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黃

牛黃

NIU HUANG

  • 英文名稱:Bos taurus domesticus Gmelin. Calculus Bovis Cattle Yellow, Cow Gallstone, Bezoar
  • 別名:犀黃,天然牛黃,各一旺,醜寶
  • 來源:牛科動物黃牛或水牛的膽結石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中國藥典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牛黃的傳統功效


1. 清熱解毒

牛黃,作為一味名貴的中藥,其清熱解毒功效在古代醫籍中多有記載,並得到歷代醫家高度重視。其作用機理,古人多從經絡、臟腑入手闡述。

《神農本草經》簡潔地指出牛黃主治「驚癇,寒熱,熱盛狂癇」,已點明其清熱解毒,尤其針對熱證的功效。《名醫別錄》則進一步說明其可用於「療小兒諸癇熱,口不開;大人狂癲」,擴展了其應用範圍,涵蓋小兒及成人熱性疾病。 《神農本草經疏》則深入探討其機理,認為牛黃「味苦氣涼,入足厥陰、少陽,手少陰經」,能清解肝心二經的邪熱膠痰,從而達到「除熱消痰」的效果,這與現代醫學中,部分清熱解毒藥物作用於體內炎性反應的機理有相似之處。

《本草綱目》記載牛黃「痘瘡紫色,發狂譫語者可用」,說明其在處理熱毒壅盛導致的危重症狀上有一定療效。 然而,《醫學發明》及《本草崇原》卻提示了用藥的謹慎性。李東垣等醫家指出,牛黃的運用需根據病症部位而定,使用不當可能加重病情。 例如,若熱邪已深入骨髓,再使用牛黃,恐難奏效,甚至會加劇病情。

總而言之,歷代醫家對牛黃的清熱解毒功效多有肯定,但亦強調了辨證論治的重要性。 其功效主要體現在清解肝心二經的邪熱及化解熱毒,尤其在熱性病症,如驚癇、狂躁、熱盛等方面有所應用,但需根據病情及病位謹慎使用,切忌盲目投藥。

2. 安神

古代醫籍對牛黃的安神功效多有記載,其作用機理與清熱解毒、豁痰開竅密切相關。諸多典籍中,雖對其使用有所側重,但都肯定了其在安神方面的價值。

《神農本草經》及《名醫別錄》簡潔地指出牛黃主治驚癇、寒熱、熱盛狂癇等症,以及小兒諸癇熱、大人狂癲等,這都與神志異常、精神失常相關。 《藥性論》更提到牛黃能治小兒夜啼、卒中惡,這都暗示著其能安撫神魂,平息內熱導致的不安。 《本草書名》則指出牛黃能「益肝膽,定精神,除熱,止驚痢,闢惡氣」,直接點明其益智安神的作用。 《日華子諸家本草》更擴展其應用範圍,提及能治中風失音、驚悸、健忘虛乏等,再次印證其在改善神志方面的功效。

《神農本草經疏》深入闡述了牛黃安神機理,認為其能治小兒驚、經熱、熱盛口不能開,及大人癲狂癇痙,皆因肝心二經邪熱膠痰阻塞所致。牛黃味苦氣涼,能入肝心二經清熱消痰,使風火息滅,神魂得以清寧。 此說法揭示了牛黃通過清除導致神志異常的病邪而達到安神效果。

《本草匯言》則從配伍角度論述牛黃的安神作用,指出牛黃為治心之藥,需佐以其他藥物才能發揮其最佳效果。 它強調牛黃與其他藥物配伍,能產生寧鎮、補養、開達心孔、和平藏腑、涼血、安神等多種功效,說明牛黃的安神作用並非單一存在,而是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的結果。 這也反映出中醫配伍的精髓,藥物之間相互作用,才能達到最佳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歷代醫家對牛黃的安神功效多有論述,其機理主要在於清熱解毒、豁痰開竅,從而使神魂得到安寧。 但需注意,不同醫家對其使用時機和配伍有所差異,需根據具體病情和體質,謹慎運用。

3. 清熱瀉火

牛黃,作為一味名貴的中藥,其清熱瀉火的功效在眾多古代醫籍中都有記載,其作用機理與現代醫學也有部分契合之處。

《神農本草經》最早記載牛黃“主驚癇,寒熱,熱盛狂癇”,已點明其清熱解毒之效,尤其針對熱證。 《名醫別錄》更進一步指出其可治“小兒諸癇熱,口不開;大人狂癲”,說明牛黃能治療因熱邪引起的痙攣、神志不清等症狀。《神農本草經疏》則深入分析其作用機理:“其主小兒驚癇……皆肝心二經邪熱膠痰為病……此藥味苦氣涼,入二經而能除熱消痰”,認為牛黃能清瀉肝心二經的熱邪和痰濁,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 《日用本草》則簡潔地概括其功效為“清心化熱,利痰涼驚”。這些古籍都強調牛黃對於熱證,尤其是肝心火旺、熱痰壅塞所致的疾病有良好的療效。

然而,古籍中也存在一些不同的觀點。《醫學發明》提到,某些情況下不宜使用牛黃,例如中血脈、中府之病的初期,擔心其入肝治筋,引風入骨髓。這反映了古代醫家對藥物使用謹慎的態度,強調辨證論治的重要性。《本草綱目》則對牛黃與龍膽相惡的說法提出質疑,認為兩者主治相近,皆為肝經藥物,不應相剋,說明古人對藥物配伍的理解也在不斷發展和完善。

總體而言,古籍記載表明牛黃具有顯著的清熱瀉火功效,主要針對熱證,尤其是與肝心火旺、熱痰相關的疾病。但其使用仍需謹慎,應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結合其他藥物,才能發揮最佳療效。 不同古籍對牛黃的應用和配伍提出了不同的觀點,反映出古代醫學的豐富性和複雜性,也提示我們在現代臨牀應用中需結合實際情況,靈活運用。

4. 止咳化痰

牛黃,作為一味名貴的中藥,其止咳化痰功效並非其主要作用,但在部分古代醫籍中有所提及,其機理主要與清熱解毒、豁痰開竅相關。

《神農本草經》記載牛黃能治“驚癇,寒熱,熱盛狂癇”,《日用本草》則指出其能“清心化熱,利痰涼驚”。這些記載顯示,古人認為牛黃能治療因熱痰壅塞導致的咳嗽、痰多等症狀。其止咳化痰機制,並非直接作用於肺部,而是透過清熱解毒,消除導致痰濁產生的根本原因。 《神農本草經疏》更進一步闡述,牛黃入足厥陰、少陽,手少陰經,能“除熱消痰”,從經絡角度說明其清熱化痰的功效,從而間接緩解咳嗽。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古代醫籍中對牛黃的應用多著重於治療熱性病症,例如驚癇、狂癇等,而非單純的咳嗽痰多。例如,《醫學發明》中提到,牛黃入肝治筋,初起血脈病不宜使用,暗示其應用需謹慎,並非所有咳嗽都適用。 《本草綱目》中討論牛黃與龍膽的配伍,也說明古代醫師對牛黃藥性的理解和使用有著精細的考量,並非簡單地認為其具有普遍的止咳化痰功效。 總體而言,牛黃在止咳化痰方面,主要作用是通過清熱解毒,間接達到豁痰開竅的效果,而非直接作用於肺部祛痰。其應用需結合患者的具體症狀和體質,才能發揮最佳療效。

5. 解毒

牛黃,作為一味名貴的中藥,其解毒功效自古以來備受推崇。多部古代醫學典籍均記載了其在治療各種熱毒疾病方面的顯著療效。

《神農本草經》最早記載牛黃能“主驚癇,寒熱,熱盛狂癇”,指出其能治療因熱毒引起的驚厥、高燒及神志異常等症。 《名醫別錄》更進一步說明其能“療小兒諸癇熱,口不開;大人狂癲”,強調其在治療小兒及成人熱毒引起的痙攣、神志不清等方面的功效。 《本草經疏》則深入闡述其解毒機理,認為牛黃“味苦氣涼,入足厥陰、少陽,手少陰經”,能清熱解毒、消痰,從而平息風火,使神志清明。文中所述“肝心二經邪熱膠痰為病”精闢地概括了牛黃治療的病機,即由肝心二經熱毒和痰濁凝聚所致的疾病。 《日用本草》則簡潔地指出牛黃能“治驚癇搐搦煩熱之疾,清心化熱,利痰涼驚”。

然而,古籍中也存在一些對牛黃使用上的不同見解。例如,《醫學發明》 caution 使用牛黃在某些情況下不宜與龍、麝等藥物並用,以免藥性過於猛烈,反而加重病情。《本草綱目》則對《別錄》中牛黃與龍膽相惡的說法提出質疑,認為兩者主治相近,均為肝經藥物,不應互相抵觸。 《本草崇原》中李東垣的觀點也值得注意,他強調牛黃的運用需謹慎,並根據疾病的部位和性質調整用藥方案,避免藥物走錯經絡,反而加重病情。

綜上所述,古籍中對牛黃解毒功效的記載雖然略有出入,但都肯定了其在治療熱毒性疾病中的重要作用。 其解毒機理主要在於清熱解毒、消痰開竅,使邪熱之氣得以排出,神志得以恢復。 然而,牛黃的應用需根據具體病情,結合其他藥物,謹慎使用。

6. 開竅

牛黃開竅的功效,歷來為中醫所重視,其作用機制在古代典籍中多有論述,但理解上亦有不同觀點。

《神農本草經》最早記載牛黃「主驚癇,寒熱,熱盛狂癇」,已點明其治療神志昏迷、痙攣抽搐等開竅的效用。《名醫別錄》進一步指出其可治「小兒諸癇熱,口不開;大人狂癲」,說明其適用於因熱邪、痰濁等導致神識不清、口噤不語等症狀。《神農本草經疏》則深入分析其機理:「肝心二經邪熱膠痰為病……此藥味苦氣涼,入二經而能除熱消痰,則風火息,神魂清,諸證自瘳矣。」認為牛黃能清熱解毒、化痰開竅,從而使神志恢復清明。

然而,《醫學發明》與《本草崇原》則對牛黃的使用提出了謹慎的意見。前者認為在某些情況下,牛黃不宜使用,恐「引風藥入骨髓」,後者則指出牛黃主要針對心家風熱狂煩,而非骨病,並對其與龍腦、麝香合用的時機提出了質疑。這反映了古人對牛黃藥性以及使用時機的深入思考與不同見解。

綜觀各家論述,《本草綱目》、《日用本草》、《日華子本草》等典籍也記載牛黃能治療中風失音、口噤、驚悸、痘瘡發狂等症,進一步佐證其開竅功效。 其應用範圍廣泛,但用藥需謹慎,需根據病症的具體情況,結合其他藥物,才能發揮最佳療效。 古代醫家對牛黃開竅功效的認識,在不同時期、不同醫家之間存在差異,說明中醫學的發展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

7. 平肝息風

牛黃,古來即被視為平肝息風的要藥。其功效,從多部古代醫籍中皆可窺見一二。

《神農本草經》簡潔地記載牛黃「主驚癇,寒熱,熱盛狂癇」,已點明其能治療因肝經熱盛而引發的驚癇等症,此即平肝息風的體現。 《名醫別錄》更進一步指出其可治「小兒諸癇熱,口不開;大人狂癲」,說明牛黃能治療因肝火旺盛導致的神志異常。 《神農本草經疏》則深入分析其作用機理:「心熱則火自生焰,肝熱則木自生風,風火相搏」,牛黃「味苦氣涼,入二經而能除熱消痰,則風火息,神魂清」。此處將牛黃的平肝息風功效,與肝經熱盛、風火相搏的病機緊密聯繫,指出其清熱消痰,從而平息風火,使神志清明的作用機理。

《日華子諸家本草》則擴展了牛黃的應用範圍,提到其可治「中風失音,口噤」,這些症狀也與肝經風證密切相關。 值得注意的是,《醫學發明》與《本草崇原》提及牛黃入肝治筋,並提出在某些情況下,使用牛黃需謹慎,尤其需考慮病症的階段及部位,避免將風邪引入骨髓。 雖然兩書提出不同觀點,但都從側面印證牛黃與肝經的密切關係,以及使用時需根據病情靈活運用。 《本草綱目》雖提及牛黃與龍膽「相惡」,但同時也指出錢乙的經驗,說明在某些情況下,兩者是可以同用的。這提醒我們,古籍記載的藥物配伍及禁忌,需要結合具體病情和臨牀經驗進行判斷。

總而言之,歷代醫家對牛黃平肝息風功效的認識,是基於其清熱解毒、熄風鎮驚的藥理作用,並結合不同的臨牀經驗而逐步豐富和完善的。 其應用需謹慎,並結合其他藥物,才能達到最佳療效。

牛黃的古代典籍


牛黃的現代功效


1. 解熱作用

1. 對發熱模型的解熱效果:

  • 酵母所致發熱模型: 在酵母引起的實驗性大鼠發熱模型中,灌服天然牛黃或人工培植牛黃(劑量為2g/kg)均顯示出顯著的解熱效果。這表明牛黃中的某些成分能夠干預或抑制酵母引起的發熱反應途徑。
  • 2,4-二硝基酚 (DNP) 所致發熱模型: 牛黃也能顯著對抗2,4-二硝基酚(DNP)引起的大鼠發熱。DNP 是一種解偶聯劑,它會使氧化磷酸化過程與電子傳遞鏈分離,導致能量以熱的形式釋放,從而引起發熱。牛黃對抗 DNP 發熱提示它可能具有調節能量代謝或降低機體產熱的作用。

2. 對正常體溫的影響:

  • 降溫作用: 腹腔注射牛黃(劑量為0.1g/kg)能夠降低正常大鼠的體溫。這表明牛黃不僅能用於治療發熱,還可能具有降低正常體溫的作用,提示其可能影響體溫調節中樞的正常功能。

3. 有效成分:

  • 牛磺酸: 資料指出牛黃的解熱有效成分是牛磺酸。牛磺酸是一種含硫氨基酸,在體內具有多種生理功能,包括神經調節、抗氧化、抗炎等。因此,牛黃的解熱作用可能與牛磺酸的這些生理功能有關。具體藥理機制可能涉及:

    • 調節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 牛磺酸可能通過影響下丘腦的體溫調節中樞,調節體溫設定點,從而達到解熱效果。
    • 抗炎作用: 發熱通常伴隨著炎症反應。牛磺酸的抗炎作用可能通過抑制炎症介質的釋放,從而減輕炎症反應,間接達到解熱效果。
    • 抗氧化作用: 發熱時機體可能產生過多的自由基。牛磺酸的抗氧化作用可能通過清除自由基,保護組織免受損傷,從而輔助解熱。

總而言之,參考資料显示,牛黃的解熱作用可能涉及多種機制,其中牛磺酸可能是其主要的解熱有效成分,它可能通過調節體溫調節中樞、抗炎和抗氧化等多種途徑發揮作用。

2. 抗凝血

牛黃的抗凝血作用體現在兩個方面:

  1. 抑制血小板聚集: 天然牛黃對膠原蛋白誘導的血小板聚集具有弱的抑制作用。這表明牛黃可能透過干擾血小板的活化和聚集過程,進而減少血栓的形成。
  2. 活化纖維蛋白溶解: 牛黃在纖維蛋白平板法實驗中顯示出強烈的纖溶活化作用。這意味著牛黃能夠促進纖維蛋白的分解,加速已形成的血栓溶解,從而達到抗凝血的效果。

3. 其他功效

牛黃的現代藥理分析顯示,除了清心開竅,對心血管及中樞神經系統有影響外,還具備以下功效:

(1)鎮咳:

  • 膽酸和去氧膽酸等成分具有明顯的鎮咳作用。
  • 膽酸鈉靜脈注射能夠明顯抑制電刺激貓喉上神經引起的咳嗽反應,顯示其對神經性咳嗽具有抑制作用。

(2)祛痰:

  • 膽酸和去氧膽酸具有祛痰效果,能促進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
  • 人工牛黃在小鼠酚紅排泌實驗及犬氣管痰引流實驗中均顯示出祛痰效果,表明其可能透過促進呼吸道液體分泌來達到祛痰目的。

(3)平喘:

  • 膽酸鈉能擴張離體豚鼠肺支氣管,並對抗組織胺和毛果芸香鹼引起的支氣管痙攣,說明其具有舒張支氣管平滑肌的作用。
  • 膽酸對噴霧引起的豚鼠支氣管痙攣有平喘效果,進一步證實其平喘活性。

4. 鎮靜

天然牛黃具有顯著的鎮靜作用。 在小鼠實驗中,以灌服或腹腔注射的方式給予天然牛黃,能夠顯著降低小鼠的自發活動,這顯示牛黃具有抑制中樞神經系統興奮性的作用。

進一步的研究顯示,天然牛黃能夠減輕由樟腦和咖啡因引起的小鼠興奮狀態。 樟腦和咖啡因都是中樞神經興奮劑,牛黃能拮抗這些物質的作用,更進一步證明其鎮靜效果。

此外,天然牛黃可以增強多種中樞神經抑制劑的效果,例如水合氯醛、烏拉坦、嗎啡、苯巴比妥及戊巴比妥。 具体表现为延长戊巴比妥鈉诱导的小鼠睡眠时间,并且可以使本来无法使小鼠丧失翻正反射的亚阈剂量水合氯醛,发挥抑制作用,导致小鼠翻正反射消失。 这表明牛黃與這些藥物之間存在協同作用,可以增強其鎮靜催眠效果。

人工培植牛黃、人工牛黃、牛膽酸、膽酸鈣、牛磺酸等成分,也具有不同程度的鎮靜效果。 雖然效果可能不如天然牛黃顯著,但仍然證實了牛黃及其相關成分具有鎮靜潛力。

5. 抗癌

現代藥理研究顯示,人工牛黃對小鼠S180及S37腫瘤有明顯的抑制作用。然而,它對艾氏腹水癌的實體型及腹水型則沒有抑制效果。這意味著人工牛黃的抗癌作用可能具有腫瘤選擇性,僅對特定類型的腫瘤有效,對其他類型的腫瘤則無效。目前的研究揭示了牛黃對特定小鼠腫瘤株的影響,但尚未深入闡明其作用機理。

6. 鎮痛

現代藥理研究顯示,牛黃中的成分脫氧膽酸 (/- 去氧膽酸) 和牛磺酸具有一定的鎮痛作用。然而,牛黃本身以及其中的膽酸,並未顯示出鎮痛效果。因此,牛黃的潛在鎮痛效果,可能來自其成分中的脫氧膽酸和牛磺酸,而非牛黃整體或膽酸的作用。

7. 抗病原微生物

抗流行性乙型腦炎病毒 (乙腦病毒)

  • 直接滅活病毒 (In Vitro): 體外試驗顯示,牛黃具備直接使流行性乙型腦炎病毒滅活的能力。這表示牛黃可能含有某些成分,可以直接作用於病毒本身,破壞其結構或干擾其複製機制,從而達到滅活病毒的效果。具體作用機制尚待更深入的研究闡明。
  • 體內保護效果 (In Vivo): 在小鼠實驗中,皮下感染乙腦病毒後24小時灌服牛黃,能對實驗感染產生顯著的保護效果。這表明牛黃在體內具有抗乙腦病毒的活性。可能是牛黃中的成分能抑制病毒在體內的複製和擴散,或者能增強宿主的免疫系統,協助清除病毒。
  • 有效成分分析: 人工牛黃、去氧膽酸鈉、膽酸與膽紅素也顯示出一定的保護效果,提示這些可能是牛黃中發揮抗乙腦病毒作用的部分活性成分。這些成分可能通過不同的途徑,共同或獨立地抑制病毒的感染。
  • 作用部位局限性: 需要注意的是,牛黃對腦內感染的乙腦病毒無效。這可能表示牛黃的成分不易穿透血腦屏障,無法有效到達腦部作用,或者在腦部環境下,牛黃的抗病毒活性會受到抑制。

8. 降壓

現代藥理分析中藥牛黃的降壓功效可以歸納如下:

牛黃及其成分展現出顯著的降血壓效果。在正常大鼠身上,通過灌服牛黃,以及在麻醉家兔身上,通過靜脈注射牛黃,都觀察到明顯的血壓下降。人工培植的牛黃,透過靜脈注射也能降低兔子的血壓。

更重要的是,牛黃對於病理性高血壓也具有療效。對自發性高血壓或腎性高血壓大鼠,口服0.1g/kg劑量的牛黃,即可產生顯著且持久的降壓作用。

構成牛黃的特定成分,也個別顯示出降壓活性。膽酸鈣、去氧膽酸、膽紅素、平滑肌收縮物質(SMC)以及牛磺酸,都具有不同程度和特點的降壓作用。

簡單來說,牛黃的降壓功效,不僅體現在完整藥材上,也體現在其多種成分的協同作用。

9. 抗驚厥

天然牛黃和人工培植牛黃均具備抗驚厥作用。藥理實驗顯示,透過灌服或腹腔注射給予牛黃,能有效對抗樟腦、咖啡因、可卡因、印防己毒素、戊四氮等化學物質誘導的小鼠驚厥,或延長這些物質引發驚厥的潛伏期。值得注意的是,牛黃對戊四氮誘導的驚厥效果更為明顯。然而,牛黃對士的寧引發的驚厥沒有任何對抗作用。

牛黃的抗驚厥作用呈現上行性特點,也就是說,它主要作用於較高層級的神經系統。對於樟腦、咖啡因等引起的皮層性驚厥,牛黃的抑制效果較強,對腦幹性驚厥的抑製作用相對較弱,而對於脊髓性驚厥則完全無效。

10. 抗氧化

牛黃的現代藥理分析顯示,其核心成分如牛黃素、牛黃酸、牛黃甙等,構成一套高效抗氧化體系。這些生物活性分子能有效捕捉並清除體內過量的自由基,特別是活性氧物質(ROS),從而顯著降低脂質過氧化、蛋白質氧化及核酸損傷等氧化應激反應。此機制在分子層面保護了細胞膜的完整性與細胞內大分子結構的穩定性,維護正常的細胞生理功能,並有效延緩細胞和組織的氧化衰老進程。牛黃的抗氧化作用亦間接支持新陳代謝的順暢運作,並透過減輕細胞損傷來增強免疫細胞功能,綜合性地提升機體抵禦疾病的能力。

11. 提升免疫力

牛黃所含牛黃素、牛黃酸、牛黃甙等活性成分,經現代藥理研究證實,能調節機體免疫功能。這些成分可能透過影響淋巴細胞增殖、促進細胞因子分泌,或增強巨噬細胞吞噬活性,從而提升人體對病原體的抵抗力,協助抗擊感染及預防疾病,展現免疫增強作用。

12. 抗發炎

牛黃的抗發炎功效,依現代藥理分析,主要源於其活性成分如膽紅素及膽酸衍生物。這些成分透過多重機制作用。

首先,牛黃能顯著抑制發炎過程中促發炎細胞因子(如腫瘤壞死因子-α (TNF-α)、介白素-1β (IL-1β)、介白素-6 (IL-6))的產生與釋放,藉此阻斷炎症級聯反應的啟動與進展。

其次,它能干預關鍵的細胞內信號通路,特別是抑制核因子-κB (NF-κB) 的活化。NF-κB 作為調控多種促發炎基因(包括環氧化酶-2 (COX-2)、誘導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表達的核心轉錄因子,其受抑制可有效從基因層面阻斷多種炎症介質的生成。

再者,牛黃具有強效抗氧化能力,尤以膽紅素為甚。它能有效清除發炎反應中產生的活性氧自由基 (ROS),減輕氧化壓力對組織造成的損傷,從而緩解炎症。整體而言,牛黃在分子及細胞層面多途徑協同發揮抗發炎作用。

牛黃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 內服:研末,每次1.5-3g;或入丸劑。
  • 外用:適量,研末撒或調敷。

牛黃的炮製


  • 淨劑: 將牛黃取出,除淨外部薄膜。
  • 研末:
    • 先裹以燈心草或通草絲,外面再包以白布或毛邊紙。
    • 置陰涼處陰乾,乾燥時,切忌風吹、日曬、火烘,以防破裂或變色。
    • 研為極細粉末,即可入藥。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中藥「牛黃」注意事項

  1.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慎服:牛黃可能對胎兒和嬰兒造成影響。
  2. 慢性病患者慎用:有心臟病、高血壓、腎臟疾病等慢性病者應謹慎使用牛黃。
  3. 過敏體質者避免:有過敏體質者應避免使用牛黃。
  4. 用量及方法遵循醫囑:使用牛黃時應依照醫生或中醫師的建議,勿超過指定用量。

牛黃相關的方劑


牛黃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丹毒妄想狀態咽喉痛牙齒緊閉口張不開胡言亂語神志不清牙齦潰爛麻疹癲癇腦中風損傷失眠急驚心悸疼痛咳嗽

牛黃含有的化學成分


膽紅素(Bilirubin), 膽酸(Cholic acid), 脫氧膽酸(Deoxycholic acid), 膽汁酸(Bile acids), 膽汁酸鹽(Bile salts), 膽甾醇(Cholesterol), 麥角甾醇(Ergosterol), 脂肪酸(Fatty acids), 卵磷脂(Lecithin), 維生素D(Vitamin D), 鈣(Calcium), 鈉(Sodium), 鐵(Iron), 鉀(Potassium), 銅(Copper), 鎂(Magnesium), 磷(Phosphorus), 類胡蘿蔔素(Carotenoids), 丙氨酸(Alanine), 甘氨酸(Glycine), 牛磺酸(Taurine), 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 精氨酸(Arginine), 亮氨酸(Leucine), 蛋氨酸(Methionine), 平滑肌收縮物質SMC-S2(SMC-S2), 平滑肌收縮物質SMC-F(SMC-F)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