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桃散

香桃散

XIANG TAO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雞鳴錄》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21

寒性指數

5

熱/寒比例

(4.20)

複方歸經比例

大腸經 18%
肺經 18%
肝經 18%
腎經 9%
脾經 8%
膽經 8%
胃經 8%
三焦經 8%
大腸經
肺經
肝經
腎經
脾經
膽經
胃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香桃散中加入胡桃仁,主要出於以下兩點考慮:

  1. 潤肺止咳: 胡桃仁性味甘溫,入肺經,有潤肺止咳、化痰平喘的功效。香桃散主要用於治療肺燥咳嗽、乾咳無痰等症,胡桃仁可潤燥生津,緩解肺燥,並能促進痰液排出,增強止咳效果。
  2. 補腎益精: 胡桃仁還有補腎益精的功效,能改善腎虛所致的咳嗽、腰膝痠軟等症狀。香桃散中常配合其他滋陰補腎的藥物,如生地黃、麥冬等,共同發揮滋陰潤肺、補腎益精的作用,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香桃散中加入木香,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作用:

  1. 行氣止痛:木香味辛、苦,性溫,入脾、胃、肝經。其氣味芳香,能行氣止痛,對於因氣滯血瘀引起的脘腹疼痛、消化不良等症狀有較好的緩解作用。
  2. 健脾開胃:木香具有健脾開胃的功效,能促進消化液分泌,幫助食物消化吸收,改善脾胃功能,提升食慾。

香桃散中加入木香,不僅能幫助行氣止痛,更能改善脾胃功能,達到治標治本的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香桃散之傳統功效分析
此方主治「瘧痞」,為古代瘧疾反覆發作後,邪氣結於脅下或中焦所形成的痞塊(類似現代瘧疾脾腫大或肝脾瘀滯)。其機理或因瘧邪久踞,氣血瘀阻,或肝脾失調,痰濕凝聚。方中以溫通散結、行氣化瘀為法,契合瘧痞「久病多瘀」「氣滯成積」之病機。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胡桃殼隔(煅存性)

    • 胡桃殼本具收斂之性,煅製後(炭藥)兼能化瘀散結,古方常用於「消瘧母」「散癥塊」。其炭性可吸附濁邪,另「煅存性」保留藥效基礎,既止血又防過澀留瘀,針對瘧痞之瘀阻有形。
    • 現代推測:炭化成分或可調節局部微循環,促進脾臟瘀血吸收。
  2. 木香

    • 辛溫行氣,善走三焦,尤長於破滯氣、消腹脅脹滿。《本草綱目》載其「治衝脈為病,逆氣裡急」,能疏通瘧痞氣機壅滯,助胡桃殼隔散瘀之力。
    • 與煅胡桃殼配伍,一行氣(木香),一化瘀(胡桃殼隔),氣行則血散,瘀去則痞消。

方劑配伍特點

  • 酒引藥力:以「好酒送服」,借酒溫通血脈、增強行散之效,助藥力直達脅下痞結處。
  • 藥簡力專:二味協同,針對瘧痞核心病機「氣滯血瘀」而設,符合古人「攻積不嫌峻」的實證治法。

總結
香桃散以化瘀行氣為綱,通過炭藥通瘀、辛香走竄破解瘧疾後遺之痞塊,體現「通法」在癥積治療中的靈活運用。其設計反映古人對瘧痞病理的直觀認識,亦契合「久病入絡」之理論基礎。

傳統服藥法


胡桃殼隔(煅存性)3兩,木香8錢。
上為細末。
每服2-3錢,好酒送下。3-5服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瘧疾

相同名稱方劑


香桃散, 出處:《雞鳴錄》。 組成:胡桃殼隔(煅存性)3兩,木香8錢。 主治:瘧痞。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