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名稱:Native Gold
Native Gold
- 別名:金頁,金薄
- 藥品來源:為用黃金錘成的紙狀薄片。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金箔的傳統功效
1. 解毒
金箔在古代中醫典籍中,被認為具有解毒功效,但其作用機理與現代醫學觀點有所不同。古代醫家主要從其「鎮心闢邪」的角度理解其解毒作用。
《神農本草經疏》提及金箔的運用需謹慎,認為其性剛,過量服用會傷身。但以金箔入藥,可以「鎮心安神」,然而僅適用於心氣虛導致的神魂不安,而非外邪入侵所致。 這暗示了金箔的解毒作用並非直接作用於外邪,而是通過調節人體內在平衡來間接達到效果。
《本經逢原》則認為金箔可治療驚癇風熱等肝膽疾病,但強調須製成箔狀,避免其重量造成負擔。其提到紫雪方中使用赤金葉子,可降痰逆,說明金箔的解毒作用可能與其調節臟腑功能,祛除痰火有關。
《醫鏡》、《羅氏會約醫鏡》皆指出金箔能「鎮心闢邪」,治療癲狂、驚悸等症狀,並能「墜痰涎,降邪火」。這進一步說明古人認為金箔具有清熱解毒、平肝熄風的作用,主要針對邪盛於上、宜清宜降的病症。 需要注意的是,兩書都強調陽虛氣陷者不宜使用。
《藥性論》、《海藥本草》、《本草再新》、《本草蒙筌》等典籍則從不同角度描述金箔的功效,包括治療小兒驚傷、五臟風癇、痘瘡等,並提到其具有安魂魄、舒肝氣、滋腎水等作用。這些記載都指向金箔在古代醫學中被認為具備一定的解毒和安神功效,但其作用機制與現代醫學的毒理學觀點存在差異,應結合其他藥物和臨牀經驗綜合應用。 總而言之,古籍中關於金箔解毒的記載,更偏向於調節機體平衡,而非直接殺滅病原體。
2. 清熱解毒
金箔,作為一種特殊的單方中藥,其清熱解毒功效在古代醫籍中多有記載,但其作用機理與現代醫學理解有所差異。 綜觀《神農本草經疏》、《本經逢原》、《醫鏡》、《藥性論》、《海藥本草》、《本草再新》、《本草蒙筌》以及《羅氏會約醫鏡》等典籍,金箔的清熱解毒功效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多部典籍記載金箔具有鎮心安神,清熱降火的作用。《本經逢原》指出金箔可治療「驚癇風熱肝膽之病」,《醫鏡》和《羅氏會約醫鏡》則認為其能「鎮心闢邪」、「降邪火」,並能治療「癲狂驚悸」。這與金箔的物理特性有關,古代醫家可能認為金箔的「金性本剛」能抑制體內亢奮的邪氣,達到清熱解毒的功效。
其次,金箔的清熱解毒作用也體現在對某些熱性病症的治療。《本草再新》提到金箔能「治小兒驚癇、痘瘡諸毒」,《海藥本草》則指出其能治療「癲癇風熱,上氣咳嗽,傷寒肺損吐血」。這些記載暗示金箔可能對某些由熱毒引起的疾病具有一定的療效。
需要注意的是,古代醫家對金箔的使用也有一些限制。《神農本草經疏》提到金箔「服之傷肌損骨」,《醫鏡》和《羅氏會約醫鏡》也強調「生金有毒,即箔亦不可多服」。這表明金箔的藥用價值並非無條件的,需謹慎使用,並結合患者體質進行判斷。 此外,部分典籍中提到的金箔功效,如拔疔、利五藏等,可能與其物理性質或其他成分有關,需要更深入的研究。總體而言,金箔的清熱解毒功效在古代醫籍中有較多佐證,但其作用機制和現代醫學的理解仍存在差異,需要進一步探討。
3. 平肝息風
金箔,古籍中多記載其具有平肝息風的功效。其作用機理,並非單純的金屬物理作用,而是古人基於其特殊性質,所觀察到的臨牀療效。
《神農本草經疏》指出,金性剛烈,但製成金箔入藥,則可鎮心安神。需注意的是,此功效主要針對心氣虛弱導致的神魂不安,而非外邪入侵引起的疾病。這點強調了金箔的應用範圍,並非所有肝風內動都適用。
《本經逢原》則更進一步說明金箔可治療驚癇風熱,以及肝膽相關的疾病。但強調需製成金箔,避免金屬塊狀的副作用,避免其「重墜傷中」。書中提到紫雪方使用赤金葉子煎水,可制肝降痰逆,暗示金箔的平肝功效可能與其特殊的劑型和製法相關。
《醫鏡》與《羅氏會約醫鏡》都記載金箔能鎮心闢邪,治療癲狂、驚悸等症狀,能安魂魄、定風癇、墜痰涎、降邪火。這更明確地指出金箔在平肝息風方面的應用,特別適用於邪氣上犯,需要清降的病症。但同時也提醒,陽虛氣陷的患者不宜使用。
《藥性論》、《海藥本草》、《本草再新》和《本草蒙筌》等典籍,也從不同角度佐證了金箔的平肝息風功效,例如治療小兒驚癇、安魂魄、定心智等。其中,部分古籍也提及其具有其他功效,例如拔毒、消腫等,但這些與本文主題關聯較小。
綜上所述,古籍記載的金箔平肝息風功效,主要體現在鎮心安神、清降邪火、治療驚癇等方面。但其使用需謹慎,需考慮患者體質,並非所有肝風內動都適用。 古人對金箔藥性的理解,更多地是基於臨牀經驗的總結,其精確的藥理機制有待現代醫學進一步研究。
4. 安神
金箔其安神功效在古代醫籍中多有記載,但其作用機理與適用範圍需謹慎理解。
多部典籍如《神農本草經疏》、《本經逢原》、《醫鏡》、《藥性論》、《海藥本草》、《本草再新》、《本草蒙筌》、《羅氏會約醫鏡》都提及金箔具有安神、定驚、鎮心之效。例如《藥性論》記載其「主小兒驚傷,五藏風癇,失志,鎮心,安魂魄」,《本草蒙筌》則認為金箔能「安魂魄,養精神,禁癲狂疾走,止驚悸風癇」。這些描述都指向金箔在治療因驚恐、邪氣入侵等導致的神志不安、失眠多夢等症狀上有所裨益。 《醫鏡》與《羅氏會約醫鏡》更進一步指出,金箔適用於邪盛於上,需要清降的病症,但陽虛氣陷者則需避免使用。
然而,《神農本草經疏》也提出警示:「金性本剛,服之傷肌損骨。惟作箔入藥,可為鎮心安神之用。」此處說明金箔需以薄箔形式入藥,才能避免其本身的毒性,並強調其作用僅限於心氣虛弱導致的神魂不安,而非因外邪入侵所致。 《本經逢原》亦指出,金箔需製成薄片,避免其「重墜傷中」。 這反映出古人對金箔藥性理解的謹慎,強調其使用需控制劑量和形式,並需辨證施治,不能濫用。
總而言之,古籍記載的金箔安神功效,並非直接作用於心神,而是通過其特殊的物理性質,在特定病症下,發揮輔助安神的作用。其使用需嚴格遵循古法炮製,並需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金箔的古代典籍
- 《 海藥本草》:根據中醫古書《海藥本草》的記載,金箔主要用於治療以下病症:
1. 癲癇風熱:金箔可用來緩解由風熱引起的癲癇症狀。
2. 上氣咳嗽:對於上氣道感染所導致的咳嗽,金箔具有一定的療效。
3. 傷寒肺損吐血:對於因傷寒導致的肺部損傷以及吐血癥狀,金箔可發揮一定的治療作用。
4. 骨蒸勞極作渴:對於因過度勞累而導致的體力消耗和口渴,金箔可以起到滋補的效果。
5. 利五藏邪氣:金箔能夠幫助排除五臟(心、肝、脾、肺、腎)中的邪氣,維持身體的健康狀態。
6. 補心:金箔有補益心臟的作用,可以增強心臟功能。
7. 併入薄於丸、散服:金箔可以加入到藥丸或藥粉中一同服用,以增加藥效。
總結來說,《海藥本草》認為金箔是一種多功能的中藥材,對於多種疾病都有一定的治療效果,並且可以作為輔助材料添加到其他藥物中使用。
- 《 本經逢原》:《本經逢原》這本書對於中藥金箔的描述是這樣:金箔可以治療像驚嚇、癲癇、風熱等與肝臟和膽相關的疾病,但是使用時必須將金打製成極薄的金箔,這樣才能避免因為金屬過重而可能造成的內傷。
在紫雪方中,會用到赤金的葉子來煎水,目的是為了調節肝臟功能以及降低痰逆的症狀。然而,如果是塊狀的金錠或是金飾品這種形態的金,不僅無法提供治療效果,反而可能因為其油脂質感而變得不適合使用。
總結來說,《本經逢原》強調了金箔作為中藥材的適當性和使用方式,並且指出只有特定形式的金,如金箔,才具備醫療價值。
- 《 本草蒙筌》:根據中醫古書《本草蒙筌》的記載,金箔有著多種功效。首先,它能去除體內的邪氣與毒素,並且有驅除熱氣、紓解煩躁的作用。此外,金箔還能夠安定人的魂魄,滋養精神,使骨髓變得更為堅固,調和血脈,確保身體的和諧運行。
在治療方面,金箔被用於控制癲狂病患的異常行為,並且能夠停止因驚嚇或風癇所導致的悸動。在兒童疾病治療上,金箔是製作藥錠與藥丸時不可或缺的成分,常被用作外層裝飾,不僅增添美感,同時也發揮其藥效。
總結來說,《本草蒙筌》認為金箔是一種兼具實用與美觀價值的中藥材,具有廣泛的醫療用途。
- 《 神農本草經疏》:《本草經疏》這本書提到,根據《太清法》的說法,金屬的本質是堅硬的,如果直接服用會對肌肉和骨骼造成傷害。然而,將金製成薄片(金箔)並加入藥物中,則可以作為鎮定心神、安撫情緒的用途。
但是,如果一個人只是因為心氣不足,導致精神不寧,而沒有受到外界的驚嚇或邪氣侵擾,這種情況下最緊迫的處理方式應該是補充心氣、安撫神魂,而不是單靠金箔就能解決問題的。
換句話說,金箔在中醫裡的應用,主要是在於其鎮靜安神的作用,但對於因心氣虛弱引起的精神狀態不佳,則需要通過其他方法來調理心氣,才能達到真正的安定效果。
- 《 羅氏會約醫鏡》:《羅氏會約醫鏡》對於中藥金箔的解釋如下:
金箔具有鎮定心神、驅除邪氣的功效。它適用於治療精神疾病如癲狂、驚悸等症狀,能夠安撫心靈,穩定情緒,對抗風癇,消除過多的口涎,並且能降低身體內的邪火。凡是因邪氣過盛於頭腦,需要清熱和降火的情況下,都適合使用金箔。然而,對於陽氣虛弱、氣血下陷,以及有腹瀉、身體清冷的人,應該避免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天然的金是有毒性的,即使是經過加工成金箔,也不應過量服用。
以上為《羅氏會約醫鏡》對於金箔在中醫上的應用與限制的說明。
- 《 神農本草經疏》:《本草經疏》這本書提到,根據《太清法》的說法,金屬的本質是堅硬的,如果直接服用會對肌肉和骨骼造成傷害。然而,將金製成薄片(金箔)並加入藥物中,則可以作為鎮定心神、安撫情緒的用途。
但是,如果一個人只是因為心氣不足,導致精神不寧,而沒有外界的驚嚇或邪氣侵擾,這種情況下,最緊迫的處理方式應該是補充心氣、安撫神魂,而不是單靠金箔就能解決問題的。
換句話說,金箔在中醫裡的應用,主要是在於其鎮靜安神的效果,但若病因不在於需金箔能解決的範疇,單純依賴金箔是不足以解決根本問題的。
- 《 本經逢原》:《本經逢原》這本書對於中藥金箔的描述是這樣:金箔可以治療像驚嚇、癲癇、風熱等與肝臟和膽相關的疾病,但是使用時必須將金打製成極薄的金箔,這樣才能避免因為金屬過重而可能造成的內傷。
在紫雪方中,會用到赤金色的金葉來煎煮水,目的是為了控制肝氣並降低痰逆的症狀。然而,如果金是以大塊金錠或者首飾的形式存在,不僅沒有藥效,而且這些金質物品表面的油脂反而不利於病情,因此這種形式的金並不適合用於治療。
以上就是《本經逢原》對金箔作為藥物使用的解釋。
- 《 醫鏡》:根據中醫古書《醫鏡》的記載,金箔這種中藥材具有鎮定心神、驅除邪氣的功效。它適用於治療精神疾病如癲狂、驚悸等症狀,能夠安撫人的心靈,穩定精神狀態,對抗因風邪引起的癲癇,幫助排除口中的痰液,以及降低體內的邪火。
但要注意的是,金箔主要適用於邪氣過盛在身體上部的情況,需要進行清熱和降火的治療時使用。然而,對於那些陽氣虛弱、氣血下陷,有洩瀉且體質偏冷的人,則應避免使用金箔。
此外,書中還提醒,生金是有毒性的,即使是經過加工成金箔,也不應過量服用。
- 《 藥性論》:根據中醫古書《藥性論》對於中藥[金箔]的記載,其主要用於治療小兒因驚嚇或外傷所導致的疾病。金箔能夠對應並調理人體五臟(心、肝、脾、肺、腎)的風癇症狀,也就是因風邪入侵而引發的各類病症。此外,金箔具有鎮靜心神、安撫魂魄的功效,能幫助恢復精神狀態,改善失志(精神萎靡、意志消沈)的情況。
總結來說,《藥性論》認為金箔在中醫臨牀上適用於處理小兒驚嚇後的身體不適,以及由風邪引起的五臟疾病,同時它還能起到安定心神、提振精神的作用。
- 《 海藥本草》:根據中醫古書《海藥本草》的記載,金箔主要用於治療以下病症:
1. 癲癇風熱:金箔可用來緩解由風熱引起的癲癇症狀。
2. 上氣咳嗽:對於上氣道感染所導致的咳嗽,金箔具有一定的療效。
3. 傷寒肺損吐血:對於因傷寒導致的肺部損傷以及吐血癥狀,金箔可發揮一定的治療作用。
4. 骨蒸勞極作渴:對於因過度勞累而導致的體力消耗和口渴,金箔可以起到滋補的效果。
5. 利五臟邪氣:金箔能夠幫助排除五臟(心、肝、脾、肺、腎)中的邪氣,維持身體的平衡。
6. 補心:金箔對於心臟有一定的滋補作用。
7. 入丸、散服用:金箔可以加入到丸劑或散劑中一同服用,以增強藥物的功效。
總結而言,《海藥本草》認為金箔是一種能夠治療多種疾病的珍貴中藥材,特別是在治療風熱引起的癲癇、上氣咳嗽、肺部損傷及吐血、勞損口渴等方面有顯著效果,同時也能滋補心臟,並可與其他藥物配合使用以提高療效。
- 《 神農本草經疏》:
在《本草經疏》這本書裡提到,將金箔磨成細小的碎片,然後用這些細屑點在疔瘡的頂端,使其滲入皮膚之下,金箔有拔除疔瘡根部的能力。
這段話的大意是講述了金箔在古代中醫學中的一種應用方式,即利用其細碎的形式來處理和治療疔瘡,認為金箔能夠深入疔瘡,達到根治的效果。
- 《 本草再新》:
1. 舒緩肝臟的氣機,有助於調節情緒,使心情平穩。
2. 安定心神,使人精神集中,增強注意力。
3. 平穩魂魄,有助於睡眠品質,減少失眠的情況。
4. 滋養腎臟,調節身體水份平衡,維持腎臟健康。
5. 促進經絡循環,改善血液流動,使全身氣血順暢。
6. 利於關節活動,緩解關節疼痛,增加關節靈活性。
7. 具有破除積聚、消除腫瘤的效果,能幫助身體排除病變組織。
8. 對治療小兒驚癇(兒童癲癇)有顯著療效,減輕發作頻率和強度。
9. 可以治療痘瘡等皮膚疾病,促進傷口癒合,減少疤痕形成。
- 《 本草蒙筌》:根據中醫古書《本草蒙筌》的記載,金箔有著多種功效。首先,它能去除體內的邪氣與毒素,並且有驅除熱氣、紓解煩躁的作用。此外,金箔還能夠安定人的魂魄,滋養精神,使骨髓變得更為堅固,調和血脈,確保身體的和諧運行。
在治療方面,金箔被用於控制癲狂病患的異常行為,並且能夠停止因驚嚇或風癇所導致的悸動。在兒童疾病治療上,金箔被用作製造錠丸的必要成分,其主要目的在於美化藥物外表,使其更具吸引力,同時也暗示了金箔的保護與療效作用。
總結來說,《本草蒙筌》認為金箔具有淨化、安定、強健及美化等多重功能,在中醫藥學中佔有一席之地。
- 《 羅氏會約醫鏡》:《羅氏會約醫鏡》對於中藥金箔的解釋如下:
金箔具有鎮定心神、驅除邪氣的功效。它適用於治療精神疾病如癲狂、驚悸等症狀,能夠安撫心靈,穩定情緒,對抗風癇,消除過多的口涎,並能降低身體內的邪火。凡是因邪氣過盛於頭腦,需要清熱和降火的情況下,都適合使用金箔。然而,對於陽氣虛弱、氣血下陷,以及有腹瀉、身體清冷的人,應該避免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天然的金屬金是有毒性的,即使加工成金箔,也不應過量服用。
金箔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心絞痛心內膜炎心律不整原發性高血壓心肌梗塞心包炎心肌炎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瓣狹窄三尖瓣疾病高血壓性心臟病心臟衰竭心悸咳嗽吐血癲癇
金箔含有的化學成分
金(Gold (Au)), 銀(Silver), 銅(Copper)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