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養陰軟堅湯中加入麥門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滋陰潤肺,養陰生津: 麥門冬性寒,味甘,入肺、心經,具有滋陰潤肺、養陰生津的功效。其能清熱降火,潤燥止咳,對於陰虛肺燥、津液不足、口乾舌燥、咳嗽痰粘等症狀,能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
- 軟堅散結,化痰止咳: 麥門冬還能軟堅散結,化痰止咳,對於一些因陰虛火旺、痰熱阻肺所致的腫塊、結節,也能起到一定的治療作用。
總之,麥門冬在養陰軟堅湯中,起著滋陰潤肺,軟堅散結的重要作用,有助於改善陰虛體質,緩解相關病症。
養陰軟堅湯中加入川貝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潤肺化痰: 川貝母性寒,入肺經,具有清熱化痰、潤肺止咳之功效。對於因陰虛火旺、燥熱傷肺導致的痰多黏稠、咳嗽不爽等症狀,川貝母能起到潤肺化痰的作用,有助於改善肺部的燥熱狀態。
- 軟堅散結: 川貝母亦有軟堅散結之效。對於因痰瘀阻滯導致的乳房腫塊、甲狀腺腫大等症狀,川貝母可起到消散痰瘀、軟堅散結的作用,有助於改善相關症狀。
養陰軟堅湯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利濕,化痰軟堅: 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具有健脾利濕、滲濕止瀉、寧心安神之功效。此方以養陰軟堅為主,而濕邪阻滯則易致痰凝血瘀,不利於軟堅散結。茯苓利濕化痰,可助藥力更好地發揮作用。
- 配伍增效: 茯苓與其他藥物配伍,可增強療效。例如,與生地黃、麥冬等養陰藥合用,可增強滋陰降火的效果;與丹皮、白芍等清熱涼血藥合用,可增強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效果。
養陰軟堅湯中加入橘紅,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理氣化痰: 橘紅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理氣化痰、止咳平喘之功效。方中加入橘紅,可幫助化解痰濁,促進氣機運行,利於藥物更好地吸收,提升療效。
- 疏肝解鬱: 橘紅亦有疏肝解鬱之功,可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胸悶、脅痛等症狀。肝氣鬱結易導致痰濕內阻,而橘紅理氣化痰的作用,則可幫助疏通氣機,解除肝氣鬱結,從而促進整體療效。
養陰軟堅湯中包含沙參,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養陰潤肺: 沙參味甘性涼,入肺、胃經,具有滋陰潤肺、養胃生津之效。可緩解因陰虛肺燥所致的咳嗽、咽乾、口渴等症狀。
- 軟堅散結: 沙參亦可清熱解毒,並能軟堅散結,對於一些陰虛火旺引起的腫塊、瘰癧等症狀,有一定療效。
沙參在養陰軟堅湯中,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起到滋陰潤肺、軟堅散結的作用,有助於改善因陰虛火旺所致的各種病症。
養陰軟堅湯中加入生地黃,主要是基於其「養陰」和「涼血」的功效。
生地黃性寒,味甘苦,歸肝、腎經,具有滋陰涼血、清熱解毒的作用。對於因陰虛火旺、血熱妄行所致的症狀,如月經不調、崩漏、瘰癧、癭瘤等,生地黃能有效滋陰降火、涼血止血,起到軟堅散結、消腫止痛的作用。
此外,生地黃還能潤燥滑腸,對於因陰虛燥熱所致的便祕也有良好的效果。在養陰軟堅湯中,生地黃與其他藥物相配伍,共同發揮滋陰降火、軟堅散結的功效,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養陰軟堅湯中加入牡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軟堅散結:牡蠣味鹹寒,入肝、腎經,具有軟堅散結之效。其性寒,能清熱解毒,對於因熱毒、痰火引起的腫塊、硬塊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 滋陰潛陽:牡蠣性寒,能滋陰降火,對於陰虛火旺引起的症狀,如口乾舌燥、盜汗、心煩失眠等,有較好的改善效果。
因此,在養陰軟堅湯中加入牡蠣,既能軟堅散結,又能滋陰潛陽,對於治療陰虛火旺、痰熱互結所致的腫塊、硬塊等症,具有良好的臨牀效果。
養陰軟堅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及副作用的作用。養陰軟堅湯中多為寒涼藥性,甘草的加入可以中和寒涼之性,避免傷及脾胃。
- 增強療效: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緩急止痛的功效,可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增強養陰軟堅的療效。例如,甘草能與麥冬、生地等藥物合用,更有效地滋陰潤燥,軟堅散結。
養陰軟堅湯中加入昆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 軟堅散結:昆布性寒,味鹹,入肝、腎經,具有軟堅散結、消痰利水之功效。對於因氣滯血瘀、痰凝積聚而導致的甲狀腺腫瘤、乳腺增生等疾病,昆布能起到化解結塊、促進腫瘤消散的作用。
二、 滋陰潤燥:昆布富含碘元素,能促進甲狀腺激素合成,有助於調節體內陰陽平衡。同時,昆布性寒,能清熱解毒,對於因陰虛火旺而導致的甲狀腺腫瘤,昆布能起到滋陰降火、緩解症狀的作用。
養陰軟堅湯中加入天南星,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化痰散結:天南星味辛性溫,入肺脾經,具有化痰散結、消腫止痛之功效。對於痰濕凝結所致的瘰癧、癭瘤等症狀,天南星能有效化解痰濕,軟堅散結。
- 溫陽散寒:天南星兼具溫陽散寒之效,能溫化寒痰,對於因寒凝氣滯導致的症狀,如胸悶氣短、咳嗽痰多,也能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
總之,天南星在養陰軟堅湯中,起到化痰散結、溫陽散寒的雙重作用,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治療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養陰軟堅湯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內傷氣怒郁結,痰火凝集而成瘰癧」。瘰癧多因情志內傷(如氣怒鬱結),導致肝氣不舒,氣滯痰凝,久而化火,痰火互結於頸項、腋下等處,形成結核(淋巴結腫大)。此證屬本虛標實,陰虛內熱為本,痰火凝結為標,故需「養陰清熱」以治本,「化痰軟堅」以治標。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養陰潤燥,清虛火
- 生地黃、麥冬、沙參:滋養肺胃之陰,清熱生津,緩解陰虛內熱。
- 生甘草:益氣和中,調和諸藥,兼能清熱。
此組藥物針對「內傷陰虛」的病本,避免痰火因陰虛而持續化生。
2. 化痰散結,軟堅消癧
- 海浮石(海石)、川貝母、橘紅:化痰散結,海石清肺化痰,川貝潤肺化痰,橘紅理氣化痰。
- 天南星:燥濕化痰,散結消腫,針對頑痰凝聚。
- 牡蠣、海帶、昆布:鹹寒軟堅,散結消癧,直接作用於痰火凝結之瘰癧。
此組藥物針對「痰火凝結」的標實,通過化痰、軟堅、散結,消除有形之結核。
3. 健脾滲濕,杜絕痰源
- 雲苓(茯苓):健脾滲濕,切斷「痰濕生成」之源,符合「治痰當治脾」之理。
4. 整體配伍思路
全方以「養陰潤燥」為基礎,結合「化痰軟堅」,標本兼顧:
- 滋陰:生地、麥冬、沙參。
- 化痰:海石、川貝、橘紅、南星。
- 軟堅:牡蠣、海帶、昆布。
- 健脾:茯苓、甘草。
氣機得暢,痰火得化,結核自消。該方適用於陰虛痰火型瘰癧,兼見口乾咽燥、舌紅少苔、脈細數等陰虛證候者。
三、辨證加減推論
若熱象明顯,可加玄參、夏枯草增強清熱散結;若氣滯甚,可加柴胡、香附疏肝理氣。然需辨證為陰虛痰火證型,方可投用此方。
傳統服藥法
海石、麥冬、川貝、雲苓、橘紅、沙參、生地、牡蠣、生草、海帶、昆布、南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清熱化痰、軟堅散結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內傷氣怒鬱結,痰火凝集而成瘰癧。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養陰軟堅湯, 出處:《瘍科捷徑》卷上。 組成:海石、麥冬、川貝、雲苓、橘紅、沙參、生地、牡蠣、生草、海帶、崑布、南星。 主治:內傷氣怒鬱結,痰火凝集而成瘰癧。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