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黃瀉心湯

牛黃瀉心湯

NIU HUANG XIE XIN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21

熱/寒比例

極寒 (0.05)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19%
肝經 13%
脾經 13%
胃經 8%
大腸經 8%
心包經 8%
小腸經 8%
三焦經 8%
肺經 5%
腎經 5%
心經
肝經
脾經
胃經
大腸經
心包經
小腸經
三焦經
肺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牛黃瀉心湯中包含牛黃,主要因為其具有清熱解毒、豁痰開竅、鎮驚止痙的功效,能有效治療熱病心煩、神昏譫語、驚厥抽搐等症狀。

牛黃本身為牛膽結石,性寒涼,入心經,能清心火,解熱毒,開竅醒神。在方中與黃連、黃芩、梔子等清熱瀉火藥物配合,共同達到清熱瀉心、開竅醒神的功效,以解除熱病過程中心火熾盛、神志不清、驚厥抽搐等危重症狀。

牛黃瀉心湯中加入大黃,主要原因在於其瀉熱解毒之效。

  1. 清熱瀉火: 大黃苦寒,善於清熱瀉火,能降服心火,對於熱邪熾盛所致的煩躁不安、神志不清、口渴咽乾等症狀有明顯的緩解作用。
  2. 瀉下通便: 大黃具有瀉下通便的功效,能促進腸道蠕動,排出體內積熱,有助於解除熱毒,改善便祕。

因此,牛黃瀉心湯中加入大黃,能起到清熱解毒、瀉下通便的雙重作用,對於治療熱毒熾盛所致的各種病症具有良好的療效。

牛黃瀉心湯中包含硃砂,主要原因在於其鎮心安神之效。

硃砂性寒,味甘,入心經,能鎮驚安神、清熱解毒。牛黃瀉心湯以清熱瀉火為主,但同時也兼顧心火亢盛,神志不安之症。硃砂的加入,可有效平息心火,安神定志,使心火得降,神志得寧。

此外,硃砂亦可配合其他藥物,發揮協同作用,增強藥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牛黃瀉心湯】的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以「清心涼胃、瀉火」為核心,主治心經熱盛引起的神志異常實熱證候,具體表現為:

  1. 神志病症:昏狂、譫語(胡言亂語)、癲癇,屬熱邪擾亂心神的實證。
  2. 外感熱病:傷寒發狂,伴隨大便燥結,反映熱邪內熾、陽明腑實。
  3. 病機關鍵:熱毒上攻心包,兼有胃腑積熱,形成「心胃火燔」之勢。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方中四藥配伍,體現「涼開瀉下」並用的思路:

  1. 牛黃(2錢半)

    • 性涼味苦,清心豁痰,直折心包熱毒,為治熱入心包神昏要藥。
    • 協同朱砂增強鎮驚之效,針對譫語癲狂。
  2. 朱砂(2錢半)

    • 重鎮安神,其寒性協助清心火,克制熱擾神明之躁動。
    • 與牛黃合用,形成「涼開」基礎,仿《溫病條辨》安宮牛黃丸之意。
  3. 生大黃末(2兩,君藥)

    • 用量獨重,瀉下攻積,釜底抽薪導心胃之火從腸腑而出。
    • 生用取其峻瀉之力,熱結便閉者得通,則神昏自減。
  4. 腦子(冰片,2錢半)

    • 芳香走竄,開竅醒神,助牛黃透達熱邪鬱閉。
    • 其辛涼之性可散鬱火,治標之急。

三、方劑配伍特點

  • 上下分消:大黃瀉下通腑(下)、牛黃朱砂清心(上),冰片透達(表),共奏「瀉火開竅」之功。
  • 標本兼治:大黃治本(瀉熱結)、牛朱冰治標(鎮驚開竅),適用於熱證兼見「神昏便秘」者。
  • 劑型設計:研末以生薑蜜水調服,生薑反佐防寒涼傷胃,蜂蜜緩和大黃峻瀉,護正而不留邪。

四、延伸思考
此方與《傷寒論》調胃承氣湯(大黃、芒硝、甘草)皆治熱結發狂,但牛黃瀉心湯側重「心胃同病」,加入開竅鎮靜之品,更適用於熱擾神志的病證,反映明清時期對「溫病神昏」的用藥發展。

傳統服藥法


腦子2錢半,牛黃2錢半,大黃末(生)2兩,朱砂2錢半。
清心涼胃,瀉火。
上為極細末。
每服3錢,涼生薑蜜水調下。
南極延生湯(《臞仙活人方》卷下)、牛黃瀉心散(《簡明醫彀》卷四)。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瀉下作用,孕婦及脾胃虛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癲癇癲狂狂躁癡呆智能低下突然暈倒不省人事

相同名稱方劑


牛黃瀉心湯, 出處:《禦藥院方》卷七。 組成:腦子2錢半,牛黃2錢半,大黃末(生)2兩,朱砂2錢半。 主治:清心涼胃,瀉火。主治:心經熱盛,昏狂譫語,癲癇,傷寒發狂便結。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