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春散

CHUAN CHUN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

寒性指數

7

熱/寒比例

極寒 (0.14)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5%
脾經 25%
肺經 25%
腎經 13%
胃經 11%
心經
脾經
肺經
腎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傳春散中加入硃砂,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鎮心安神: 硃砂性寒,味甘,具有鎮心安神、清熱解毒之功效。古人認為,心火過盛、神志不安、驚悸失眠等症狀,皆可透過硃砂的鎮心作用來改善。
  2. 活血化瘀: 硃砂亦能活血化瘀,對於瘀血阻滯、經絡不通所引起的疼痛、腫脹等症狀,具有一定的療效。

然而,硃砂為重金屬,使用不當可能造成中毒,因此傳春散的使用必須遵照醫囑,不可自行服用。

傳春散方劑中使用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甘草性甘平,味甘,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和副作用的作用。傳春散中可能含有較多偏寒或偏熱的藥材,甘草可以中和藥性,使藥效更加平和,避免對人體造成傷害。
  2. 增強藥效: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緩急止痛、解毒生津等功效。它可以增強其他藥材的藥效,使藥物更加有效地發揮作用,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傳春散」主治功效分析

方劑組成與藥理分析

「傳春散」源自《古今醫統大全》,主要由梅花蕊、桃花蕊、經霜絲瓜、硃砂及甘草組成。此方劑的獨特之處在於其選用的藥材,皆帶有其特殊的藥理作用:

  • 梅花蕊、桃花蕊: 古籍中常有花蕊入藥的記載,雖未明確闡述其具體功效,但根據其屬性推測,可能具有疏散風邪、活血通絡之效,亦有芳香闢穢之功。
  • 經霜絲瓜: 經霜絲瓜,在古人眼中認為能吸收天地之精華,具有清熱解毒、通絡散結之功,推測能助痘瘡透發。
  • 硃砂: 硃砂性寒,味甘,具有清心安神、鎮靜止驚、清熱解毒、消癥化瘀之效。在傳春散中,其主要作用可能為清解痘毒,並鎮靜安神,防止痘瘡毒邪內陷。
  • 甘草: 甘草性平,味甘,具有調和諸藥、益氣補中、緩急止痛、清熱解毒之效,其在方劑中可調和諸藥藥性,並能輔助清熱解毒,且可緩解痘瘡初期可能引起的不適。古籍中亦提及甘草主治痘瘡之出未出、陷伏不起,故在此方中甚為重要。

主治功效與治療原理

《古今醫統大全》明確指出,「傳春散」主治「痘瘡已出未出,陷伏不起,或隱在皮膚之間」。此方劑的治療原理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1. 透邪外出: 痘瘡初期,若毒邪鬱於肌膚之間,難以透發,則病情纏綿難癒。傳春散中,花蕊、絲瓜等藥材推測能疏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幫助痘毒透達肌膚表面,加速痘瘡的透發。
  2. 清熱解毒: 痘瘡本屬熱毒之邪,硃砂、甘草均具有清熱解毒之功,能清除體內毒素,緩解痘瘡所致的發熱、紅腫等症狀。
  3. 安神定驚: 痘瘡發病過程中,患者可能出現心神不寧、煩躁不安之症,硃砂的安神定驚作用能幫助穩定患者情緒,減輕不適。
  4. 調和氣血: 甘草的益氣補中、調和諸藥之功,能幫助機體恢復正氣,提高抵抗力,促進痘瘡的恢復。

綜合而言,「傳春散」的治療原理,在於通過疏通經絡、透邪外出,結合清熱解毒、安神定驚,以達到治療痘瘡的功效。此方藥性平和,雖有硃砂之清熱解毒之功,但配伍甘草調和,故不至過寒而傷正氣。其對於痘瘡初期,出而不暢,或隱伏於皮膚之症,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與「玄參升麻湯」的比較

《古今醫統大全》中,亦提及「玄參升麻湯」能治「傷風傷寒,風寒少食,或汗或下後風熱不散」。兩者雖同屬治療發熱性疾病,但病機與用藥截然不同。「玄參升麻湯」主要針對外感風寒後,正氣受損,熱邪內伏之症,故用玄參、升麻等藥材,以清熱透邪為主。「傳春散」則針對痘瘡初期,邪氣鬱於肌膚之間,難以透發之症,故用花蕊、絲瓜等藥材,以疏通經絡、透邪外出為主。兩者在治療機理、選藥配伍上,均存在顯著差異。

總結

「傳春散」為治療痘瘡初期,邪氣鬱於肌膚之間,難以透發之證的有效方劑。其巧妙地運用了花蕊、絲瓜、硃砂及甘草等藥材的藥理作用,達到疏通經絡、透邪外出、清熱解毒、安神定驚之功,從而幫助患者渡過痘瘡發病初期,促進病情恢復。

傳統服藥法


梅花蕊2錢,桃花蕊(各取膽乾)2錢,經霜絲瓜2錢,朱砂2錢,甘草1錢。
上為末。
每服5分或3分,煎紫蘇飲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傳春散, 出處:《醫統》卷九十一。 組成:梅花蕊2錢,桃花蕊(各取陰乾)2錢,經霜絲瓜2錢,朱砂2錢,甘草1錢。 主治:痘瘡之出未出,陷伏不起,或隱在皮膚之間。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