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五復丸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理氣止痛:木香性辛溫,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的功效。五復丸主治脾胃虛弱、飲食不化、脘腹脹痛等症狀,而木香能疏理脾胃氣機,促進消化,緩解腹痛不適。
- 燥濕化痰:木香還具有燥濕化痰的功效。五復丸中常與陳皮、半夏等燥濕化痰藥物配伍,共同起到燥濕化痰的作用,進一步改善脾胃功能,消除脹滿不適。
因此,五復丸中加入木香,不僅能理氣止痛,還可促進消化、化痰止嘔,有效改善脾胃虛弱引起的諸多症狀。
五復丸中包含海藻,主要原因有二:
一、軟堅散結:海藻性寒,味鹹,入肝、腎經,具有軟堅散結、消痰利水的功效。五復丸主要用於治療痰凝氣滯、肝氣鬱結所致的瘰癧、癭瘤等疾病。海藻的軟堅散結作用能有效化解痰核,使腫塊消散。
二、消痰利水:海藻具有消痰利水功效,能幫助排出體內積聚的痰液和水分,有利於改善瘰癧、癭瘤等疾病的症狀。同時,海藻還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供血,有助於病竈的恢復。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五復丸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核心主治:
「小腸奔豚疝氣,膀胱偏墜」為疝氣類疾患,屬中醫「疝」範疇,其病機多與寒凝肝脈、氣滯血瘀或水濕下注相關。
- 奔豚疝氣:指少腹氣逆上衝如豚(豬)奔突,伴疼痛,多因肝氣鬱結或寒邪客於下焦,導致氣機逆亂。
- 膀胱偏墜:即單側睪丸腫脹下墜,常見於寒濕疝或氣疝,與肝經循行失調、經絡阻塞有關。
此方針對「下焦氣滯血瘀兼寒濕」之證,以行氣散結、溫通消腫為主要功效。
組成方劑與藥物配伍邏輯
1. 基方結構解析(五丸合方)
- 青木香丸:以青木香(馬兜鈴根)為君,行氣止痛,善治疝氣腹痛。
- 海藻丸:海藻軟堅散結,針對痰瘀互結之腫塊(如疝囊水腫)。
- 消疝丸:推測含吳茱萸、小茴香等溫肝散寒之品,直疝氣「寒滯肝脈」病機。
- 內消丸:可能含穿山甲、乳香等活血消腫藥,破血消癥。
- 安腎丸:多用肉桂、補骨脂等溫腎助陽,固下焦之本。
共同特性:多數方劑具「行氣、溫通、散結」作用,契合疝氣「氣滯、寒凝、痰瘀」之病機。
2. 斑蝥炒製與增效關鍵
- 斑蝥(大七小十四):
- 辛熱大毒,破血逐瘀、攻毒散結。
- 炒製後減毒性留藥性,使丸子「微裂」,意為借其峻烈之性穿透經絡,破除沉痼。
- 炒後去斑蝥,巧用其氣而避其毒,體現「去性存用」思維。
3. 送服配伍強化效應
- 復元通氣散(送服):
- 典型組成含木香、茴香、穿山甲等,協同五復丸增強「行氣通絡、散結止痛」之效。
- 鹽湯或酒送下:
- 鹽引藥入腎,助溫下焦;酒行藥勢,通血脈。
治療原理推論
- 行氣解郁:青木香等疏通肝經氣滯,緩解奔豚上衝之痛。
- 溫散寒濕:消疝丸、安腎丸溫煦下焦,散陰寒之凝滯。
- 破瘀消腫:斑蝥炒製配伍內消丸,攻逐痰瘀,縮減疝囊。
- 軟堅散結:海藻丸針對局部水濕停聚,避免痰濕阻絡。
整體思路:以「溫通破結」為核心,結合行氣、散寒、活血、化痰,標本兼顧,尤適合寒濕夾瘀之頑固疝氣。
傳統服藥法
青木香丸、海藻丸、消疝丸、內消丸、安腎丸。
用大斑貓7個,小者14個,去翅頭足,與丸子藥同炒,以藥微裂為度,去斑貓,乘熱為丸,合封1日夜。
每服50丸,空心用復元通氣散、鹽湯或酒調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腹股溝疝氣睪丸疼痛腫脹氣從少腹起上衝咽喉
相同名稱方劑
五復丸, 出處:《普濟方》卷二四九。 組成:青木香丸、海藻丸、消疝丸、內消丸、安腎丸。 主治:小腸奔豚疝氣,膀胱偏墜。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