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正誠丹中含有硃砂,主要原因有二:
一、 鎮心安神: 硃砂性寒,味甘,入心經,具有鎮心安神、清熱解毒之效。對於心神不寧、失眠多夢、驚悸不安等症狀,硃砂可起到安神定志的作用。
二、 化瘀止痛: 硃砂還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功。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硃砂可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
然而,硃砂為重金屬,需謹慎使用,不可過量服用,以免造成汞中毒。
正誠丹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增強藥效的作用。正誠丹中可能含有較為峻猛的藥物,甘草可以起到調和藥性的作用,避免藥物過於燥烈,減少副作用。
- 補脾益氣: 甘草還具有補脾益氣、緩解脾胃虛弱的功效。正誠丹可能針對脾胃虛弱的病症,加入甘草可以補益脾胃,增強機體抵抗力,促進藥物吸收和發揮藥效。
正誠丹中包含豬心,主要有以下原因:
- 補心益氣:豬心性味甘平,入心經,具有補心益氣、養血安神之功效。正誠丹多用於心氣虛弱、神疲乏力、心悸失眠等症,豬心能補益心氣,改善心臟功能,從而提升整體氣血循環,達到治療目的。
- 滋陰潤燥:豬心富含蛋白質、鐵、鋅等營養物質,能滋陰潤燥,緩解心燥、口乾舌燥等症狀。正誠丹方中常配伍其他滋陰潤燥的藥材,共同發揮作用,達到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正誠丹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殫慮勞神,火升心悸,震惕不寐,遇事善忘」,即因思慮過度、心神耗損所導致的虛火上炎、心悸不安、驚恐易醒、失眠及記憶力衰退等症狀。此類證候多屬「心陰不足,虛火內擾」,古代醫家認為與長期勞心或情志不遂相關,影響心主神明的功能。
二、組成與治療原理
透明辰砂(硃砂)
- 作用:辰砂性微寒,歸心經,傳統用於「安神定驚,清心降火」。其質重能鎮,寒可清熱,故能鎮攝浮越之心火,改善心悸、不寐。
- 炮製特色:
- 以甘草水反覆飛煉(水飛法),既可去除雜質、降低毒性(甘草解毒),又能增強其寧神之效。
- 「三飛三曬」程序,使硃砂更純淨,藥性趨於溫和,適合長期虛證調理。
獖豬心中血
- 作用:豬心血在傳統中醫屬「以形補形」之品,認為能「養心血、定魂魄」。其性平,可補心體之虛,助辰砂安神之功。
- 炮製邏輯:
- 與硃砂反覆拌曬,使心血之滋阴養心作用滲入硃砂,兼具「重鎮」與「濡養」之效。
糯米糊為丸
- 糯米甘平,能補中益氣,其黏性有助延緩藥物釋放,使藥效持續作用於上焦(心肺),符合「噙化」用法,徐徐生津潤燥。
三、配伍與治療思維
- 標本兼顧:辰砂鎮火治標,心血養陰固本,共奏「瀉火不傷陰,補虛不留邪」之效。
- 心神共調:針對「神不守舍」的病機,既清心火以安神(辰砂),又補心血以養神(豬心血),契合「心藏神」的理論。
- 劑型設計:丸劑噙化,使藥效緩釋,作用於舌下與胸膈,直接上達心經,避免峻猛傷正。
總結:此方以「鎮靜安神」為核心,結合養血補虛,適用於虛性亢奮的心神不寧證。其炮製與配伍體現了傳統中醫「中和調攝」的思維,尤其重視藥物純度與性味融合。
傳統服藥法
透明辰砂(研極細,每砂1兩用甘草水1兩煎湯飛淨,去頭底,曬乾,再研再飛,3次為度)、獖豬心中血(絲綿絞去滓,凡砂1兩用心血3個,每次1個,拌砂曬乾,再拌再曬,3個用訖,再研極細末)。上以糯米糊為丸,每重7分,陰乾得5分,瓷瓶密收。
每臨文應事或臥時,以1丸噙化。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 本方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小孩、體弱者慎用。
- 服用本方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正誠丹, 出處:《重慶堂随筆》卷上。 組成:透明辰砂(研極細,每砂1兩用甘草水1兩煎湯飛淨,去頭底,曬乾,再研再飛,3次爲度)、豮豬心中血(絲綿絞去滓,凡砂1兩用心血3個,每次1個,拌砂曬乾,再拌再曬,3個用訖,再研極細末)。 主治:殫慮勞神,火升心悸,震惕不寐,遇事善忘。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