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龍泉散中加入三稜,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一、破瘀散結:三稜性溫味苦,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對於因氣滯血瘀而導致的癥狀,如腹部腫塊、疼痛等,三稜可起到破瘀散結的作用,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疼痛。
二、行氣止痛:三稜還能理氣行氣,緩解氣機阻滯造成的疼痛。在龍泉散中,三稜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行氣止痛、消腫散結的目的,有助於治療各種疼痛疾病。
龍泉散中包含昆布,其原因如下:
- 消痰軟堅: 昆布性寒,味鹹,入肺、腎經,具有軟堅散結、消痰利水的功效。龍泉散主治痰核結聚,瘰癧等症,昆布的消痰軟堅作用有助於化解痰核,促進瘰癧消散。
- 利水消腫: 昆布富含膠質,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龍泉散中常配伍其他利水滲濕藥物,昆布可助其利水消腫,緩解水腫、腹脹等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龍泉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專治「馬刀瘡」及「諸般瘰癧」,其特徵為腫塊堅硬如石、位置固定(耳下至缺盆或肩上),或見於兩脅,膿成未破或已潰。馬刀瘡屬瘰癧之一類,與淋巴結結核(癧癧)或深部膿腫相似,中醫認為多因痰瘀互結、肝鬱火毒凝滯所致。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 龍泉粉(炒):古籍中「龍泉粉」可能指代礦物類或特定區域之藥物,炒後減其寒性,推測具軟堅散結之效,或含收斂生肌作用,助於潰瘍修復。
- 瓦粉:即「烏賊骨粉」(海螵蛸),性微溫,能止血斂瘡、吸濕排膿,利於已潰瘡面;其鹹味亦助軟堅。
- 廣茂(莪朮):辛溫破血,消積散結,針對氣滯血瘀之堅硬腫塊,與三稜協力攻逐瘀滯。
- 京三稜(酒洗炒):酒製增其行氣活血之力,與莪朮為經典藥對,破血行氣,瓦解瘡瘍根腳。
- 昆布:鹹寒軟堅,化痰散結,針對痰瘀膠結之病機,現代驗證含碘,對甲狀腺或淋巴結腫大有益。
整體推理:
此方以「破瘀化痰、軟堅消瘡」為核心,組合呈現以下特點:
- 攻逐有形之結:三稜、莪朮直攻瘀血;昆布、龍泉粉瓦解痰凝,針對瘰癧「堅硬如石」之特徵。
- 內外兼治思路:雖為外塗,但藥物透皮吸收(如酒製三稜),作用於局部經絡,可能借熟水溫通之性,助藥力滲透。
- 標本並行:瓦粉斂瘡治已潰,餘藥防未潰之毒擴散,體現「既成者消,未成者防」的層次。
適用病機推論:
符合「肝鬱痰瘀」證,因情志不暢或外邪侵入,導致氣滯、血瘀、痰凝,聚於少陽經(側頸至缺盆)或肝經(兩脅),久而化熱成毒。全方偏溫,適合久結未化熱或熱象不顯者,若見紅腫灼痛需另加清熱藥。
傳統服藥法
龍泉粉(炒)5錢,瓦粉5錢,廣茂5錢,京三稜(酒洗,炒)5錢,昆布5錢。
上為細末。
煎熟水調塗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肩中部肩痛
相同名稱方劑
龍泉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三四。 組成:井泉石、赤石脂各等分。 主治:湯燙火燒,熱痛焮腫。
龍泉散, 出處:《蘭室秘藏》卷下。 組成:龍泉粉(炒)5錢,瓦粉5錢,廣荗5錢,京三棱(酒洗,炒)5錢,崑布5錢。 主治:耳下或至缺盆,或肩上生瘡,堅硬如石,動之無根,名曰馬刀,或生兩脅,或已流膿,作瘡未破者;諸般瘰癧,未成或已成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