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砂散

朱砂散

ZHU SHA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5

寒性指數

26

熱/寒比例

極寒 (0.19)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15%
脾經 15%
肺經 15%
腎經 15%
胃經 15%
三焦經 5%
肝經 5%
小腸經 5%
大腸經 5%
心經
脾經
肺經
腎經
胃經
三焦經
肝經
小腸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硃砂散中加入芒硝,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引藥下行: 芒硝性寒,味苦鹹,入肝、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軟堅散結的功效。硃砂散主要用於治療熱病神昏、譫語、驚厥等症,芒硝的加入可引藥下行,使藥力直達病竈,加強清熱解毒、鎮心安神的效果。
  2. 通利水道: 芒硝亦能通利水道,使體內積聚的熱毒得以排出,有助於清熱解毒,緩解神昏、譫語等症狀,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因此,硃砂散中加入芒硝,既能引藥下行,又能通利水道,共同發揮清熱解毒、鎮心安神的功效。

硃砂散中含有寒水石,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瀉火: 寒水石性寒,味甘鹹,入肝、膽經,能清熱瀉火,降肝火,解毒消腫。硃砂散中加入寒水石,可協同硃砂清熱解毒,降火止痛,適用於熱毒熾盛,肝火上炎所致的口舌生瘡、牙齦腫痛等症。
  2. 收斂止血: 寒水石具有收斂止血的功效,可與硃砂共奏止血消腫之效。對於因熱毒上攻引起的出血症狀,例如口鼻出血、牙齦出血等,寒水石的加入能起到輔助止血的作用。

「硃砂散」方劑中包含「硃砂」,主要原因如下:

  1. 鎮心安神:硃砂性寒,入心經,具有鎮心安神、清熱解毒的功效。在方劑中,它可以起到鎮定心神、安神定志的作用,適用於心神不寧、失眠多夢、驚悸不安等症狀。
  2. 解毒消腫:硃砂還具有解毒消腫的功效,可以治療毒蛇咬傷、瘡瘍腫毒等。在一些外用方劑中,硃砂常與其他藥物配合使用,以達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效果。

硃砂散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大原因:

一、調和藥性: 硃砂性寒,味甘、辛,具有鎮心安神之效,但長期服用可能損傷腎氣。甘草性甘,味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補脾益氣之功效。將甘草加入硃砂散中,可調和硃砂的寒性,減輕其對腎臟的損害,並能增強其安神作用。

二、增強藥效: 甘草具有解毒、抗炎、抗氧化等作用,可與硃砂協同作用,增強其鎮靜安神、清熱解毒的功效。此外,甘草還能緩解硃砂可能引起的口乾、便祕等副作用,使藥效更為溫和,安全性更高。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朱砂散之傳統功效與主治
此方載於古代醫籍,主治「口瘡」,即口腔黏膜潰瘍、紅腫疼痛之症。其功效著重於清熱解毒、消腫斂瘡,外用以直接作用於患處,緩解局部熱毒鬱結所致之瘡瘍。

組成分析與治療原理

  1. 樸消(芒硝)

    • 性寒味鹹苦,歸胃、大腸經,古代外用取其清熱瀉火、軟堅散結之效。
    • 能滲透瘡面,祛除局部火熱之邪,消腫止痛,尤適合熱毒壅盛之口瘡。
  2. 寒水石

    • 性大寒,味辛鹹,歸心、胃、腎經。
    • 擅清瀉實熱,外用以「涼血降火」,抑制瘡面紅腫熱痛,與樸消協同增強清熱之力。
  3. 朱砂

    • 性微寒,味甘,有毒,歸心經。
    • 古代外用取其「鎮心安神、解毒防腐」之功,可斂瘡生肌,減少瘡口滲出,但其毒性需謹慎使用(此處僅論古籍原方邏輯)。
  4. 甘草

    • 性平味甘,歸十二經,為「和藥解毒」之要藥。
    • 外敷可緩解他藥刺激性,並具抗炎、修復黏膜之效,助瘡面癒合。

組方邏輯與原理推導

  • 清熱為主:樸消、寒水石寒涼配伍,針對口瘡之「心脾積熱」病機(如《聖濟總錄》云:「口瘡者,心脾有熱,氣衝上焦,熏發口舌」)。
  • 解毒斂瘡:朱砂鎮局部火毒,甘草調和緩解刺激,共成「清熱—解毒—斂瘡」三步之法。
  • 外用取效速:諸藥研末直接貼敷,使藥力直達病所,避免內服寒涼傷胃之弊,符合古代「瘍科外治」思維。

總結
此方以寒涼清熱為核心,結合解毒護瘍,體現古代對口瘡「熱毒蘊結」證的直觀治療思路。然其組方簡峻,現代應用需考量朱砂之安全性,並辨證配伍。

傳統服藥法


樸消、寒水石、朱砂、甘草各等分。
上為細末。
貼少許。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動脈粥樣硬化痤瘡結膜炎癲癇排尿困難腦炎痲風 [漢生氏病]病毒性腦膜炎麻疹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肺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精神分裂症妄想狀態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口腔炎及相關病灶口瘡嘴破口角炎

相同名稱方劑


朱砂散, 出處:《普濟方》卷三八四。 組成:朱砂半兩,牛黃1分。 主治:心肺積熱。

朱砂散, 出處:《普濟方》卷二九九。 組成:朴消、寒水石、朱砂、甘草各等分。 主治:口瘡。

朱砂散, 出處:《普濟方》卷三六一引《傅氏活嬰方》。 組成:朱砂、天竺黃、牛黃、鉛霜、麝香、甘草、鐵、孕粉各等分。 主治:胎風驚搐,心神驚悸,眼目直視。

朱砂散, 出處:《普濟方》卷三八八引《醫方妙選》。 組成:朱砂1兩,滑石半兩,犀角半兩,黃芩1分,車前子1分,甘草1分。 主治:心神煩躁,小便赤澀不通。

朱砂散, 出處:《聖惠》卷八十三。 組成:朱砂3分,雀兒飯甕5枚,蠍尾2-7枚,白附子3枚(炮裂,爲末),晚蠶蛾10枚。 主治:小兒中風痙,項強,腰背硬,四肢拘急,牙關緊,神思昏悶。

朱砂散, 出處:《普濟方》卷七十。 組成:朱砂2兩,海蛤2兩,石膏2兩,細辛2兩,川升麻2兩,防風2兩,寒水石3兩,川芎3兩,檳榔3兩,生地黃3兩。 主治:揩齒令白淨。主治:齒黃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