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香湯

獨香湯

DU XIANG TANG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8

熱/寒比例

(2.13)

複方歸經比例

大腸經 14%
脾經 14%
肝經 14%
肺經 14%
膽經 14%
胃經 14%
三焦經 14%
大腸經
脾經
肝經
肺經
膽經
胃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獨香湯中加入木香,主要原因如下:

  1. 疏肝理氣: 木香味苦辛,性溫,入肝脾經。其氣味芳香,能行氣止痛,疏解肝氣鬱結,緩解胸脅脹悶、脘腹疼痛等症狀。
  2. 健脾和胃: 木香能健脾和胃,促進消化,改善脾胃虛弱引起的食慾不振、腹脹等症狀。

獨香湯中加入木香,能有效改善肝氣鬱結、脾胃不和等症狀,起到疏肝理氣、健脾和胃的功效,符合方劑整體的治療方向。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獨香湯(獨香散)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獨香湯主治「氣中」,其症狀特徵為「目不開,四肢不收,昏沉」。此處「氣中」屬中醫學「類中風」範疇,多因情志鬱結、氣機逆亂,或痰氣壅塞,導致氣血運行失常,清竅受蒙,故見神昏、肢體癱軟、目閉不開等症。此方以芳香行氣為核心,旨在開竅醒神、調暢氣機,解除氣滯或氣逆之證。

二、組成與邏輯推理

  1. 單藥組成:南木香

    • 性味歸經:辛、苦,溫。歸脾、胃、大腸、三焦經。
    • 傳統功效
      • 行氣止痛:善於疏通三焦氣滯,尤長於調理中焦脾胃氣機。
      • 醒脾開鬱:其芳香之性可化濕濁、醒脾氣,解除因氣鬱或濕阻所致的悶脹、昏沉。
      • 通竅作用:木香辛散溫通,古醫籍記載其能「通九竅」,對氣機壅塞導致的神志昏蒙有潛在開竅之效。
  2. 配伍與煎服法

    • 輔以瓜簍子煎湯:瓜簍子(栝樓仁)性甘寒,歸肺、胃、大腸經,具潤燥滑腸、清熱化痰之功。
      • 協同原理
        • 木香溫燥,瓜簍子潤降,二者相配可防木香過燥傷津,兼顧氣機升降。
        • 痰氣互結為「氣中」常見病機,瓜簍子化痰通腑,助木香疏泄氣滯,導痰濁下行。
    • 服法設計:木香研末以瓜簍子湯送服,既取其行氣速效,又借湯劑載藥上行或下行,調和氣血。

三、治療原理推論

「氣中」之急症以氣機壅遏為本,方中南木香爲主藥,其辛溫香竄之力可:

  1. 行氣開竅:直接疏通壅滯之氣,解除氣閉導致的昏沉、目閉。
  2. 醒脾化濕:若病機兼夾濕濁困脾,木香能醒脾助運,間接緩解「四肢不收」之濕滯症状。
  3. 降氣通腑:藉瓜簍子潤滑之性,輔助氣機下行,避免木香升散太過,形成「通上達下」之勢。

此方藥簡力專,體現中醫「治氣先調樞機」的思路,針對氣鬱、氣逆之急症,以芳香行氣爲突破口,佐以潤降,恢復氣血流通而奏效。

傳統服藥法


南木香不拘多少。
上為細末,瓜簍子煎湯調下。
本方方名,《醫方類聚》引作「獨香散」。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四肢麻痺癱瘓

相同名稱方劑


獨香湯, 出處:《朱氏集驗方》卷一。 組成:南木香不拘多少。 主治:氣中。目不開,四肢不收,昏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