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縮瘤丸中加入海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軟堅散結: 海藻性寒,味鹹,入肝、腎經,具有軟堅散結、消痰利水之功效。對於腫瘤引起的堅硬腫塊,海藻能起到軟化、消散的作用,有助於改善腫瘤生長狀態。
- 活血化瘀: 海藻還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有利於消散腫瘤周圍的瘀血,減輕腫痛。
總而言之,海藻在縮瘤丸中起到軟堅散結、活血化瘀的作用,有助於抑制腫瘤生長,改善臨牀症狀。
縮瘤丸中加入昆布,主要是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軟堅散結: 昆布性寒,味鹹,入肝、腎經,具有軟堅散結之效。對於腫瘤病症,昆布可以幫助消散腫塊,減輕腫瘤對周圍組織的壓迫,緩解疼痛。
- 利水消腫: 昆布富含碘,能促進甲狀腺激素分泌,調節水液代謝,有利水消腫的作用。對於腫瘤導致的水腫,昆布可以幫助消退水腫,減輕患者的痛苦。
因此,在縮瘤丸中加入昆布,可以發揮其軟堅散結和利水消腫的功效,輔助治療腫瘤病症。
縮瘤丸中加入海螵蛸,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收斂止血: 海螵蛸性寒,味鹹,具有收斂止血之功效。腫瘤組織常伴隨出血,海螵蛸能收斂血管,止住出血,減少腫瘤周圍的炎症反應,減輕腫瘤生長。
- 軟堅散結: 海螵蛸亦有軟堅散結之效,可使腫瘤組織軟化,減輕腫瘤的堅硬程度,有助於藥物滲透腫瘤內部,發揮更好的療效。
因此,海螵蛸在縮瘤丸方劑中發揮著收斂止血和軟堅散結的作用,有助於控制腫瘤生長,促進病情好轉。
縮瘤丸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緩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減輕副作用的作用。縮瘤丸中多含有一定毒性或副作用的藥材,甘草可起到緩和藥性、降低毒副作用的作用,使患者更容易接受。
- 增強療效: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緩和藥性的功效,可以增強其他藥材的療效。例如,甘草能增強人參補氣益血的作用,也能提高白朮健脾利濕的功效,因此,甘草在縮瘤丸中也有助於提高整體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縮瘤丸》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瘿瘤」,即甲狀腺腫大或頸部腫塊之疾。古代醫家認為,瘿瘤多因情志鬱結、痰氣凝滯,或水土不服、海風襲絡所致,表現為頸部結塊腫大,或軟或硬,甚者纏繞頸項。本方以「咸軟堅結」為核心,結合化痰散結、消癭化瘤之效,適合痰氣互結型瘿瘤。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海藻、昆布:
二者均為海藥,味鹹性寒,《本草綱目》載其能「泄熱散結,治癭瘤結氣」,為治瘿要藥。現代藥理亦證實含碘,可調節甲狀腺功能,改善地方性甲狀腺腫。海螵蛸(烏賊骨):
味鹹澀,性微溫,具「化痰軟堅、收斂散結」之效,《本經逢原》謂其「消癭瘻積塊」,既能助海藻、昆布散結,又可防止痰濕久積化腐。海粉(海兔卵群或浮海石):
性寒味鹹,能「清熱化痰,軟堅散結」,針對痰熱膠結之瘿瘤,化解黏滯之痰核。海螺:
分「長螺」(動態化痰)與「圓螺」(靜態散結),依瘿瘤是否隨吞咽移動而選用。其介類特性,《醫林纂要》稱其「咸能軟堅,介類潛消」,助他藥深入凝結之處。甘草減半:
雖與海藻為「十八反」配伍,但古人刻意減量,取其「調和諸藥、緩和峻性」之功,且少量甘草反可激發海藻「相反相成」之效,增強散結之力(如《東垣十書》海藻潰堅湯之例)。
三、整體配伍思維
全方以「五海」架構(海藻、昆布、海螵蛸、海粉、海螺)為主,集中「咸寒軟堅-化痰散結-介類潛消」三重作用,直攻瘿瘤病理核心。蜜丸噙化,使藥效緩釋於咽喉,持續作用於頸部。此方體現古人「同氣相求」思維:瘿瘤生於頸項(屬上焦),故以噙化法引藥上行;病因屬痰結,故集海藥之「鹹味」滌痰消癭,配伍嚴謹,標本兼顧。
傳統服藥法
海藻、昆布、海螵蛸、海粉、海螺(項下搖,用長螺,不搖,用圓螺)各等分,甘草減半。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
每夜口中噙化1丸。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脾胃虛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縮瘤丸, 出處:《經驗廣集》卷四。 組成:海藻、崑布、海螵蛸、海粉、海螺(項下搖,用長螺,不搖,用圓螺)各等分,甘草減半。 主治:癭瘤。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