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木香一物湯
QING MU XIANG YI WU TANG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8
熱/寒比例
熱 (2.13)複方歸經比例
大腸經 14%
脾經 14%
肝經 14%
肺經 14%
膽經 14%
胃經 14%
三焦經 14%
大腸經
脾經
肝經
肺經
膽經
胃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青木香一物湯中包含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藥性相符:青木香性寒,味苦,擅長清熱解毒、利濕止痛;而木香性溫,味苦辛,擅長行氣止痛、健脾消食。二者藥性相輔相成,一寒一溫,一苦一辛,可有效協同發揮藥效,達到清熱利濕、行氣止痛的效果。
- 臨牀應用:青木香一物湯常用於治療濕熱下注、腹痛泄瀉等病症。木香的加入可以增強行氣止痛的作用,並能促進脾胃消化吸收,進一步緩解腹痛、腹瀉等症狀,提升整體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青木香一物湯的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載於古代醫籍,主治「天行發斑,瘡色赤黑,發如疥大」。所謂「天行」,即指時行疫病,具有傳染性;「發斑」則為皮膚出現赤黑斑疹,狀如疥瘡,可能屬於疫病引起的熱毒發斑或瘡瘍。其病機推測為熱毒鬱遏肌表,營血受灼,外發為斑疹。青木香一物湯以單味藥專攻其毒,旨在清熱解毒、行氣散瘀,使熱毒外透,斑疹得消。
組成與治療原理分析
1. 藥物特性:青木香
青木香為馬兜鈴科植物,其性辛、苦、寒,傳統功效包括:
- 行氣止痛:辛散苦降,善走竄,能疏通氣機鬱滯。
- 解毒消腫:寒性清熱,對於熱毒引起的瘡瘍、斑疹有消散作用。
- 辟穢化濕:古代用於疫癘之氣,可解穢濁毒邪。
2. 配伍邏輯
此方為「一物湯」,即單方獨用,力專效宏,適用於熱毒壅盛、氣機閉阻之急症。
- 劑量與煎法:青木香二兩(約60克),以水三升煎至一升,頓服,顯示其意在集中藥力,速清熱毒。
- 作用原理:
- 清熱解毒:寒性直折火毒,針對赤黑斑疹之熱瘀。
- 行氣透邪:辛散之性助氣血流通,使鬱熱外透,斑疹消散。
- 散瘀消斑:苦降能泄營血之熱,防止熱毒深入。
3. 現代理解延伸
青木香含揮發油及生物鹼,可能具有抗炎、抗菌作用,對於感染性或過敏性皮膚斑疹(如病毒性皮疹、瘀斑)或有一定效果。然其毒性(如馬兜鈴酸)需注意,此處僅論古代應用邏輯。
總結
青木香一物湯的設計體現中醫「簡、便、效」的單方思維,針對熱毒發斑,以單味藥清解與行氣並重,使邪有出路。其核心在於清熱解毒、透散鬱滯,契合古代對急症「專藥專攻」的治療思路。
傳統服藥法
青木香2兩。水3升,煮取1升,頓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疥癬皮膚瘀血斑疹
相同名稱方劑
青木香一物湯, 出處:《外台》卷三。 組成:青木香2兩。 主治:天行發斑,瘡色赤黑,發如疥大。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