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祕傳瘧丹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緩和藥性: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胃經,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降低藥物刺激的作用。瘧疾常伴有發熱、寒戰等症狀,而祕傳瘧丹中可能含有較為峻猛的藥物,加入甘草可緩和其藥性,避免對身體造成過大的負擔。
- 增強療效:甘草性平,能補脾益氣,和中緩急。瘧疾患者常出現脾胃虛弱、氣血不足等症狀,甘草能補益脾胃,增強機體抵抗力,有助於抵抗瘧疾的侵襲,提升藥物的治療效果。
祕傳瘧丹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瘧疾等症狀。在其組成中包含信石,這是一種具有特別療效的藥材。信石,常見於中國南方,傳統上被認為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的功效。由於瘧疾的發作常伴隨著高燒、寒顫等症狀,信石的清熱作用可以幫助降低體內的熱量,緩解患者的不適。
此外,信石的利尿作用有助於促進體內毒素及病菌的排出,進一步協助身體恢復健康。祕傳瘧丹透過綜合多種藥材的作用,利用信石的功能來強化整體方劑的療效,提升治療瘧疾的效果。因此,信石在祕傳瘧丹中的使用,不僅是遵循中醫的整體觀念,也反映了具體的藥理作用,為治療瘧疾提供了全面的支持。
祕傳瘧丹中加入寒水石,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 寒水石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解毒止痛之功效。瘧疾發病常伴隨發熱、頭痛、惡寒等症狀,寒水石可清熱解毒,緩解病症。
- 收斂止瀉: 寒水石亦能收斂止瀉,有助於緩解瘧疾患者常伴隨的腹瀉症狀。
綜合而言,寒水石在祕傳瘧丹中發揮清熱解毒、收斂止瀉的作用,有助於緩解瘧疾病症。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祕傳瘧丹」主治功效分析
《類編朱氏集驗醫方》所載之「祕傳瘧丹」乃一古方,其組成簡潔,僅由甘草、信石與寒水石三味藥組成。此方以治療瘧疾為主要目的,其治療原理與功效可從藥性與組方結構深入探討。
藥材分析:
甘草: 在此方中,甘草主要發揮調和諸藥之功,使其藥性不致過於剛猛,同時亦有解毒止痛之效。甘草性平,能緩和信石和寒水石之峻烈藥性,使整體藥方更加溫和,易於人體接受。
信石(砒石): 《類編朱氏集驗醫方》特別強調使用「真者,生用少許」,點明信石於此方之關鍵地位。信石具強烈之毒性,但少量生用則能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瘧疾常伴有發熱、寒戰等症狀,信石的清熱解毒之功,能對抗瘧疾之病邪,緩解其所引起之不適。
寒水石: 寒水石在此方中以「如琉璃亮者」為佳,強調其質量。寒水石性寒,具清熱涼血、解毒利尿之效。瘧疾之熱邪常耗傷陰血,寒水石的清熱涼血功能,有助於清除內熱,涼血止血,並透過利尿作用,幫助體內代謝廢物排出,從而加速病體復原。
治療原理分析:
「祕傳瘧丹」之治療原理,在於其組方之巧妙。信石、寒水石皆屬寒涼之品,能清解瘧疾所引起之熱邪,其解毒功效亦能對抗病原體,而甘草則扮演調和與緩和之角色,使峻烈之藥性不傷及正氣,並具有止痛功效。
此方之使用方法亦有其獨到之處。將三味藥材研磨成細末,製成丸劑或以冷水調服,並於「臨發日」服用,此種「截瘧」之策略,可及早阻止瘧疾之發作。此外,服用時忌食熱食,也體現了古代醫者對藥性與飲食之間相互影響的重視,以確保藥效的發揮。
主治功效:
綜上所述,「祕傳瘧丹」主要功效為:
清熱解毒: 針對瘧疾所致之熱邪,能有效清除體內邪熱,緩解發熱、寒戰等症狀。
截瘧止痛: 於瘧疾發作前服用,能達到截瘧之效,並具有止痛之作用。
涼血利尿: 具有清熱涼血之功,能降低瘧疾引起之血液燥熱,同時利尿作用有助於體內毒素之排出,加速疾病恢復。
「祕傳瘧丹」之組方精簡,但其藥理作用和治療原理卻十分明確,體現了古代醫家在有限條件下,善用藥材特性,制定有效治療方案的智慧。後方所列草果、半夏等藥,應為病後調理之用,並非此丹之組成部分,此處不加以分析。
傳統服藥法
甘草(生用)、信石(真者,生用)、少許寒水石(如琉璃亮者是)。
上為細末,面糊為丸,如綠豆大,朱砂為衣。
每服大人5丸,小兒2丸,早晨用冷水吞下。如不丸者,用末予以冷水調,大人每服只用1字錢,小兒服半字錢,臨發日服之。真實藥料不過5-6服自然而愈,後服:草果、半夏(湯泡7次)、制厚朴
莫吃熱食,只用溫湯淘飯止飢,粥食一例放冷,恐熱觸犯藥性。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不宜長期服用。
- 本方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如出現腹瀉、便溏等症狀,應立即停藥。
- 本方不宜與其他藥物同時服用,如有需要,應諮詢醫生。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秘傳瘧丹, 出處:《朱氏集驗方》卷二。 組成:甘草(生用)、信石(真者,生用)、少許寒水石(如琉璃亮者是)。 主治:瘧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