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肌桃紅散

生肌桃紅散

SHENG JI TAO HONG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5

寒性指數

23

熱/寒比例

(0.22)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8%
胃經 20%
腎經 19%
脾經 15%
肺經 15%
心經
胃經
腎經
脾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生肌桃紅散中包含寒水石,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燥濕止癢: 寒水石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癢之功效。對於濕熱蘊結、毒邪外侵所致的皮膚病,如濕疹、皮炎、瘡瘍等,寒水石能有效清熱解毒,燥濕止癢,促進傷口癒合。
  2. 收斂生肌,止血止痛: 寒水石還有收斂生肌、止血止痛的作用。對於外傷出血、潰瘍破損等,寒水石可以收斂傷口,促進組織再生,同時止血止痛,緩解疼痛不適。

因此,寒水石在生肌桃紅散中,起到了清熱解毒、燥濕止癢、收斂生肌、止血止痛等多重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共同發揮療效。

生肌桃紅散中加入硃砂,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1. 收斂生肌:硃砂性寒,味甘,具有收斂止血、生肌止痛的功效。其能有效抑制傷口處的炎症反應,促進傷口癒合,對於外傷出血、潰瘍久不癒合等症狀具有一定的療效。

2. 清熱解毒:硃砂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緩解因外傷感染引起的紅腫熱痛等症狀。

因此,生肌桃紅散中加入硃砂,旨在通過其收斂生肌和清熱解毒的功效,促進傷口癒合,緩解炎症反應,達到治療外傷的目標。

生肌桃紅散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緩解藥性,調和諸藥: 生肌桃紅散為治瘡瘍外用藥,多以辛辣燥烈之品為主,甘草性平和,味甘,能緩解藥性,避免藥物過於燥烈而傷及正氣,同時又能調和諸藥,使藥性相輔相成,更利於傷口癒合。
  2. 解毒消腫,促進癒合: 甘草具有解毒消腫、止痛生肌的作用,能有效清除傷口周圍的毒素,消散腫脹,並促進肉芽組織生長,加速傷口癒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生肌桃紅散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主治「齒齦內出血,并有竅眼,時時吐血」,針對牙齦出血伴隨竇道形成的症狀,具有止血、生肌、斂瘡的功效。古籍記載三種變方名稱(生肌桃紅散、生雞桃花散、生肌梅花散)皆反映其促進組織修復的作用。

組成分析與治療原理

  1. 寒水石粉(3兩)

    • 性寒,清熱瀉火,能解上焦熱毒
    • 外用有收斂止血之效,針對熱性出血
  2. 朱砂(飛,2錢)

    • 鎮心安神,傳統認為心神不寧可致血不歸經
    • 輕度防腐作用,防止竅眼處感染
  3. 甘草(炒,1字)

    • 炒用增強溫中作用,調和諸藥
    • 含甘草甜素,具抗炎與黏膜保護效果
  4. 腦子(即冰片,1字)

    • 芳香走竄,引藥透入竅眼深處
    • 局部輕度麻醉,緩解疼痛

配伍邏輯

全方以清熱止血為主軸:

  • 寒水石治本(清熱瀉火),朱砂治標(直接止血)
  • 冰片與炒甘草形成「一走一守」搭配,既引藥入絡又固護胃氣
  • 劑量設計以寒水石為主(3兩),佐以小量芳香藥(1字),符合「重鎮清熱,輕透引經」原則

作用機轉推論

  1. 止血:朱砂收斂血管,寒水石降低局部發炎
  2. 閉竅:冰片促組織收斂,配合寒水石形成保護層
  3. 生肌:甘草促進黏膜修復,朱砂抑制細菌滋生

此方體現中醫「止血需清熱,生肌當透竅」的治療思路,對牙周病理性出血伴隨組織缺損的狀況具有針對性。

傳統服藥法


寒水石粉3兩, 朱砂(飛)2錢,甘草1字(炒), 腦子1字。
上為細末。
每用少許,乾捻有竅處。
生雞桃花散(《普濟方》卷六十九)、生肌梅花散(《奇效良方》卷六十二)。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收斂止血的作用,陰虛血虧者慎用。

相關疾病


胃腸出血吐血

相同名稱方劑


生肌桃紅散, 出處:《禦藥院方》卷九。 組成:寒水石粉3兩,朱砂(飛)2錢,甘草1字(炒),腦子1字。 主治:齒齦內出血,並有竅眼,時時吐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