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金箔鎮心丸中添加雄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鎮心安神: 雄黃性溫,味辛,具有鎮驚安神、解毒辟邪的作用,可有效緩解心神不寧、驚悸失眠等症狀,與金箔鎮心丸的功效相輔相成。
- 驅邪避穢: 古人認為雄黃具有辟邪驅毒之效,可驅除鬼魅、防止邪氣入侵。金箔鎮心丸中添加雄黃,除了治療心悸失眠,也帶有驅邪避穢的含義,符合古代醫藥觀念。
金箔鎮心丸中含有硃砂,主要原因如下:
- 鎮心安神: 硃砂性寒,味甘,入心經,具有鎮心安神之效。古人認為其能「鎮心神,安魂魄」,可治療心神不寧、失眠多夢、驚悸不安等症狀。
- 清熱解毒: 硃砂還具有一定清熱解毒作用,可治療熱毒內盛引起的煩躁不安、口舌生瘡等症狀。
金箔鎮心丸主要用於治療心神不寧、失眠多夢、驚悸不安等症狀,而硃砂正是其主要成分,發揮鎮心安神、清熱解毒的作用。
金箔鎮心丸中加入天竹黃,主要是基於其鎮心安神、清熱解毒的功效。天竹黃為天竹根莖的乾燥製品,性寒,味苦,入心經,具有清心火、解熱毒、鎮驚安神之效。
其清熱解毒之性可以減輕心火亢盛所致的煩躁不安、失眠多夢等症狀,而鎮驚安神之效則有助於緩解心悸、心慌、驚恐等症狀。因此,金箔鎮心丸中加入天竹黃,有助於達到鎮心安神、清熱解毒的效果,進而改善心神不寧、失眠等症狀。
金箔鎮心丸中加入茯苓,主要是為了其寧心安神、健脾利濕的功效。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心、脾、腎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的功效。心悸失眠、心神不安等症狀,往往與脾虛濕困、心神不寧有關,而茯苓能健脾利濕,使脾運化正常,水濕代謝通暢,從而達到寧心安神的效果。此外,茯苓還有助於緩解心悸、胸悶、心煩等症狀,進一步提升金箔鎮心丸的整體療效。
「金箔鎮心丸」方劑中包含「天南星」,主要原因如下:
- 鎮心安神: 天南星味辛、苦,性溫,入心、脾經。具有燥濕化痰、開竅醒神之效。對於心神不寧、驚悸失眠、痰濁阻竅等症狀,天南星可以起到鎮心安神、開竅醒神的功效。
- 化痰止咳: 天南星還具有化痰止咳的作用。對於痰多咳喘、胸悶氣急等症狀,天南星可以幫助化解痰液,改善呼吸道症狀。
因此,金箔鎮心丸方劑中加入天南星,是為了利用其鎮心安神、化痰止咳的藥性,以達到治療心神不寧、驚悸失眠、痰濁阻竅等症狀的效果。
金箔鎮心丸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補氣安神:人參性溫,味甘,歸脾、肺、心經。具有補氣益血、安神定志的功效。對於心神不寧、心悸失眠等症狀,人參能起到安撫心神、改善睡眠的作用。
2. 扶正固本:金箔鎮心丸多用於治療心虛氣弱、神經衰弱等症狀。人參具有補氣固本的作用,能夠增強體質,提高抵抗力,有助於心臟功能的恢復。
金箔鎮心丸中加入山藥,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補脾益氣,安神定志:山藥性平味甘,具有補脾益氣、滋陰養肺、健脾止瀉等功效。心主神明,脾氣健運,則心神安定。山藥能補脾益氣,促進脾胃運化,從而達到安神定志的效果,有助於緩解心悸、失眠等症狀。
- 增強藥效,協調藥性:金箔鎮心丸屬於溫補心脾的方劑,山藥的加入,可以起到滋陰降火的作用,協調藥性,避免藥物過於溫燥,從而更有效地達到治療目的。
金箔鎮心丸中加入牛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心開竅,鎮驚安神: 牛黃具有清熱解毒、鎮驚安神之功效,能有效緩解心神不寧、驚悸失眠等症狀。金箔鎮心丸主要針對心悸、失眠、心煩等症,牛黃的加入可起到清心開竅、鎮驚安神的作用,增強方劑的整體療效。
2. 解毒化瘀,通利血脈: 牛黃亦有解毒化瘀之功效,能有效清除體內毒素,通利血脈,改善心血管循環。金箔鎮心丸中金箔本身也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牛黃的加入可與金箔相互協同,加強化瘀通絡的作用,提高方劑的治療效果。
金箔鎮心丸中加入麝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一、開竅醒神:麝香性溫,氣味芳香,入心經,能開竅醒神,鎮驚安神。對於心悸不安、神志恍惚等症狀,麝香能起到明顯的改善作用。
二、活血化瘀:麝香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之效。對於心血管疾病引起的心痛、胸悶等症狀,麝香能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疼痛。
金箔鎮心丸中加入金箔,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鎮心安神: 中醫認為金性沉降,具有安神定志的作用,可平息躁動,緩解心悸、失眠等症狀。金箔入藥,可使藥效更易於滲透入心經,達到鎮心安神的功效。
二、增強藥效: 金箔本身具有抗氧化、抗炎等作用,可提高藥物的療效。同時,金箔的細膩質感和金屬的光澤,也有助於提升患者的心理暗示作用,促進藥物吸收和療效。
主治功效
金箔鎮心丸主治功效分析
組成與功效
金箔鎮心丸由以下中草藥組成:
- 雄黃: 解毒殺菌、驅蟲止癢。
- 硃砂: 定神安魂、消炎止痛。
- 天竹黃: 清熱利濕、化痰止咳。
- 茯苓: 健脾益氣、利水消腫。
- 天南星: 散風寒、祛痰止咳。
- 人參: 補虛扶正、強身健體。
- 山藥: 滋陰潤燥、養胃生津。
- 牛黃: 清熱解毒、醒腦開竅。
- 麝香: 活血通絡、芳香闢穢。
古籍記載的主治病症
根據古代醫書記載,金箔鎮心丸主要用於治療以下病症:
- 風痰壅盛,發熱,心神恍惚,急驚搐搦。
- 小兒風壅痰熱,心神不寧,驚悸煩渴,唇焦頰赤,夜臥不安,譫語狂妄。
- 小兒驚悸,睡臥不寧,心神恍惚。
- 胎驚夜啼,多痰熱,仰身有汗赤面頰。
- 風痰胸膈積熱,心神恍惚,急慢驚風。
- 憂愁思慮傷心,令人惕然心跳動驚悸不安等證。
- 解熱退驚、安神、除煩躁、退夜啼。
治療原理分析
金箔鎮心丸的治療原理主要基於以下幾個方面:
- 清熱化痰: 方中牛黃、天竹黃清熱解毒,化痰止咳,天南星祛痰,可清除體內痰熱,緩解痰熱壅盛的症狀。
- 鎮心安神: 硃砂、琥珀(在部分古文中有提到使用琥珀)具有鎮心安神之效,可緩解驚悸、心神不寧等症狀。
- 補益心脾: 人參、山藥、茯苓等藥材具有補益心脾的作用,可增強心脾功能,改善因心脾虛弱導致的精神恍惚、心神不安等問題。
- 活血通絡: 麝香活血通絡,有助於改善氣血運行,緩解因氣血不暢導致的心神不寧。
- 芳香開竅: 牛黃、麝香等芳香藥物具有開竅醒神的作用,可幫助患者恢復神智,改善譫語、狂妄等症狀。
總結
金箔鎮心丸是一味以清熱化痰、鎮心安神為主要功效的中藥方劑。其通過多種藥物的配伍,達到清熱、化痰、安神、補益、活血等多重作用,從而改善風痰壅盛、心神不寧、驚悸等病症。從現代醫學角度來看,方中的多種成分可能具有鎮靜、抗驚厥、抗炎等藥理作用,這與其傳統應用相吻合。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醫家在金箔鎮心丸的具體組成上存在一些差異,例如有的方劑中會加入犀角、天麻、防風等藥物,以增強祛風解痙的作用。這也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的靈活性。
傳統服藥法
全蠍10個(洗,炙,去毒),天麻1錢,防風(去蘆)1錢,羌活(去蘆)1錢,牛黃1錢,赤茯冬(去皮)1錢,犀角1錢,甘草1錢,麝香1錢,辰砂1錢(水飛),金箔20片。解熱退驚、安神,除煩躁,止夜啼。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芡實大。
薄荷、燈心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金箔鎮心丸, 出處:《回春》卷四。 組成:朱砂5錢,琥珀5錢,天竺黃5錢,膽星1兩,牛黃2錢,雄黃2錢,珍珠2錢,麝香。 主治:驚悸。癲癇,怔忡及一切痰火之疾。
金箔鎮心丸, 出處:《魯府禁方》卷三。 組成:朱砂1錢,馬牙消1錢,片腦1錢,麝香1錢,甘草2兩3錢3分,人參5錢5分,白茯苓6錢6分,紫蘇1兩。 主治:風痰,胸膈積熱,心神恍惚,急慢驚風。
金箔鎮心丸, 出處:《補要袖珍小兒》卷二。 組成:雄黃1錢,辰砂1錢,天竺黃1錢,茯苓2錢,南星(牛膽制)2錢,人參2錢,山藥1錢,牛黃5分,麝香5分,金箔5片。 主治:定志安心。主治:風痰壅盛,發熱,心神恍惚,急驚搐搦。
金箔鎮心丸, 出處:《景岳全書》卷六十二。 組成:金箔12貼(爲衣),朱砂1兩(飛),人參半兩,白茯苓半兩,甘草半兩,山藥1兩半,牙消1錢半,麝香5分,片腦1分。 主治:益虛鎮心,宣鬱豁痰。主治:風壅痰熱,心神不寧,驚悸煩渴,唇焦頰赤,夜卧不安,譫語狂妄。
金箔鎮心丸, 出處:《萬氏家抄方》卷五。 組成:全蠍10個(洗,炙,去毒),天麻1錢,防風(去蘆)1錢,羌活(去蘆)1錢,牛黃1錢,赤茯苓(去皮)1錢,犀角1錢,甘草1錢,麝香1錢,辰砂1錢(水飛),金箔20片。 主治:解熱退驚、安神,除煩躁,止夜啼。主治:驚風。
金箔鎮心丸, 出處:《痘疹金鏡錄》卷一。 組成:雄黃5錢,朱砂3錢,天竺黃5錢,膽星1兩,茯神5錢,防風3錢,全蠍14個(去尖),僵蠶20條(炒去絲),白附3錢,牛黃1錢(另研),真麝香1錢(另研),山藥3錢,蟬蛻14個,片腦2錢,金箔50片。 主治:截風定搐,化痰,鎮心安神。主治:急慢驚風,慢脾胎驚,天弔。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