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布

昆布

KUN BU

  • 英文名稱:Laminaria japonica Aresch. Lluslaminariae, Kelp, Tangle
  • 別名:綸布,海昆布,崑布
  • 來源:本品為海帶科植物海帶或翅藻科植物昆布(鵝掌菜)的乾燥葉狀體。夏、秋二季採撈,曬乾。
  • 道地藥材:廣東, 山東, 浙江, 福建, 中國大陸各地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中國藥典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最後更新日:2024-11-18

昆布的傳統功效


1. 利水消腫

昆布,作為其利水消腫的功效在歷代醫籍中多有記載,其作用機理與其藥性密切相關。

從古代醫籍中,我們可以看到昆布利水消腫的應用範圍相當廣泛。《藥性論》明確指出昆布「利水道,去面腫,去惡瘡鼠瘻」,說明其能通過利尿排水,改善水腫,並對皮膚病也有效。《本草拾遺》記載其「主頹卵腫」,指出了其在治療某些腫脹病症上的作用。《名醫別錄》更進一步說明昆布「主十二種水腫,癭瘤聚結氣,瘻瘡」,顯示其在治療各種水腫及腫塊方面的療效。 《玉楸藥解》則從其藥性角度闡述:「洩水去濕,破積軟堅」,說明昆布能通過利水、祛除濕邪,以及軟化、消除積聚來達到消腫的效果,並將其功效與海藻、海帶相提並論。 《現代實用中藥》則將其臨牀應用歸納為治療「水腫,淋疾,濕性腳氣」,更加明確了昆布在現代醫學中的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古籍中對於昆布利水消腫功效的記載,既有對症狀的描述,如水腫、面腫、腫塊等;也有對其作用機理的闡述,如利水、祛濕、軟堅散結等。這些記載互相印證,從不同角度佐證了昆布在治療水腫相關疾病中的有效性。雖然不同典籍側重的方面略有不同,例如《本草匯言》更關注其祛痰作用,但其利水消腫的功效始終是其重要的藥理作用之一。

2. 降氣

昆布,其「降氣」功效並非其主要突出之處,但從多部古代醫籍記載中,我們仍可窺見其間接的降氣作用。

《本草匯言》指出昆布「祛老痰」,痰濁阻滯,常可導致氣機不利,因此,去除痰濁,便間接達到了降氣的效果。這說明昆布的降氣,更多是通過疏通氣機的途徑實現的,而非直接作用於氣機本身。

其他典籍如《本草通玄》記載其「主噎膈」,噎膈乃氣機阻滯於胸膈所致,昆布能治此症,也從側面印證了其具有疏通氣機,間接降氣的作用。《玉楸藥解》則提到昆布「洩水去濕」,水濕停滯亦可導致氣機阻滯,而昆布的利水消腫作用,也間接地幫助了氣機的通暢。

需注意的是,古代典籍中關於昆布功效的描述,多與利水消腫、軟堅散結等相關,其降氣作用往往是其其他功效的衍生。例如,治療水腫、痰飲等,都能改善氣機的運行,從而達到間接降氣的效果。 《神農本草經疏》將昆布與海藻相比較,說明其作用機理相似,都具有軟堅散結的功效,從而改善身體的整體狀態,使氣機得以順暢運行。 因此,單就「降氣」而言,昆布並非首選,其功效更多體現在通利水道、軟堅散結等方面,從而間接達到調理氣機的目的。

3. 軟堅

昆布,其「軟堅」功效在古代醫籍中多有記載,並得到歷代醫家驗證。其「軟堅」作用,並非單純指物理上的軟化,而是指針對體內積聚的痰飲、瘀血、腫塊等病理產物,具有消散、軟化、使其逐漸消退的作用。

《本草匯言》指出昆布「祛老痰」,說明其能化解陳舊的痰飲,這與其軟堅功效息息相關。痰飲停滯,容易形成堅硬腫塊,昆布則能將其軟化、消散。《玉楸藥解》更直接點明昆布「洩水去濕,破積軟堅」,並列舉其治療氣臌水脹、瘰癧癭瘤等症,這些疾病都與體內積聚、堅硬的病理產物有關。 《神農本草經疏》則深入分析其機理:「鹹能軟堅,寒能除熱散結」,指出昆布的鹹味具有軟化堅硬物質的作用,寒性則能清熱解毒,消散積聚。張子和(東垣)更認為,「癭堅如石者,非此不除」,強調昆布在治療頑固性腫塊方面的獨特療效。

《名醫別錄》、《本草拾遺》等典籍也記載昆布能治療水腫、癭瘤、瘻瘡等疾病,這些疾病的病理基礎都包含了組織腫脹、堅硬等現象,進一步佐證了昆布的軟堅功效。雖然各典籍著重點有所不同,但都從不同角度印證了昆布在軟化、消除體內堅硬腫塊方面的顯著作用。 總而言之,昆布的「軟堅」功效,是其多種藥理作用綜合體現的結果,歷代醫家對其功效的肯定,也使其成為治療相關疾病的重要藥物。

4. 利水滲濕

昆布,其利水滲濕的功效在古代醫籍中多有記載,並得到歷代醫家印證。

從古代典籍來看,昆布的利水作用得到了多方面的佐證。《藥性論》明確指出昆布「利水道,去面腫」,說明其能疏通水道,排出體內多餘水分,有效改善水腫。《名醫別錄》更進一步指出昆布「主十二種水腫」,說明其利水功效廣泛。《本草通玄》和《本草匯言》雖主要提及昆布治療噎膈、痰飲,但也從側面反映其能化痰散結,而痰飲的產生與體內濕邪積聚密切相關,間接說明昆布亦能滲濕。 《玉楸藥解》則將昆布的功效概括為「洩水去濕,破積軟堅」,直接點明其利水滲濕的特性,並與海藻、海帶同功,說明其在利水滲濕領域的藥效。現代醫學研究也證實昆布能治療水腫、淋疾、濕性腳氣等,與古籍記載相符。

值得注意的是,古籍中也記載昆布能治療其他疾病,例如《本草拾遺》記載其能治「頹卵腫」,《食經》記載其可治「九瘻風熱」,這些都與昆布的利水滲濕、軟堅散結功效相關聯。 綜上所述,古代醫家對昆布利水滲濕功效的觀察和總結,經過現代藥理研究得到部分驗證,昆布作為一味利水滲濕藥,其臨牀價值值得肯定。

昆布的現代功效


1. 抗腫瘤

昆布,作為一種營養豐富的海洋藻類,其藥理功效在抗腫瘤方面展現出顯著潛力。這主要歸因於其富含的昆布多糖。研究顯示,昆布多糖能有效抑制多種腫瘤細胞的生長與增殖。其作用機制包括誘導腫瘤細胞凋亡,即促使癌細胞程序性死亡,從而遏制腫瘤的進一步發展。

此外,昆布中蘊含的海藻酸、昆布多糖等成分亦展現出強效的抗氧化性。它們能有效清除體內過多的自由基,減少氧化壓力對細胞的損害。鑑於自由基在腫瘤發生和發展中的作用,這種抗氧化能力在預防及輔助治療上具備潛在價值。

昆布提取物還被證實具有抗菌及抗病毒活性,能抑制多種病原體的活躍。儘管這並非直接的抗腫瘤作用,但維持機體健康的內環境,減少感染引起的慢性炎症反應,間接上亦有助於降低某些癌症的風險。這些多重藥理作用共同構築了昆布在腫瘤防治領域的科研基礎。

2. 降血脂

昆布作為一種攝食海藻,對調節人體血脂具有顯著的藥理潛力。其主要成分之一為海藻酸,此多醣類物質被發現能有效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與甘油三酯水平,直接展現其降血脂效用。研究表明,昆布提取物能顯著降低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且安全性良好。

此外,昆布富含的膳食纖維在此功效中扮演關鍵角色。這些膳食纖維進入消化系統後,能與食物中的膽固醇結合,形成不易吸收的複合物,進而促進膽固醇從體內排出,從而減少其在血液中的積累,包括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除了海藻酸和膳食纖維,昆布亦含有豐富的抗氧化劑。這些抗氧化成分有助於抵抗體內的氧化壓力,特別是能預防LDL膽固醇被氧化。LDL氧化是動脈粥樣硬化發展的起始環節,透過抑制此過程,昆布能有效延緩動脈硬化的進展,進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

綜合而言,昆布通過多種生物活性成分的協同作用,包括直接減少血脂、促進膽固醇排出及保護血管健康,為高血脂症的輔助管理提供了一種天然且具有功效潛力的飲食途徑。

3. 降血壓

昆布,自古以來便被視為珍貴的海中食材與藥用植物,古稱海藻。其入藥後,展現清熱利水、軟堅散結之功,尤以其降血壓的藥理作用備受關注。

昆布中豐富的活性成分,是其藥效的基礎。其中,碘與甘露醇扮演關鍵角色,能協同作用促進體內鈉離子的排出,有助於減輕鈉滯留對血壓造成的負擔。同時,這些成分透過擴張血管,增加血管的彈性和通透性,進一步降低周邊阻力,從而達到降血壓的效果。研究顯示,昆布的提取物對於高血壓患者能夠有效發揮降壓作用,且安全性良好,顯示其在臨床應用上的潛力。

此外,昆布所含的海藻酸,經加工後形成的褐藻酸鈉,獨具吸附特性,能有效結合腸道內的膽固醇,促進其排出體外,進而降低血清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此作用雖非直接降壓,卻能改善血脂狀況,間接維護心血管健康,對於高血壓伴隨高血脂的患者而言,更具綜合益處。

4. 改善消化系統

昆布對改善消化系統展現多重藥理功效。其最顯著的特點在於豐富的膳食纖維含量,包括水溶性與非水溶性纖維。這些纖維能顯著促進腸道蠕動,增加糞便體積及水分,有效改善便秘,同時亦能調節腸道功能,對腹瀉狀況有助益,藉此增進消化吸收效率,並預防相關腸道疾病。

此外,昆布被認為含有益生菌成分,這對於維持腸道菌群的平衡至關重要。健康的腸道菌群有助於提升腸道免疫力,從而預防和治療多種腸道疾病。昆布中的某些活性成分也具有顯著的消炎作用,能夠有效減輕消化道的炎症反應,進而緩解由炎症引起的腹痛、腹脹等不適症狀。

更重要的是,昆布中的特定成分已被發現具備抗胃潰瘍的潛力,能抑制幽門螺旋桿菌的生長,此菌是導致胃潰瘍的主因之一。透過抑制此菌,昆布有助於預防及輔助治療胃潰瘍。綜合而言,昆布在促進腸道健康、緩解消化道不適及預防相關疾病方面具良好功效。

5. 抗氧化

昆布以其豐富的營養價值著稱,尤其在抗氧化藥理功效方面表現卓越。其內涵多種活性化合物,例如維生素C、E以及多元酚類物質,皆為天然的強效抗氧化劑。這些成分協同作用,能有效中和體內的自由基,從而保護細胞結構免受氧化應激的損害。此細胞保護作用對於延緩人體衰老過程至關重要,同時亦能降低因氧化壓力累積所引發的慢性疾病風險,包括心血管疾病與多種癌症。

深入探究,昆布的抗氧化機制主要歸因於其所含的類胡蘿蔔素、酚類化合物及多醣體。類胡蘿蔔素能直接吸收並淬滅有害自由基,保護細胞膜及DNA的完整性。酚類化合物則不僅展現顯著的抗氧化能力,亦兼具抗炎與抗菌特性,為細胞提供更全面的防護。而昆布中的獨特多醣,雖然本身不直接作為自由基清除劑,卻能透過增強免疫系統功能,間接提升機體對抗氧化壓力與疾病的能力,協助細胞維護健康穩態。

多項研究已證實,昆布的強效抗氧化作用,有助於降低心臟病、癌病及神經退化性疾病的發病機率。這不僅體現於對細胞層面的直接保護,更在於整體生理環境的優化,例如其對血管健康、血脂代謝乃至血糖穩定的潛在益處,均與其減輕氧化應激、維護細胞功能正常的藥理作用息息相關。昆布的抗氧化潛力,使其成為一種有益於促進長期健康和預防疾病的天然資源。

6. 降膽固醇

昆布,作為一種海產食材,其在降低膽固醇方面的藥理功效備受關注。從中醫角度而言,昆布性寒,味甘鹹,歸入腎、肝、胃經。其傳統應用即有助於清熱化痰、利尿消腫、軟堅散結,而「降膽固醇」亦是其重要功效之一。

現代藥理學研究進一步闡明了昆布降膽固醇的內在機制。關鍵在於其豐富的食物纖維素。這類纖維素在消化道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能有效結合膳食中的膽固醇及脂肪。透過這種吸附作用,它能阻止膽固醇被腸道過度吸收,並促進這些結合物隨糞便排出體外,從而減少體內多餘的膽固醇積累。此效應對於預防動脈粥樣硬化及其他心血管疾病具有積極意義,體現了昆布在維護心血管健康方面的潛力。

昆布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5-15g;或入丸、散。

昆布的炮製


  • 揀去雜質
  • 用水漂淨
  • 切成寬絲
  • 晾乾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1. 脾胃虛寒蘊濕者忌服
  2. 久服後容易導致瘦弱(出處:《食療本草》)
  3. 孕婦不宜服用(出處:《品匯精要》)
  4. 胃虛者慎服(出處:《醫學入門》)

昆布相關的方劑


昆布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心內膜炎睪丸炎百日咳心包炎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慢性腎衰竭甲狀腺腫子宮頸惡性腫瘤(子宮頸癌)二尖瓣狹窄三尖瓣疾病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心臟衰竭子宮頸炎咳嗽全身性水腫吞咽障礙赤白帶白帶動脈動脈粥樣硬化腹痛腹瀉胃潰瘍低血糖低血壓甲狀腺機能減退肥胖

昆布含有的化學成分


褐藻酸(Alginic acid), 褐藻酸鹽(alginate), 巖藻依多糖(fucoidan), 聚硫酸巖藻多糖(fucan sulfate), 海帶澱粉(laminarin), 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含砷糖(arsenic-containing sugars), 海帶氨酸(laminine), 穀氨酸(glutamic acid), 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 脯氨酸(Proline), 丙氨酸(Alanine), 組氨酸(Histidine), 色氨酸(Tryptophan), 蛋氨酸(Methionine), 甘露醇(Mannitol), 牛磺酸(Taurine), 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 (EPA)), 棕櫚酸(Palmitic acid), 油酸(Oleic acid), 亞油酸(Linoleic acid), γ-亞麻酸(γ-linolenic acid), 十八碳四烯酸(octadecatetraenoic acid), 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 巖藻甾醇(Fucosterol), 蓽澄茄油烯醇(cubenol), 表蓽澄茄油烯醇(epicubenol), 己醛(Capronaldehyde), (E)-2-己烯醛((E)-2-Hexenal), (E)-2-己烯醇((E)-2-hexenol), 己醇(Hexanol), 二甲苯(xylene), 1-辛烯-3-醇(1-octen-3-ol), 丁基苯(butylbenzene), (E)-2-辛烯醛((E)-2-octenal), (E)-2-辛烯醇((E)-2-octenol), (E)-2-壬烯醛((E)-2-nonenal), α-松油醇(α-terpineol), β-環檸檬醛(β-cyclocitral), β-高環檸檬醛(β-homocyclocitral), (E)-2-癸烯醇((E)-decenol), β-紫羅蘭酮(β-Ionone), 十五烷(pentadecane), 肉豆蔻酸(Myristic acid), ω-十六碳烯酸(ω-hexadecenoic acid), 植物醇(phytol), 二丁基-2-苯並[C]呋喃酮(dibutylphthalide), 胡蘿蔔素(Carotene), 維生素B1(Vitamin B1), 維生素B2(Vitamin B2), 維生素C(Vitamin C), 維生素P(Vitamin P (Bioflavonoids)), 維生素B12(Vitamin B12), 硫(Sulfur), 鉀(Potassium), 鎂(Magnesium), 鈣(Calcium), 磷(Phosphorus), 鐵(Iron), 錳(Manganese), 鉬(Molybdenum), 碘(Iodine), 鋁(Aluminum), 磷酸根(Phosphate), 碳酸根(Carbonate), 硫酸根(Sulfate), 鹵化物(halide), 亞麻酸(Linolenic acid), 鵝掌菜酚(Eckol), 二鵝掌菜酚(dieckol), 間苯三酚巖藻鵝掌菜酚(phlorofucoeckol A), 2-O-間苯三酚基鵝掌菜酚(2-O-phloroeckol), 2-O-間苯三酚基二鵝掌菜酚(2-O-phlorodieckol), 磷脂酰膽鹼(Phosphatidylcholine), 二半乳糖基二酰基甘油(digalactosyldiacylglycerol), 單半乳糖基二酰基甘油(monogalactosyldiacylglycerol), 磺酸基異鼠李糖基二脂酰基甘油(sulfoquinovosyldiacylglycerol), 24-亞甲基膽甾醇(24-Methylenecholesterol), 膽甾醇(Cholesterol), 大褐馬尾藻甾醇(saringosterol), 眼晶體酸(ophthalmic acid), 去甲眼晶體酸(norophthalmic acid), 地芰普內酯(digiprolactone), 無羈萜(friedelin), N'-甲基煙酰胺(N'-methylnicotinamide)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