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升桔湯中包含升麻,主要是因為其具有疏散風熱、解表的功效。
升麻味辛、性微寒,歸肺經,具有 發汗解表、昇陽舉陷、止痛 等功效。升桔湯的組成中包含桔梗、竹葉等清熱解表之藥,而升麻則可幫助發汗解表,使體內之熱邪得以排出,達到清熱解表、宣肺止咳的效果。此外,升麻還能 升舉陽氣,有助於改善氣機阻滯所致的咳嗽、氣喘等症狀。
升桔湯中包含桔梗,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宣肺利咽: 桔梗味辛、性平,入肺經,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止咳之效。升桔湯旨在治療外感風寒,肺氣不利,症見咳嗽痰多、咽喉腫痛等。桔梗能疏散風寒,宣暢肺氣,使痰液易於咳出,起到宣肺利咽的作用。
- 利氣排膿: 桔梗亦有通氣下行、利氣排膿之效。升桔湯中加入桔梗,有助於將肺部的痰液、膿液排出體外,改善氣機鬱滯,緩解炎症。
因此,升桔湯中使用桔梗,可發揮其宣肺利咽、利氣排膿的功效,更好地治療外感風寒所致的咳嗽、咽痛等症。
升桔湯中加入昆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減輕痰濕:昆布性寒,味鹹,入肺、腎經,具有軟堅散結、消痰利水之效。升桔湯以疏風散寒、理氣化痰為主要功效,昆布的加入有助於消散痰濕,進一步促進痰液的排出,加強藥效。
2. 調和藥性:升桔湯中含有辛溫的藥材,如桔梗、半夏等,昆布的寒性可以起到中和藥性、緩解辛溫藥材對人體的刺激作用,使藥效更為平和,更利於患者的接受。
升桔湯中包含連翹,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
連翹性味苦寒,歸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升桔湯主要用於治療外感風熱,證見發熱、咽痛、咳嗽、痰黃稠等症。連翹能清熱解毒,散寒止痛,有助於清除外感熱邪,緩解發熱、咽痛等症狀;同時,連翹還能消腫散結,促進痰液排出,改善咳嗽痰黃稠等症狀。因此,連翹的加入能有效地協同其他藥物,共同發揮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使升桔湯的療效更佳。
升桔湯中加入射干,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利咽消腫:射干性寒,味苦,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利咽消腫的功效。對於外感風熱所致的咽喉腫痛、聲音嘶啞、咳嗽痰稠等症狀,射干能有效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緩解咽喉不適。
- 配合其他藥材,增強療效:升桔湯中其他藥材如桔梗、升麻等也具有清熱解毒、利咽消腫的功效,射干的加入與之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清熱解毒、利咽消腫的功效,從而更好地治療咽喉腫痛等症狀。
升桔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調和藥性: 升桔湯由橘皮、枳殼、厚朴等藥物組成,性偏苦寒,容易傷脾胃。甘草性甘溫,入脾胃經,可調和藥性,緩解苦寒之性,避免傷及脾胃,使藥物更易於吸收和發揮作用。
- 增強藥效: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緩急止痛、調和諸藥之功效。在升桔湯中,甘草可以協同其他藥物,增強其疏肝理氣、降逆止嘔的功效,使整體療效更佳。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升桔湯之傳統功效與主治
主治範疇:
此方專治「骨槽風」(相當於現代醫學的下頜骨骨髓炎或牙槽感染),並兼治咽喉腫痛及耳內疼痛。骨槽風屬中醫「風火痰毒」壅滯經絡之證,臨床可見頷面腫硬、牙關緊痛,甚則化膿潰爛;咽喉與耳內疼痛則多因熱毒上攻、氣血壅滯所致。
功效機制:
全方以「清熱解毒、消腫排膿、利咽散結」為核心,針對風熱邪毒蘊結於少陽、陽明經脈(循行於頜面、咽喉、耳竅)的病機,通過宣透鬱火、化痰散結來緩解局部腫痛。
組成藥物之邏輯解析
1. 升麻(1錢)
- 定位:陽明經(胃、大腸)引經藥。
- 作用:升散透表,解熱毒鬱火。《本草綱目》言其能「消瘡癰,解百毒」,尤其擅長頭面熱毒上攻之證,如頰腫、喉痺。
2. 桔梗(1錢5分)
- 定位:肺經,兼入咽喉。
- 作用:宣肺利咽,排膿消腫。《神農本草經》稱其「主胸脅痛如刀刺,腹滿腸鳴幽幽」,此處取其載藥上行、開泄壅滯之效,助膿毒外透。
3. 昆布(2錢)
- 定位:肝、胃、腎經。
- 作用:軟堅散結,化痰行水。《名醫別錄》載其「主十二種水腫,癭瘤聚結氣」,針對骨槽風痰瘀互結之腫硬,能化痰以消局部結塊。
4. 連翹(2錢)
- 定位:心、肺、膽經。
- 作用:清熱解毒,消癰散結。《珍珠囊》謂其「瀉心火,除脾胃濕熱」,為「瘡家聖藥」,尤擅解熱毒壅聚之腫痛。
5. 膽草(龍膽草,1錢)
- 定位:肝、膽經。
- 作用:瀉肝膽實火,燥濕清熱。《醫學啓源》言其「治咽喉痛,風熱盜汗」,此處用其苦寒降泄之性,清肝膽之火上炎所致的耳痛、喉腫。
6. 射乾(1錢5分)
- 定位:肺、肝經。
- 作用:降火解毒,散血消痰。《本草衍義》云其「治肺氣喉痺為佳」,善解咽喉腫閉,兼化痰熱結聚。
全方配伍邏輯
升散與降泄並行:
- 升麻+桔梗:一升一宣,開提肺氣,透發頭面鬱火。
- 膽草+射乾:苦寒直折,降瀉肝膽肺熱,防升散太過。
解毒與散結共濟:
- 連翹+昆布:連翹清熱解毒,昆布軟堅化痰,針對熱毒痰瘀膠結之「骨槽風」腫硬。
標本兼顧:
- 治標(局部腫痛):射乾利咽、昆布散結。
- 治本(內在熱毒):膽草清肝、連翹瀉火。
外治法補充:「軍持露」外滴(推測為清熱解毒之外用藥),直接作用患處,內外合治增強療效。
總結治療原理
此方以「清熱透邪為主,化痰散結為輔」,針對「少陽鬱火挾痰熱上攻」之病機,通過調暢氣機、分解痰熱毒邪,改善頜面、咽喉、耳竅的氣血壅滯狀態,從而緩解腫痛。其組方體現中醫「火鬱發之」「結者散之」的治療思路。
傳統服藥法
升麻1錢,桔梗1錢5分,昆布2錢,連翹2錢,膽草1錢,射乾1錢5分。
用水鐘半,煎8分,食遠服。外以軍持露滴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清熱解毒、利咽消腫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骨槽風,並咽喉、耳內痛。
- 本方中的升麻、桔梗、昆布、連翹、射干、甘草均具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時應注意用量。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副作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老年人、體弱者慎用。
- 服用本方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油膩、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 如有不適,應及時停藥,並諮詢醫生。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升桔湯, 出處:《外科大成》卷二。 組成:升麻、桔梗、崑布、連翹、射乾、甘草等分。 主治:骨槽風,並咽喉、耳內痛。
升桔湯, 出處:《外科大成》卷三。 組成:升麻1錢,桔梗1錢5分,崑布2錢,連翹2錢,膽草1錢,射乾1錢5分。 主治:三陽經風熱上擾,耳內腫痛,面腫,牙痛,咽喉疳。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