:利水滲濕,助化局部濕瘀互結之病理產物。
治療原理
此方外用法結合「油浸→文火炸藥」的製劑工藝,使藥物有效成分溶於油中,既能緩釋藥性,又避免直接刺激皮膚。
- 活血藥群改善微循環,減少纖維過度增生。
- 涼血解毒藥抑制炎症反應,防止角化過度。
- 軟堅利濕藥調節組織代謝,逐步軟化瘢痕。
整體以「通、散、潤」為核心,針對皮膚創傷後氣血瘀滯、痰濕凝結之病機,恢復局部氣血濡養功能。
傳統服藥法
透骨草1錢,伸筋草2錢5分,茜草2錢,木通2錢5分,松節1錢5分,紫草根2錢5分,地榆2錢,昆布2錢,劉寄奴1錢,香油12兩。
活血化瘀,通絡軟堅。
油浸群藥二晝夜,用文火將藥炸成焦黃色,去滓備用。用時微加溫,直接塗於皮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化堅油, 出處:《趙炳南臨床經驗集》。 組成:透骨草1錢,伸筋草2錢5分,茜草2錢,木通2錢5分,松節1錢5分,紫草根2錢5分,地榆2錢,崑布2錢,劉寄奴1錢,香油12兩。 主治:活血化瘀,通絡軟堅。主治:燙燒傷後大面積增生性瘢痕,紅斑落屑角化性皮膚病。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