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海藻散中包含海藻,乃因其具有以下功效:
- 軟堅散結:海藻性寒,味鹹,入肝、腎經,具有軟堅散結、消痰利水的功效,可有效化解體內積聚的痰濕,消散腫塊,緩解疼痛。
- 利水消腫:海藻能利水消腫,促進水液代謝,有助於排除體內多餘水分,改善水腫、腹脹等症狀。
因此,海藻散中以海藻為主要藥材,可有效針對痰濕凝結、腫塊積聚等病症,達到軟堅散結、利水消腫的效果。
海藻散中加入昆布,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相輔相成: 海藻散以消痰軟堅為主要功效,昆布與海藻皆屬海藻類藥材,性寒味鹹,具有軟堅散結、消痰利水之功效,兩者配伍,藥力相輔相成,增強其軟堅散結之效。
- 協調性: 昆布富含碘,有助於促進甲狀腺激素分泌,改善代謝功能;而海藻散中其他藥材,如牡蠣、海帶等,也具有調節內分泌、促進代謝的作用。昆布的加入,可以協調藥性,使藥效更加全面。
海藻散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理氣,行氣止痛:木香味苦辛,性溫,入肝脾經,具有疏肝理氣、行氣止痛的功效。海藻散以海藻、昆布等寒涼之品為主,易於寒凝氣滯,木香可配合疏解肝氣鬱結,促進氣血流通,緩解疼痛不適。
- 健脾和胃,消食化積:木香亦能健脾和胃,消食化積,有助於脾胃運化,改善消化不良。海藻散中常加入一些滋陰潤燥的藥物,可能導致脾胃虛弱,木香能起到一定的補脾健胃作用,維持脾胃功能的正常運作。
海藻散為一傳統中藥方劑,用於治療多種疾病。其組成成分中包含了海藻、昆布等軟堅散結之品,以及金箔這一較為特殊的成分。金箔在中醫藥理中被認為具有安神定驚、清熱解毒的功效。在海藻散中加入金箔,主要是利用其安定心神的作用,對於伴有心悸、失眠等症狀的患者尤為適用。此外,金箔還能增加藥物的穩定性與吸收效果,使其他草藥成分更好地發揮作用。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金箔作為一種珍貴材料,添加於藥方之中,亦可提升藥品的價值感與患者對療效的信心。總體而言,海藻散中的金箔既考量了藥物的療效,也考慮了患者的接受度與心理感受,是中醫學中綜合考量治療效果與人文關懷的一種體現。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海藻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主治:小兒瘿氣,腫結漸大。
古代所謂「瘿氣」,泛指頸部腫大結塊之症,類似現代甲狀腺腫大或淋巴結腫大等疾病。此方針對小兒瘿氣漸進性腫大,推測其病機與痰凝、氣滯、熱結相關,屬局部痰瘀互結之證。
組成與治療原理分析
海藻(8兩):
- 性味鹹寒,歸肝、胃、腎經,為方中君藥。
- 傳統功效:軟堅散結、消痰利水,為治瘿瘤(甲狀腺腫)要藥,其鹹能軟堅,寒能清熱,針對痰熱膠結之腫塊。
- 現代觀點:含碘量高,可能調節甲狀腺功能,抑制甲狀腺腫。
貝母(2兩):
- 此處應指浙貝母,性苦寒,歸肺、心經。
- 傳統功效:清熱化痰、開鬱散結,助海藻化解痰熱鬱結,針對瘿氣之痰核凝聚。
- 現代觀點:含生物鹼,具抗炎、抑制結節增生作用。
土瓜根(2分):
- 性苦寒,歸肺、胃經,為輔助藥。
- 傳統功效:瀉熱生津、破血消癥,助清解熱毒、活血散結,以防痰瘀互結。
- 現代觀點:可能具抗纖維化或調節免疫作用。
小麥曲(2分,炒):
- 性甘溫,歸脾胃經。
- 傳統功效:健脾和中、消食化滯,佐制海藻、貝母之寒涼,保護脾胃,兼助運化痰濕。
- 現代觀點:含酵素或助消化,間接改善代謝。
組方邏輯與核心機理
- 痰熱同治:
- 海藻、貝母為主,軟堅化痰;土瓜根清熱活血,共治痰熱膠結之瘿腫。
- 攻補兼施:
- 小麥曲健脾調中,緩和峻藥之性,適合小兒體質。
- 劑型設計:
- 散劑酒送服,酒性辛散助藥力上行至頸部,並促進血行以助散結。
推論:此方通過軟堅散結(海藻)、化痰解鬱(貝母)、清熱活血(土瓜根)、健脾護胃(小麥曲)的協同作用,改善局部氣血痰瘀壅滯,抑制瘿氣腫塊增長。
傳統服藥法
海藻8兩(洗去咸汁),貝母2兩,土瓜根2分,小麥曲2分(炒)。
上為散。
每服方寸匕,酒送下,日3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寒,體虛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海藻散, 出處:《外台》卷二十三引《崔氏方》。 組成:海藻8兩(洗去鹹汁),貝母2兩,土瓜根2分,小麥曲2分(炒)。 主治:癭。
海藻散, 出處:《聖惠》卷八十九。 組成:海藻(洗去鹹味)半兩,海帶半兩,海蛤崑布(洗去鹹味)半兩,木香半兩,金箔30片,羊靥3枚(微炙),豬靥3枚(微炙)。 主治:小兒癭氣,腫結漸大。
海藻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二五。 組成:海藻(洗去鹹,焙)半兩,龍膽半兩,崑布(洗去鹹,焙)半兩,土瓜根半兩,半夏(爲末,生薑汁和作餅,曬乾)半兩,小麥面(微炒)半兩。 主治:癭病,咽喉腫塞。
海藻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二五。 組成:海藻(洗去鹹,焙)1兩1分,崑布(洗去鹹,焙)1兩半,海蛤(研)半兩,木通(銼)半兩,桂(去粗皮)半兩,白茯苓(去黑皮)半兩,羊靥10枚(去脂炙令黃)。 主治:癭瘤。
海藻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二五。 組成:海藻(洗去鹹,焙)3兩,海蛤3兩,崑布(洗去鹹)1兩,半夏(湯洗7遍,焙)1兩,細辛(去苗葉)1兩,土瓜根1兩,松蘿1兩,木通(銼)2兩,白蘞2兩,龍膽草2兩。 主治:五癭。
海藻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二五。 組成:海藻(洗去鹹,炙乾)半兩,龍膽半兩,海蛤(研)半兩,木通(銼)半兩,崑布(洗去鹹,炙乾)半兩,礜石(煅,研)半兩,松蘿半兩,小麥面1兩,半夏(湯洗7遍)半兩。 主治:氣癭初作。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