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舒鬱丸

四海舒鬱丸

SI HAI SHU YU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6

寒性指數

28

熱/寒比例

(0.21)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7%
腎經 17%
脾經 16%
肺經 15%
胃經 13%
三焦經 8%
大腸經 3%
膽經 3%
膀胱經 3%
肝經
腎經
脾經
肺經
胃經
三焦經
大腸經
膽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四海舒鬱丸中添加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解鬱,疏肝理脾: 木香性味辛溫,入脾、胃、肝經,具有行氣解鬱、疏肝理脾的功效。它能疏通肝氣鬱結,緩解胸悶、脅肋脹痛等症狀,同時還能健脾和胃,改善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問題。

2. 配合其他藥材,增強療效: 木香與四海舒鬱丸中其他藥材如柴胡、香附等協同作用,能夠更有效地發揮疏肝解鬱、理氣止痛的功效,達到治療肝鬱氣滯所致的胸悶、脇痛、腹脹等症狀的目的。

四海舒鬱丸中添加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解鬱,行氣止痛:陳皮性溫味辛,入脾、肺經,具有理氣解鬱、燥濕化痰、行氣止痛的功效。其芳香氣味可舒緩胸悶氣滯、心煩不寧等症狀,並能促進脾胃運化,改善消化不良。
  2. 調和藥性,增進療效:陳皮性溫和,能調和藥性,避免其他藥物過於寒涼或燥熱,有助於整體方劑的協調作用,增進療效。同時,陳皮還可引導藥力下行,使藥效更加充分發揮。

四海舒鬱丸中加入文蛤,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化痰: 文蛤味甘鹹性寒,具有清熱化痰、利濕解毒的功效。四海舒鬱丸主要針對痰熱鬱結所致的胸悶、心煩、失眠等症狀,文蛤的清熱化痰作用有助於疏通氣機,化解痰熱,緩解患者的鬱結之症。
  2. 滋陰潤燥: 文蛤性寒,兼具滋陰潤燥的功效。痰熱鬱結常伴隨陰虛火旺,文蛤能滋陰降火,使津液生津,潤燥生津,從而達到清熱化痰、舒緩鬱結的效果。

四海舒鬱丸中加入海藻,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軟堅散結,化痰利咽: 海藻性寒,味鹹,入肝、腎經,具有軟堅散結、消痰利咽的功效。對於因痰濕阻滯而導致的胸悶、心煩、鬱結等症狀,海藻可有效化解痰濕,舒暢氣機,達到舒鬱的效果。
  2. 通利水道,消腫散結: 海藻還具通利水道、消腫散結的功效,可治療水腫、瘰癧、癭瘤等病症。對於因氣血瘀滯、痰濕阻滯而導致的腫塊,海藻可促進血液循環,化解痰濕,達到消腫散結的效果。

因此,海藻在四海舒鬱丸中起到軟堅散結、化痰利咽、通利水道、消腫散結的作用,有助於整體方劑達到舒暢氣機、消除鬱結的效果。

四海舒鬱丸方劑中含有昆布,主要原因如下:

  1. 行氣化痰,軟堅散結:昆布性寒,味甘鹹,入肺、腎經,具有軟堅散結、消痰行氣之效。四海舒鬱丸主治胸悶氣滯、痰多鬱結,昆布可助其化解痰濁,暢通氣機,緩解胸悶。
  2. 降壓降脂,利水消腫:昆布富含藻膠酸,具有降血壓、降血脂、利水消腫之功效。對於一些伴隨高血壓、高血脂、水腫等症狀的胸悶患者,昆布有助於改善這些症狀,進一步舒緩胸悶不適。

四海舒鬱丸中加入海螵蛸,主要基於其鎮驚安神的功效。

海螵蛸為烏賊的內骨,性寒、味鹹,入肝、腎經。其具有收斂止血、制酸止痛、鎮驚安神之效。方中加入海螵蛸,旨在平肝熄風,鎮靜安神,以緩解肝風內動所致的頭暈目眩、心悸失眠、驚悸不安等症狀。此外,海螵蛸亦可收斂止血,對於因肝火上炎引起的鼻衄、咯血等症狀亦有一定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四海舒鬱丸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四海舒鬱丸主要針對「氣頸」之症,其病機為「七情抑郁不伸,肝脾氣郁不舒」,導致結喉之間氣結如胞,隨情緒波動而消長,甚則影響吞嚥。臨床表現為甲狀腺腫大(氣頸),伴隨眼突、心悸、失眠、手顫等症。此方以「理氣化痰、軟堅散結」為治法,強調情志抑鬱與肝脾氣滯為致病關鍵,通過調暢氣機、消散痰結來緩解腫塊。

組成分析與治療原理

組方邏輯

  1. 青木香(5錢)

    • 為君藥,主入肝、胃經,辛散苦降,能疏肝解鬱、行氣止痛,針對「氣鬱」之核心病機。其性偏燥,兼能醒脾,有助於化解痰濕生成之源。
  2. 海帶、海藻、昆布(各2兩)

    • 三味均為海產藥物,性味鹹寒,歸肝、胃、腎經,為臣藥。
    • 鹹能軟堅散結,針對痰凝所成之腫塊(如甲狀腺腫),直接消散局部病理產物;寒性則可制約青木香之溫燥,避免化熱傷陰。
  3. 海蛤粉(3錢)、海螵蛸(2兩)

    • 海蛤粉鹹寒,清熱化痰、軟堅散結,輔助三海藥增強化痰功效;海螵蛸(烏賊骨)微溫,除制酸斂瘡外,亦能化濕痰,兼顧固護胃氣,防止諸藥傷胃。
  4. 陳皮(3錢)

    • 為佐使藥,辛溫行氣、燥濕化痰,協調肝脾氣機,助青木香疏肝,並運化中焦痰濕,使氣順痰消。

治療原理推論

  1. 從「氣鬱痰阻」立論

    • 方名「舒鬱」點明以調暢氣機為先,青木香、陳皮疏肝理脾,切中情志致病之因;配合海產藥物化痰軟堅,標本兼顧。
  2. 「四海」寓意與協同作用

    • 四味海藥(海帶、海藻、昆布、海蛤粉)均含豐富碘質,直接作用於甲狀腺組織,改善局部代謝;而鹹寒之性可中和氣鬱久積之潛在熱邪,避免化火。
  3. 外敷與內服結合

    • 藥渣外敷患處,利用局部吸收增強軟堅散結之效,符合中醫「內外同治」思維。

可能功效延伸

除甲狀腺腫外,此方亦可能適用於其他「痰氣互結」之症,如淋巴結腫大、乳腺增生等,但須辨證屬氣滯痰阻型。其機理在於調節氣機運行、改善局部水濕停聚,並通過含碘藥物調節內分泌功能。傳統觀察強調「連服2-3月」方能消散,反映痰結成癥需緩圖,非短期可效。

總結

四海舒鬱丸以疏肝理氣為本,化痰散結為標,海陸藥物並用,標本兼治。其設計緊扣「氣鬱—痰凝—癥結」之病理鏈條,體現中醫「結者散之」與「五行制化」(如鹹軟、辛散、苦降)的配伍智慧。

傳統服藥法


青木香5錢,陳皮3錢,海蛤粉3錢,海帶2兩,海藻2兩,昆布2兩,海螵蛸2兩(俱用滾水泡去鹽)。
上為細末。
每服3錢,不拘酒、水,日3次;滓沈在碗底內者,敷氣頸上。
氣頸:曾治療4例女性患者,腫大的甲狀腺均漸變軟、變小,其他伴隨症狀減輕或消失。作者認為:氣頸多屬氣鬱痰阻所致,治用四海舒鬱丸理氣化痰,軟堅散結,一般在服藥1-1.5個月後,頸間腫大之甲狀腺都能變軟、變小,連服2-3個月,可以消散。所有眼突、心悸、失眠、手顫等現象,亦能逐漸消失。
愈後用黃藥子四兩,生酒三大壺,煮三炷香,窨一七去火毒,早、晚任飲數杯。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相關疾病


甲狀腺亢進容易焦慮恐懼容易憂鬱容易生氣

相同名稱方劑


四海舒鬱丸, 出處:《瘍醫大全》卷十八。 組成:青木香5錢,陳皮3錢,海蛤粉3錢,海帶2兩,海藻2兩,崑布2兩,海螵蛸2兩(俱用滾水泡去鹽)。 主治:因七情抑鬱不伸,肝脾氣鬱不舒致氣頸,結喉之間,氣結如胞,隨喜怒消長,甚則飲食嗌礙。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