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老軍散中包含大黃,主要原因有二:
一、 瀉熱通便: 大黃性寒,味苦,入肝、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清熱解毒之效。老軍散方中,大黃可與其他藥物共同作用,清熱瀉火,消腫止痛,治療因熱毒壅滯所致的瘡瘍腫痛、便祕等病症。
二、 活血化瘀: 大黃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從而加速傷口癒合,消散瘀血,減輕疼痛。
老軍散中包含甘草,主要原因有二:
一、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能調和諸藥,使其藥性趨於平和,避免藥性過於偏激,造成副作用。老軍散中多為苦寒之藥,甘草能緩解其寒性,使藥效更溫和,更易於被人體吸收。
二、 增強藥效: 甘草能益氣補脾,緩解藥物對脾胃的刺激,增強藥效的發揮。此外,甘草還有解毒作用,可以減少藥物的毒副作用,提高藥物的安全性。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老軍散」主治功效及治療原理分析
主治功效
根據古文記載,「老軍散」主要用於治療以下病症:
- 發背癰疽:發背是指發生在背部的癰疽,屬於一種急性化膿性疾病。癰疽是指多個毛囊及其周圍組織的急性化膿性感染,伴有組織壞死。
- 疔瘡惡毒:疔瘡是一種發生於皮肉之間的急性化膿性疾患,其特點是瘡形如粟,堅硬根深,狀如鐵釘。惡毒指疔瘡病情嚴重,有毒邪內攻的風險。
- 一切無名腫毒:泛指各種原因不明的紅腫熱痛等症狀,屬於中醫外科瘡瘍範疇。
- 焮熱初起未潰者:指上述病症發病初期,局部紅腫熱痛,但尚未化膿潰破的階段。
治療原理
「老軍散」的組成僅有兩味藥:大黃和甘草。其治療原理主要基於中醫的「熱毒」理論和「攻下」法則。
- 熱毒致病:古文中所列舉的發背、癰疽、疔瘡、無名腫毒等,在中醫看來多由火熱毒邪壅滯於肌膚所致。火毒內盛,則局部出現紅腫熱痛,甚者化膿潰爛。
- 攻下瀉熱:大黃是苦寒之品,具有瀉下通便、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在此方劑中,大黃主要通過其強大的瀉下作用,迅速排除體內積聚的熱毒,從而達到「釜底抽薪」的效果。
- 清熱解毒:大黃的清熱解毒作用,可以直接針對病因,抑制炎症反應,減輕紅腫熱痛等症狀。
- 調和藥性: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急止痛的作用。在此方劑中,甘草可以緩和大黃的峻烈藥性,減輕其對胃腸道的刺激,同時也有助於緩解疼痛。
- 早期介入:古文強調「焮熱初起未潰者」,表明此方劑適用於病症的初期階段。在熱毒尚未完全化膿時,及時使用「老軍散」,可以迅速控制病情,防止其進一步發展。
總結:「老軍散」以大黃的「攻下」和「清熱解毒」為主要治療手段,通過迅速排除體內熱毒,達到消腫止痛、控制病情的效果。甘草則起到調和藥性、緩解不適的作用。此方劑體現了中醫「急則治其標」的治療原則,適用於熱毒壅滯、瘡瘍初起的病症。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癤和癰背部膿瘡痰核流注
相同名稱方劑
老軍散, 出處:《古今醫鑑》卷十五。 組成:大黃(半生半煨)、甘草各等分。 主治:發背癰疽,疔瘡惡毒,一切無名腫毒,焮熱初起未潰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