闢瘟湯

PI WEN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7

熱/寒比例

偏寒 (0.77)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4%
胃經 14%
心經 14%
肺經 13%
大腸經 13%
肝經 7%
心包經 7%
小腸經 7%
三焦經 7%
脾經
胃經
心經
肺經
大腸經
肝經
心包經
小腸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闢瘟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增強藥效的作用。闢瘟湯中多用辛溫藥材,容易燥烈傷陰,甘草可起到調和藥性、避免傷正的作用。
  2. 扶正固本: 甘草能補脾益氣、緩解疲乏,有助於提高人體免疫力,增強對瘟疫的抵抗能力。在瘟疫流行期間,人體容易出現氣虛乏力等症狀,甘草能起到扶正固本的作用,增強體質,幫助機體抵抗病邪。

闢瘟湯中包含大黃,主要原因如下:

  1. 瀉熱解毒: 大黃性寒,味苦,具有瀉熱解毒之效,可清熱瀉火,消炎解毒,用於瘟疫熱毒熾盛,邪毒內蘊,發熱、煩躁、口渴、便祕等症狀。
  2. 通腑排毒: 大黃具有通便作用,可促進腸道蠕動,排出體內毒素,減少毒素在體內的積聚,有助於清除瘟疫邪毒,防止病情加重。

在闢瘟湯中,大黃與其他藥材配合使用,可發揮更好的療效,達到清熱解毒,通腑排毒,扶正祛邪的目的。

「闢瘟湯」方劑中使用皁莢,主要是基於其清熱解毒化濕消腫的功效。皁莢味苦、性寒,歸肺、脾經。其含有皁苷等成分,具有抗菌、抗病毒、消炎止痛等作用。

在瘟疫流行時,皁莢可有效清除體內熱毒,並抑制病原體的生長繁殖。同時,其化濕消腫的功效,有助於消除水腫、痰飲等病症,促進機體恢復。因此,將皁莢加入「闢瘟湯」中,可以增強其抗瘟疫的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闢瘟湯」主治功效分析

組成本草功效:

  • 甘草: 具有調和脾胃之效,能助消化、緩解腸胃不適,同時兼具緩解咳嗽的功效。在中醫理論中,脾胃為後天之本,調和脾胃有助於提升整體免疫力。
  • 大黃: 其主要功效為通便排毒,可將體內積滯之毒素排出,同時具有降火消炎的作用,有助於清除體內熱毒。
  • 肥皂樹果實(肥皂角): 具備殺菌消毒之功效,能清除病邪,同時能止咳化痰,有助於緩解呼吸道症狀。

古籍內容分析:

《驗方新編》中,作者鮑相璈提到「大頭瘟」、「疙瘩瘟」、「蝦蟆瘟」等瘟疫病症,認為其病理皆為「熱毒內蘊」,並強調治療應以「清熱解毒」為主,並需「治之先上先下,從內從外,自當因症而施」。書中推薦「普濟消毒飲」,並提及「新增祛瘴闢瘟湯一方」,可見「闢瘟湯」亦為針對瘟疫病症的方劑。

綜合分析:

綜觀「闢瘟湯」之組成,其藥理旨在針對「瘟疫」之病因病機。瘟疫多屬熱毒侵襲,故方中以大黃清熱解毒,將體內熱毒排出;肥皂角殺菌消毒,對抗病邪;甘草則能調和諸藥,並兼顧脾胃。此方之用藥原則,正與鮑相璈所提「清熱解毒」之治療方向相符。

「闢瘟湯」通過清熱解毒、通便排毒、殺菌消毒,並兼顧脾胃,以達到祛邪扶正的目的。其治療原理在於驅逐體內熱毒病邪,同時提升整體抵抗力,以對抗瘟疫的侵襲。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瀉下通便的作用,因此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同名稱方劑


闢瘟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三十三。 組成:甘草2錢,大黃2錢,皂莢1錢(并生用)。 主治:時疫瘟癧。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