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黃承氣湯

NIU HUANG CHEN QI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溫病條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24

熱/寒比例

極寒 (0.04)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0%
心經 20%
胃經 9%
大腸經 9%
脾經 9%
心包經 9%
小腸經 9%
三焦經 9%
肝經
心經
胃經
大腸經
脾經
心包經
小腸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牛黃承氣湯中包含牛黃,主要有兩大原因:

  1. 清熱解毒、開竅醒神:牛黃具有清熱解毒、開竅醒神之效,能迅速解除熱毒壅閉,使神志清醒。牛黃承氣湯主治熱結便祕,而牛黃能通利二便,並能解熱毒,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提高療效。
  2. 相輔相成,增強療效:牛黃與其他藥物如芒硝、大黃等配合,能加強瀉熱通便的效果。牛黃能引導藥力直達病竈,使其更有效地發揮作用,達到清熱瀉火、通便排毒的效果。

牛黃承氣湯中包含大黃,主要原因有二:

一、 瀉熱通便:大黃性寒,味苦,入脾、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清熱解毒之效。牛黃承氣湯為峻下逐瘀之劑,用大黃可迅速瀉熱,引導熱邪下降,通利大便,解除便祕,達到清熱解毒、涼血止痛之目的。

二、 引藥下行:牛黃承氣湯中其他藥物如芒硝、枳實等,均具有瀉下作用,大黃可引導這些藥物下行,加速藥效發揮,並防止藥物停滯上焦,引起胃腸不適。

主治功效


牛黃承氣湯主治功效分析

牛黃承氣湯,乃攻下之劑,其主治功效主要針對陽明熱盛,邪閉心包,導致神昏、舌短、內竅不通,並伴有飲不解渴等症狀之危重病證。諸多古籍如《溫病條辨》、《溫病指南》、《溫病辨症》等均有記載,其運用皆指向此類危急重症。

治療原理:

牛黃承氣湯的組成藥物及其作用機理如下:

  • **牛黃:**為方中君藥,具有清熱解毒、鎮驚開竅、消癥散結之功。其清熱解毒,可瀉去陽明經之實熱;鎮驚開竅,則可醒神開竅,改善神昏、舌短、內竅不通等症狀;消癥散結,則能消除體內鬱結之邪氣,促進氣血運行。牛黃的清熱解毒作用,並非單純的降低體溫,而是針對陽明經實熱引起的邪熱壅滯,通過開竅醒神,打通經絡,從根本上解決病症。

  • **大黃:**為臣藥,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通便之效。大黃瀉下通便,能迅速排出體內鬱積的熱毒,降低腸道內壓力,從而減輕心包的壓力,有利於神志恢復。大黃的瀉下作用,配合牛黃的開竅作用,共同達到清熱解毒、通腑泄熱的目的。其清熱瀉火,不僅僅針對腸胃,更是針對陽明經之熱邪。

綜上,牛黃承氣湯通過牛黃的清熱解毒、鎮驚開竅以及大黃的清熱瀉火、通便作用,共同達到瀉熱通腑、開竅醒神的治療目的。此方藥力峻猛,直達病竈,迅速清除陽明經之實熱,解除邪閉心包所致的神昏、舌短、內竅不通等危重症狀。其治療機理並非單純的瀉下,而是透過瀉熱通腑,進而達到開竅醒神的效果,使患者脫離危急狀態。 古籍中所述「邪閉心包,神昏舌短,內竅不通,飲不解渴者」正是此方作用的最佳體現。 方中牛黃與大黃的配伍,一清熱開竅,一瀉熱通便,相輔相成,藥效更顯著。

值得注意的是,牛黃承氣湯藥性峻烈,非陽明熱盛、邪閉心包之危重症狀者不宜使用。 其應用需在醫生專業判斷下進行。

傳統服藥法


安宮牛黃丸2丸,生大黃(末)3錢。
用安宮牛黃丸化開,調生大黃末,先服一半,不知再服。

相關疾病


舌頭卷曲回縮,轉動不靈舌頭僵硬,活動不靈大便秘結昏迷

相同名稱方劑


牛黃承氣湯, 出處:《溫病條辨》卷二。 組成:安宮牛黃丸2丸,生大黃(末)3錢。 主治:陽明溫病,邪閉心包,神昏舌短,內竅不通,飲不解渴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