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嬰鎮驚丸

保嬰鎮驚丸

BAO YING ZHEN JING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

寒性指數

16

熱/寒比例

極寒 (0.06)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17%
脾經 17%
胃經 15%
肺經 9%
小腸經 7%
心包經 7%
三焦經 7%
肝經 7%
大腸經 7%
腎經 2%
心經
脾經
胃經
肺經
小腸經
心包經
三焦經
肝經
大腸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保嬰鎮驚丸中加入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瀉火:大黃味苦寒,性峻,入肝、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涼血、解毒的功效。嬰幼兒常因積熱內蘊而出現驚風、發熱、煩躁不安等症狀,大黃能清熱瀉火,消解積熱,達到鎮驚止痙的效果。

2. 推動藥力:大黃性猛,能引導其他藥物向下運行,促進藥力深入病竈。保嬰鎮驚丸中其他藥物如羚羊角、天麻、硃砂等,具有鎮驚安神的作用,而大黃可助其藥力直達病所,增強其鎮驚功效。

保嬰鎮驚丸中加入甘草,主要有兩大原因: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的作用,能緩解其他藥材的燥烈或寒涼之性,使藥性更平和,避免對嬰幼兒造成過大的刺激。
  2. 增強療效: 甘草能增強其他藥材的療效,例如與黃芩、黃連等藥材配合使用,能增強其清熱解毒、鎮驚止咳的功效,更有效地治療小兒驚癇等疾病。

總之,甘草在保嬰鎮驚丸中起到重要的協調和增效作用,有助於提高藥效,使藥物更安全有效地治療小兒疾病。

保嬰鎮驚丸是一種常用於小兒驚悸、驚厥的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硃砂,主要是基於其獨特的藥理特性。硃砂,即辰砂,含有水銀成分,具有鎮靜、安神的作用。對於小兒在高燒或其他因素引起的驚厥,硃砂能幫助緩解緊張情緒,穩定心神,減少不必要的興奮反應。此外,硃砂在中醫中也被視為可以清心火、解毒的藥物,適合於熱盛引起的驚悸。

然而,使用硃砂需謹慎,因其含有重金屬水銀,長期或過量使用可能帶來中毒風險。因此,在保嬰鎮驚丸的配方中,需遵循適當用量,並配合其他藥材共同作用,以發揮最佳療效。總的來說,硃砂在此方中的作用,主要是針對鎮靜安神與清熱解毒,對治療小兒的相關症狀具有重要意義。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保嬰鎮驚丸」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小兒急熱驚風,實熱目赤,口瘡,便燥,小便赤黃」,其病機核心為「實熱內蘊,引動肝風」。小兒體質陽盛,易感邪熱,或飲食積滯化熱,熱極生風,表現為驚厥抽搐(急熱驚風);熱邪上攻則目赤、口瘡;下灼津液則大便燥結、小便赤黃。此方通過清熱瀉火、鎮驚安神、通腑導滯,以標本兼顧。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大黃(君藥)

    • 性味功效:苦寒,歸脾胃、大腸經,瀉熱通便、涼血解毒、破積導滯。
    • 方中作用:直瀉陽明腑實,通導腸胃積滯,使熱邪從大便而解(「釜底抽薪」法);兼涼血解毒,針對口瘡、目赤等上焦熱象。
  2. 甘草(臣藥)

    • 性味功效:甘平,歸心肺脾胃經,清熱解毒、緩急和中。
    • 方中作用:調和大黃峻瀉之性,防其傷正;甘緩能制肝風急亢,協同鎮驚;清熱解毒助治口瘡。
  3. 朱砂(佐使藥)

    • 性味功效:甘微寒,歸心經,重鎮安神、清心解毒。
    • 方中作用:質重沉降,鎮攝浮越之肝風,安定神志以止驚;寒性清心火,防熱擾神明所致驚搐。
  4. 蜂蜜(輔料)

    • 煉蜜為丸:緩和藥性,潤燥通便,助大黃潤腸而減其峻烈;甘味嬌味,利於小兒服用。

三、配伍邏輯與整體機理

  • 清熱導滯:大黃瀉下通腑,甘草清熱和中,使熱邪從二便分消,源頭阻斷熱極生風之病理鏈條。
  • 鎮驚安神:朱砂重鎮息風,直接對抗驚風抽搐,合大黃「瀉火以熄風」標本同治。
  • 攻防兼顧:大黃瀉實、朱砂鎮驚為「攻」;甘草護胃、蜂蜜潤緩為「防」,符合小兒「臟腑嬌嫩」特點。

結論:此方以通腑瀉熱為主,輔以鎮驚安神,體現「治驚先治熱,熱去驚自平」的小兒驚風治療思路,適用於實熱內結、風火相煽之證,非虛風或脾弱所致驚痫。

傳統服藥法


大黃1兩5錢,甘草1兩,朱砂,面3錢。
清熱、鎮驚、導滯。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每丸五分重,蠟皮或蠟紙筒封固。
每次服1丸,週歲小兒酌減,白開水化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瀉下通便的功效,因此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保嬰鎮驚丸, 出處:《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天津方)。 組成:大黃1兩5錢,甘草1兩,朱砂面3錢。 主治:清熱、鎮驚、導滯。主治:小兒急熱驚風,實熱目赤,口瘡,便燥,小便赤黃。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