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消氣瘰丸

除消氣瘰丸

CHU XIAO QI LUO W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49

熱/寒比例

極寒 (0.02)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20%
胃經 20%
肝經 20%
脾經 20%
三焦經 10%
肺經 10%
腎經
胃經
肝經
脾經
三焦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除消氣瘰丸」方中加入昆布,主要是利用其以下兩個作用:

  1. 軟堅散結:昆布性寒,味鹹,入肝、腎經,具有軟堅散結之功。瘰癧多因氣血瘀滯、痰凝結聚而成,昆布能軟化痰核,消散結塊,促進氣血運行,有助於消散瘰癧。
  2. 化痰利濕:昆布還具有一定的化痰利濕作用,可以幫助身體排出濕氣,減少痰液的積聚,進一步促進瘰癧的消散。

因此,昆布的加入,可以起到軟堅散結、化痰利濕的功效,配合其他藥物,共同作用於瘰癧,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除消氣瘰丸」方劑中包含海藻,主要原因如下:

  1. 軟堅散結: 海藻性寒,味鹹,入肝、脾經,具有軟堅散結、消痰利水之功效。瘰癧多因痰火凝結,氣血瘀滯而成,海藻可有效化解痰火,軟化結塊,促進消散。
  2. 清熱解毒: 海藻性寒,可清熱解毒,散結消腫。瘰癧多伴有局部紅腫熱痛,海藻可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緩解症狀。

因此,海藻在「除消氣瘰丸」方劑中發揮了軟堅散結、清熱解毒的重要作用,有助於治療瘰癧。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除消氣瘰丸之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肝鬱氣滯所致之瘰癧結核」,症見腫塊堅硬難消、局部腫脹疼痛。

  • 瘰癧結核:多因情志不舒,肝氣鬱結,久而化火,灼津成痰,痰火凝結於頸項、腋下等處,形成串珠狀結核。
  • 肝鬱氣滯:氣機不暢,導致血瘀痰凝,故見腫痛堅硬;肝氣橫逆亦可犯脾,影響水濕代謝,加劇痰濕凝聚。
    此方以「順氣和肝」疏解鬱結,「消堅散結」軟化腫塊,標本兼顧。

二、組成分析與治療原理

1. 藥物組成與配伍邏輯

  • 君藥:金果欖(16兩)
    性寒味苦,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力強,為治瘰癧要藥,直接針對痰火瘀毒之病根。

  • 臣藥:昆布、海藻(各8兩)
    鹹寒軟堅,化痰散結,協同君藥增強消腫之效。傳統認為此類海藥能「破結氣」、「消癭瘤」,尤其適用於痰核凝聚之證。

  • 佐藥:海膽、海燕(各8兩)
    海產動物藥,性鹹平,助活血通絡、化痰散結。海膽兼能「疏肝散瘀」,海燕可「消積化滯」,二者輔助化解氣血瘀滯。

  • 使藥:朱砂、滑石(為衣)
    朱砂安神定驚,防肝鬱化火擾神;滑石清利濕熱,導邪從小便出,兼保護藥效緩釋。

2. 治療原理推導

  • 疏肝解鬱:金果欖苦寒清肝火,配伍海膽疏肝氣,從源頭緩解氣滯。
  • 化痰散結:昆布、海藻軟堅,海燕消積,針對成形之痰核。
  • 活血通絡:海膽活血,朱砂通脈,改善局部氣血瘀阻所致腫痛。
  • 清熱利濕:滑石與金果欖協同清熱,防止痰濕鬱久化熱。

全方以「鹹寒軟堅」為主軸,結合苦寒瀉火、辛散通絡,符合《內經》「堅者削之」、「結者散之」之理,適用於痰火瘀互結之實證。


三、現代對應思考

從現代藥理推測,方中藥物或含碘(如昆布、海藻),可能調節甲狀腺功能;金果欖具抗炎作用,海膽含活性成分促進局部微循環。整體可視為針對「慢性淋巴結炎、甲狀腺結節」等疾病之傳統方案,然需結合具體證型辨證使用。

傳統服藥法


金果欖16兩,昆布8兩,海藻8兩,海膽8兩,海燕8兩。
順氣和肝,消堅散結。
上為細末,用冷開水泛為小丸,朱砂2兩、滑石8兩5錢為衣闖亮。
每服2錢,溫開水送下,1日2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除消氣瘰丸, 出處:《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 組成:金果欖16兩,崑布8兩,海藻8兩,海膽8兩,海燕8兩。 主治:順氣和肝,消堅散結。主治:肝鬱氣滯,瘰癧結核,堅硬不消,腫脹疼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